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师消防小讲堂
- 原创第 20 篇 -
IDC数据中心,最大的运营成本来自于电费,为了节能,简直无所不用其极:建到凉爽的贵州地区、山洞里、甚至海面下,将服务器浸泡于专用冷却液中……
没这些条件的地区和通信企业咋办?
冷(热)通道模式就应运而生了——将机房内发热量巨大的服务器包裹在一条封闭的玻璃长廊里(长约12-15m、宽1.2-1.8m、高2.3-2.5m),定点局部控温,节能倒是实现了,但是在消防设计上,存在较多争议和不足,抛砖引玉,陈老师谈一点个人想法。
问题一:能不能及时探测到火灾的发生?
答:不好说。冷通道厂商自带的火灾探测器消防产品强制性CCC认证情况未知,产品的成熟度和可靠性有待考证,其探测器在冷通道内分布不够规范(大多数仅在通道端头各配置一个烟雾探测器),在高风速、强对流的空气条件下,烟雾的扩散速度与弥漫路径,初起火灾探测有效性未经权威试验,状况堪忧。
问题二:冷通道本身防火性能如何?
答:不咋地。冷通道所用玻璃大多为普通透明钢化玻璃,非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满足要求的防火玻璃。若其中一个冷通道内着火,易造成火势蔓延,危害其他通信设施安全的不良后果。
问题三:与冷通道外大空间的消防系统关系如何?
答:由于无相关规范、标准参照,状况颇为混乱。最low的是冷通道里啥也没有,宛如一个集装箱,要烧就烧,烧完了事;
其次是各自为战,互不关联。冷通道内的报警及翻板信号并未与建筑消防系统相关联,它报它的警,它翻它的板,消防控制室内的主机上寂静无声;也有仅接入了数据中心动环监控系统的,但由于动力监控与消防监控分属两地,彼此之间缺乏甚至没有互动,动力专业关注点“志不在此”,也存在很高风险。
稍好的是,每条冷通道内端头处的控制器外接了一个消防输入模块,报警信息能共享,但无法另外提供启动大空间气体灭火系统所需要的复合信号。
即:在全自动条件下,冷通道着火,顶部翻板打开,还得傻傻等到温度起来,触发机房上空的温度探测器后,自动气体灭火系统才有启动的可能。而且即便启动,也有资源浪费的嫌疑——为几百平方,几千立方空间准备的全淹没灭火药剂,因其中一条冷通道的火情,就倾泻而下,雨露均沾……实在有点那个啥。
问题四:应该怎么做才是完美的?
答:终极方案是将每一条冷通道当成独立的火灾探测区域、气体防护区域来看待,冷通道厂家与有研发能力的气体灭火生产厂商联合研制,利用原有冷通道的控制装置,增设消防联动及移报功能,通过加装探火管,或外装预制式自动灭火装置的模式,达到精准探测,精准灭火的目的,相关信息及时传到消防控制室。
问题五:现在该咋办才能确保冷通道消防安全?
臣妾做不到的时候,建议采取如下强化措施:
1、新改扩建冷通道时,建议厂商提高冷通道玻璃的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能够不低于1.00h是最好的;
2、冷通道内烟雾探测器平均分布必须不少于3个,有条件时应做烟雾蔓延、探测试验;
3、每一条冷通道两个端头必须编号,并于醒目处标识,该编号与接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输入模块一一对应,以便人员能迅速锁定着火部位;
4、出台冷通道消防相关的专项预案,明确各方具体职责,加强并提升动力监控与消防监控的协同能力,特别是动力、消防值守分属两地,值班人员互不来往、井水不犯河水的那种数据中心。
5、加强专项演练,收到冷通道相关火情信号后,消防力量必须满足“3分钟到场”扑救的要求,并视火势蔓延的情况,确定是否手动启动自动气体灭火系统。
目前能做的,大概也只有这些了。
陈老师一声长叹:倘若年轻十岁,一定要成立个啥公司,提供数据中心冷通道整体消防安全解决方案,出售经济性、安全性双高的成套自动消防系统,日进斗金,感觉是分分钟的事了。
往期回顾
你若喜欢,为陈老师点个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