【瞭望】欧盟双碳人才培养引进策略及其启示

时事   2024-12-19 10:15   北京  


◎薛志华 谭馨儿 何平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欧盟高度重视绿色低碳人才培养,持续推进教育体系改革,以确保在全球绿色发展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分析欧盟双碳人才培养和引进策略,对推进我国绿色低碳人才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欧盟双碳人才培养引进策略分析


1

建立绿色低碳教育体系


为了自上而下系统全面地推进绿色教育发展,欧盟于2019年12月发布双碳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欧洲绿色协议》,要求成员国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国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统筹兼顾、靶向施策的顶层设计,建立绿色低碳教育体系。


教育全面融入绿色低碳理念。欧盟将绿色低碳教育观念作为教育体系的核心,以此融入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体系、全过程,让全年龄段学生在教育中都能接触到绿色低碳知识,增加对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绿色内容的理解。相较于在原有课程设置上生硬灌输,此举有利于从根本上重塑教育安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环保意识,增强绿色素养。


建立绿色低碳教育支持框架。欧盟制定《欧洲绿色可持续性能力框架》,为成员国在贯彻教育绿色转型目标时提供规范性参考与可操作性解读。具体来说,该文件为不同领域课程设立针对性的框架指导,通过对绿色能力的精确界定以及能力范围的明确划分,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便于教育与绿色发展融合。这一支持框架为参与终身学习者提供良好引导和标准规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系统性、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同时为关心全球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的个体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培养了个体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态度,进而提升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计划和行动能力。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欧盟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整合,跨区域、多主体协同推进双碳人才培养,并借助数字化转型契机,加强资金保障,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搭建教育合作平台,推动跨区域人才培养合作。欧盟注重搭建绿色低碳教育合作平台,欧洲大学联盟便是典型例子。该计划本质上的目的是建立跨境大学,通过区域跨境合作的方式,将欧洲各大学在教学、研究、技术转让和创新方面的合作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也为绿色教育和双碳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具体而言,欧洲大学联盟积极建立线上平台,对课程目录、教学平台、文档云系统等进行数字化资源共享,为各大学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建立良好的平台,丰富培养双碳人才的方式和途径。


此外,欧洲大学联盟主动推进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使各大学可以协力研发和推广绿色教育理念和方法,推动绿色教育在欧洲范围内的普及和发展。最后,欧洲大学联盟为双碳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通过跨境合作,学生可以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从而培养出更多具备绿色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双碳人才。


提升数字化水平,协同推动双碳人才培养。欧盟发布《欧洲数字教育内容框架》,通过双边会议和实践共同体等方式推动各方对话,对学生、教师等的需求进行专门研究,提出一个由各方共同创建和接受的解决方案,推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计划,制定《欧洲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框架》,推出教师在线自我反思工具,帮助提升教师和教师培训机构的能力。欧盟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方式,为绿色低碳教育学习者提供自我学习的线上教育平台,在促学外还为相关绿色教育项目的互动、协作等提供便利。


建立专项基金,保障行动能力。为了保障绿色教育方案持续地贯彻和落实,欧盟提出新伊拉斯谟计划,确保资金稳定持续地投入,此项目也切实地支持环保和教育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欧盟还设立公正转型基金,为欧盟内部经济教育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投入近300亿欧元,为其绿色教育转型和多样化发展提供坚实助力。


3

集聚国外人才


欧盟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吸引和留住海外低碳人才,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加强欧盟在低碳技术和绿色经济领域的创新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设立“蓝卡”制度,吸引人才。为高技能工人提供居留许可,给那些拥有特定技能和资格的人才提供在欧盟国家工作的机会。虽然“蓝卡”制度并不是专门针对双碳领域的人才,但它确实为那些在该领域具有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才提供了进入欧盟的机会。


采取资金、政策多措并举的方式,留住人才。一是加大资金投入。欧盟与成员国不仅为相关人才提供高薪和良好福利待遇,还为他们提供研究资金,如欧洲研究理事会便为顶尖研究者提供了资金支持,推动他们在双碳等前沿领域的创新研究。二是建立合作网络平台。欧洲创新与技术研究所致力于建立跨欧洲的合作伙伴关系和创新网络,建立聚焦可持续能源研究和创新的研究机构,连接欧洲各地的大学、研究院和公司。三是开展政策对话与立法支持。欧洲议会和理事会经常就双碳目标和其他气候变化相关议题进行政策对话和立法工作,这些对话和立法工作有助于为欧洲的研究和创新活动提供明确的政策指导和支持,便于双碳人才相关工作活动的开展。


对我国的启示


2022年,教育部印发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要求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提高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的双碳人才培养还面临区域间资源和能力不均衡、教育体系待优化等问题。借助对欧盟实践经验的吸收可以为我国提升绿色低碳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绿色低碳教育转型提供助力。


1

构建科学合理双碳人才培养体系


欧盟致力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教育的架构,保持其教育和指导思想的连贯性。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设计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例如,环境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硕士课程就是欧盟在高等教育阶段推出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碳人才。为此,我国可从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出发,明确绿色发展目标,推进数字化赋能,夯实学科基础,注重专业交叉,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2

统筹国内教育交流和国际教育合作


欧盟强调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在双碳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通过搭建绿色低碳教育合作平台,如欧洲大学联盟,促进大学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绿色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此同时,欧盟拓宽教育途径,结合线下与线上教育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样的绿色低碳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我国可以借助地方合作搭建类似的绿色低碳教育平台,点对点促进国内不同区域高校的资源共享,同时通过专项资金支持,降低因地域差异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外高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和资源共享,共同开展双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效。


3

搭建双碳人才集聚平台


欧盟通过搭建人才集聚平台,利用提供资金、推动政策支持等方式,吸引全球优秀的双碳领域人才参与其绿色转型。这种开放和包容的国际合作态度,有助于欧盟在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取得领先地位。我国可参考欧盟做法,一方面释放政策优势、资金优势的效果,吸引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建设双碳人才体系,组建相关国家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依托中国—阿盟、中国—非盟、中国—东盟等合作平台,持续支持清洁低碳能源相关技术人才合作培养和人才集聚,助力我国的绿色低碳转型。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


来源:《中国人才》杂志2024年第11期

编辑:肖潇 牛睿彬
投稿邮箱:zgrc18@163.com
温馨提示:点击“大国人才”公众号首页左下角“杂志官网”,可跳转至中国人才杂志网站(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中国人才杂志频道),查看杂志内容、征文活动、订阅办法、杂志动态。

大国人才
“大国人才”由中国人事报刊社主办,是传播中央精神的重要阵地、交流工作经验的有效渠道、展现人才风采的生动窗口、创新创业的便捷平台。“大国人才”由中国人才杂志社编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