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和工作经历中,马晓钰积攒了对野生动物生存发展的不同思考。谈起成为熊猫饲养员的时光,她细数自己的工作内容,也分享着这次经历给她的成长提示:增强体力,更加细致。感性与理性共存的她,哪怕知道野生动物的最终归宿应该是野外,但在贤贤与贤贤大崽野培时还是不由自主地落了泪。“不同环境长大的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这样的对比让她触动,也让她更深刻地意识到野生动物繁育工作的任重道远。
“做一个对动物有帮助的人”是她的执念,也是让她一直坚持的力量。尽管作为女生她也曾听到许多“女生不适合做兽医”的言论,但对此她只想说:“别给自己设限,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路上,走到筋疲力尽为止!”成为自己,步履不停,是马晓钰面对质疑的反击。
Q:是什么驱使你加入《熊猫一家人》这档节目,并成为一名熊猫饲养员的?
A:对熊猫饲养员这份工作感兴趣是从大学时期开始的,当时到四川旅游,在熊猫繁育中心看到饲养员正在照顾熊猫,觉得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每天都可以看到熊猫,和熊猫在一起,感觉非常幸福。也是因为大学时期心里埋下的熊猫梦想吧,看到节目组招募令的时候,觉得自己专业对口,何不给自己一个机会实现梦想。努力一下,万一成功了就可以成为实习饲养员,不想错过这个宝贵的机会吧。
Q:最初对于熊猫饲养员这份工作的理解是怎样的?实际上呢?初入职场的你正在面对哪些新的挑战?
A:我最初觉得熊猫饲养员是一个非常幸福的职业,可以近距离接触熊猫,不会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需要热爱熊猫就可以把工作完成得很好。后来接触了才发现,熊猫饲养员其实也是一个需要很好的身体素质的职业,每天需要做很多的清洁工作,还需要搬运几十公斤竹竿和竹笋给熊猫投喂,有时候可能还要去砍一些新鲜的竹子,都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每天要收集所有的熊猫粪便,记录每天的粪便量,观察粪便颜色、形状、气味有没有异常。并且,每隔半小时需要观察一次熊猫状态,记录它的精神状态、食欲、活动情况。熊猫饲养员不仅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工作,需要很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很好的耐心、责任心,还需要对熊猫有着源源不断的热爱,才能将这一份事业坚持下来,甚至将大熊猫保护事业作为信仰坚守着。
初入职场的我首先是体力方面需要加强,刚开始,早上集中的清理工作对我来说还是有点吃力的,但慢慢坚持下来,后面也逐渐适应了工作强度。其次是细心程度,需要做到像老师一样把各方面注意细节的工作变成习惯,杜绝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
Q:你认为动物的魅力在哪里?它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力量?
A:我认为年轻人越来越喜欢动物,甚至喜欢逛动物园,喜欢亲近大自然,可能是想逃离城市的喧嚣,忘记工作的压力或者各方面原因造成的精神内耗,享受动物带来的直观的感受,享受自然环境带来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感觉。而且随着大家对动物越来越重视,对动物的福利越来越在乎,很多动物园慢慢转变成以“动物为本”。以前单调乏味的只是关在铁笼子里的动物展览方式,逐渐被贴近自然的生态环境所替代,让动物自由自在以及近似野生状态的展出方式更受年轻人的喜爱。年轻一代的朋友越来越喜欢动物热爱自然,其实也代表着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动物保护事业、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也更加尊重生命、尊重我们和它们共同生存在这个星球上的权利。其实整个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Q: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熊猫的心情是怎样的?现在的感受呢?
A:第一次进入到工作区域,和熊猫面对面接触是非常紧张和激动的。一方面担心自己作为陌生人,会不会让熊猫很警惕,会不会给它带来困扰;另一方面又非常激动,可以近距离观察熊猫。目前对我照顾的两组熊猫就是老朋友和家人的感觉,和初次见面肯定很不一样。和它们朝夕相处了一个月,了解它们的习惯、喜好,有时候看着它们的眼神仿佛也能懂它们的诉求。我们和它们说话,有的时候它们好像真的能听懂。
Q:与熊猫之间有什么特别的瞬间吗?
A:有一件事令我印象很深刻,在我们送贤贤和贤贤崽的同胞哥哥到天台山进行第二期野化培训的路上,我们需要通过转运箱上的小洞检查里面幼崽的状态,当我们靠近时,它很凶地大叫一声想要威吓我们。那一刻才体会到了真正没有接触过人类的熊猫幼崽对我们有多大的戒心和防备。而它的同胞弟弟被饲养员和干妈蕊蕊照顾得很好,在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轨迹。
Q:面对“毕业”这个人生节点时,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真心爱动物的人可能生来合拍、相见恨晚,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们、伙伴们一起工作,是人生之幸。
Q:你认为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思考人生,和在办公室思考人生有什么区别?
A:可能在办公室里我思考的更多的是目前人生阶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工作上是否顺利、生活上是否困难,是回老家安定下来还是在大城市继续打拼。但在大自然中,会感觉自己非常渺小,小到不需要背负那么多责任,人生还有更多可能性,或许还可以有新的选择。面对自然的声音:风吹叶响、鸟鸣雨声,可能心绪更加平静和开阔,头脑也更清醒。这可能也是当下很多年轻人即使没什么积蓄,但依然热爱旅行的原因吧!
Q:有没有坚持得非常久,看上去很简单却给了你很大改变的事情?
A:好像没有那种小习惯坚持久了有大改变的事情。但要说一件事从小到大,到后面影响我选择专业、选择职业,可能就是热爱动物了。从小家里不允许养宠物,所以我只能在电视里或者书本上、动物园里接触动物。“做一个对动物有帮助的人”作为执念坚持了很久。其实有人说女生不适合做兽医,兽医又脏又累,女生应该美美的并结婚生子,不应该到处学习四处漂泊。但我想说,别给自己设限,在追求自己梦想的路上走到筋疲力尽为止。
Q:你对未来前进的方向是否明晰?
A:无论未来是否还能有机会参与大熊猫保护事业,我都会努力精进自己的专业医疗技能,做一个学有所用的人,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Q:截至今日,你觉得这次的经历教会了你什么?
A:真的很庆幸自己可以来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认识这么多饲养员老师,了解他们的从业之路,了解这群“熊猫人”的心路历程。我第一次近距离见证把职业作为信仰的他们提到大熊猫的时候眼里的光。参与野培工作时,崔志国老师给我们讲了三个词“责任、热爱、信仰”,相信未来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都不会忘记“熊猫人”传递给我们的职业精神。
出生于大熊猫之乡四川的杨与,谈起参加节目的初衷,表示自己一直在外求学,也很希望能把所学运用到家乡的动物保护事业中去。节目中,杨与参与到野培熊猫的转运工作中,这样的经历让他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量,也对动物与自然,尤其对大熊猫有了关注、思考、热爱和保护的新角度。
在“毕业季”,杨与说自己最大的感触是“人生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必须要做出属于自己的新抉择,这个抉择很有可能是未来的生活、工作的一个伏笔和奠基。”当下即未来,于是,杨与怀揣着既期待又紧张的心情,认真地书写着当下的每一笔。
Q:是什么驱使你加入《熊猫一家人》这档节目,并成为一名熊猫饲养员的?
A:从小对电视机里的《动物世界》纪录片着迷,喜欢跟着镜头去探索自然世界、去了解野生动物。在本科和硕士期间开展了对野生灵长类动物的观察和研究,对动物的保护和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观动物园的时候看到大熊猫及其饲养员,由此开始第一次关注大熊猫饲养员这个职业。
在了解到《熊猫一家人》这档节目之后,很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大熊猫饲养等实习工作中去学习和体验,因为我就是研究野生动物行为与保护的研究生;再加上我本来就是四川人,出生于大熊猫之乡,小时候总跟家人去看大熊猫,生活中的话题也离不开大熊猫,可以说对大熊猫的情怀流在血液里。但是我对熊猫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虽然有其他野生动物的科研经验,但没有参与过大熊猫的观察和饲养相关工作。并且自己一直在外地求学,很希望能回到家乡把所学运用到家乡的动物保护事业中。
Q:最初对于熊猫饲养员这份工作的理解是怎样的?实际上呢?初入职场的你正在面对哪些新的挑战?
A:我最初对于熊猫饲养员工作的理解就是负责大熊猫的日常饲喂以及笼舍清扫工作等。实际的工作当中发现,除了要做好大熊猫的饲养工作和笼舍清扫工作以外,还需要做安全隐患检查、日常圈舍巡护等工作。
对于初入职场的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工作的节奏与学习的节奏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在熟悉工作的内容以外,还需要熟悉和老师、伙伴相处的节奏。
Q:你认为动物的魅力在哪里?它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力量?
A:我觉得动物的魅力不仅仅是存在于观赏或者科普的价值,更多的是动物本身就是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伙伴和邻居。我们都应该和谐相处于这个地球上,在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上,只有所有动物能够和谐相处,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Q: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熊猫的心情是怎样的?现在的感受呢?
A:第一次近距离见到大熊猫,我的心情非常激动,而且非常紧张,因为我不确定大熊猫对我的态度和反应是怎么样的。我对大熊猫目前拥有的新的认知就是它们在野外环境当中能够生活得很好,在圈养环境下同样能够生活得非常好,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
Q:与大熊猫之间有什么特别的瞬间吗?
A:我刚刚来到圈舍的时候,大熊猫幼崽对我不太熟悉。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呼唤它们的名字,让它们跟着我们去喝盆盆奶,我尝试着叫了一下熊猫幼崽,它真的听到了我的呼唤并且跟着我走。我感觉到我有被它们认可和信任的感觉,那个瞬间对于我来说是特别开心的。
Q:面对“毕业”这个人生节点时,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生又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必须要做出自己的新抉择,这个抉择很有可能是未来的生活、工作的一个伏笔和奠基。所以我既期待又紧张,对于这种不确定性感到犹豫和纠结,但又充满期待。
Q:你认为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思考人生,和在办公室思考人生有什么区别?
A:人就是应该在没有天花板的地方生活、工作和学习,在大自然当中思考问题,思路会更加清晰,因为你的眼睛能看到的人、事、物都是不一样的,在山水之间,会有更多不一样的思考和独特的灵感。
Q:有没有你坚持得非常久,看上去很简单却给了你很大改变的事情?
A:马拉松是我坚持得特别久的一项运动,并且对于我自己有非常大的改变,在接触了马拉松之后,我坚持着跑步和运动的习惯,这让我的生活节奏,包括性格、气质以及身体状态都变得更好了。
Q:你对未来前进的方向是否明晰?
A:我对自己的未来道路还算比较明晰,在未来我希望能坚持自己对于野生动物的关注和喜爱,希望能够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家乡的相关事业当中去。此外,我还会保持自己热爱自然、动物、旅行以及运动的生活节奏。
Q:截至今日,你觉得这次的经历教会了你什么?
A:这一次的经历在不同方面对我都有非常大的启发。在学习科研方面,让我了解了大熊猫保护事业,包括饲养、繁育、野培以及野外保护的全过程,让我对濒危野生动物的保护有了新的思考。在生活方面,我了解了与工作伙伴、老师相处的节奏和方式。最后是对于动物与自然,或者说对于大熊猫,我拥有了关注、思考、热爱和保护它们的新角度。动物是属于自然的,它们最后应该回到它们最大的家:大自然。希望我们所有对于大熊猫保护的努力,都能够切切实实地为这个种群的恢复保护做出贡献。
“我的心情如同被温暖的阳光轻轻拥抱,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激动。”这是马余英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大熊猫的真实感受。而让大熊猫鑫鑫回窝,成了她熊猫饲养员实习经历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从开始害怕鑫鑫不信任、难以建立情感联系,到坚持不懈最终等到了鑫鑫的回应,这看似漫长的时间,也让她开始确信“万物有灵”。
认知的转变,让她对熊猫产生了更多的敬意与责任感,同时,她也袒露:“每一次与熊猫的近距离接触,都仿佛是与大自然的一次深刻对话,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处的这个多彩世界。”从校园到走上工作岗位,短暂的实习经历让她意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基础,真正的学习和成长来自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学海无涯,走出书本,与自然对话,是马余英丈量梦想的开始。
Q:是什么驱使你加入《熊猫一家人》这档节目,并成为一名熊猫饲养员?
A:我第一次看到大熊猫时就对饲养员这份工作很感兴趣,感觉熊猫饲养员是一个很幸福的职业,每天都可以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接触,会好奇和羡慕他们与大熊猫的亲密互动。后面上了大学进行专业见习,再见大熊猫则以一个更为专业的角度去看它,会关注熊猫饲养员的门槛是什么。由于从小就很羡慕饲养员和大熊猫的那种亲密互动,也因此对于熊猫饲养员的具体工作产生了好奇,所以特别想切身体验一下这份工作。
Q:最初对于熊猫饲养员这份工作的理解是怎样的?实际上呢?初入职场的你正在面对哪些新的挑战?
A:最初我认为熊猫饲养员的工作只需要每天做好大熊猫的正常饲养就可以了,比如给大熊猫喂窝窝头、胡萝卜、竹笋……但当我第一天接触到这份工作时,从早上一进圈舍就要井井有条地完成外舍、内舍的打扫,在打扫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它的粪便有没有异样,比如注意看大熊猫是否排黏、粪便上面是否有蛔虫,每天收集的粪便也要进行称重记录,通过这些现象和数据来判断大熊猫的身体状况;还要给它挑选竹子,为了减少大熊猫牙口的磨损,要把竹子摔破;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就是给熊猫进行饲喂,每天窝窝头、胡萝卜、竹笋、钙片、维生素等,都有标准,这些饲养员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
初入职场的我,新的挑战就是要记清楚每只大熊猫每天的投喂量,还有就是打扫外舍需要把外舍的所有粪便都收集起来,这一项需要特别细心,要把外舍每个角落都巡视一遍。
Q:你认为大熊猫的魅力在哪里?它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力量?
A:大熊猫那憨态可掬的模样,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田。它们不仅拥有自然界赋予的独特美感,更承载着生态平衡的重任,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我认为它们给予人类的力量,首先是对生命多样性的敬畏与保护意识的觉醒。每一只大熊猫的存在,都是对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见证,激发着人们去关注、去珍惜每一个生命体。此外,大熊猫的保护历程也展现了“熊猫人”面对挑战时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从濒危到逐渐复苏,大熊猫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也要坚持信念、寻找希望。
Q: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熊猫的心情是怎样的?现在的感受呢?
A:第一次近距离见到熊猫,我的心情如同被温暖的阳光轻轻拥抱,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与激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月的实习工作结束,我对熊猫的认知也越发深刻。除了它们可爱的外表,我更了解到它们作为濒危物种所面临的生存挑战,以及保护它们对于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这种认知的转变,让我对熊猫产生了更多的敬意与责任感。同时,每一次与熊猫的近距离接触,都仿佛是与大自然的一次深刻对话,让我更加珍惜我们所处的这个多彩世界。
Q:与大熊猫之间有什么特别的瞬间吗?
A:当我第一次叫回大熊猫鑫鑫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和开心,并且感觉特别有成就感,那一瞬间让我觉得每天工作的疲惫感都烟消云散,做什么都值得了。就是这么一瞬间,让我觉得我与鑫鑫的感情又近了一步,它对我的行为有了反应,也就是那么一瞬间让我觉得人与动物之间有了特殊的情感羁绊。
Q:面对“毕业”这个人生节点时,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A:这个阶段仿佛是一道门槛,跨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从一个熟悉的环境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世界。我开始意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只是基础,真正的学习和成长来自实践中的不断探索。
Q:你认为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思考人生,和在办公室思考人生有什么区别?
A:在大自然中思考人生与在办公室内有着鲜明的对比。大自然以其宁静、开阔和生机勃勃的环境,为思考提供了无拘无束的空间,使人心境平和,思绪更加自由奔放。在这里,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自然的伟大,从而激发对生活更深层次的感悟。相比之下,办公室作为工作场所,氛围较为严肃,人们的注意力常被具体任务和日常事务占据。在这种环境下思考人生,可能会受到诸多干扰,导致思考变得更为实际和具体,缺乏了一些超脱和宽广的视角。
Q:有没有你坚持得非常久,看上去很简单却给了你很大改变的事情?
A:在饲养大熊猫的过程中,为了可以成功地把大熊猫鑫鑫叫回内舍,我每天在爱心饲喂、打扫圈舍的时候都会时不时地叫鑫鑫的名字,不厌其烦地叫它,让它熟悉我的声音,知道我在它身边,让它感觉到我对它的喜欢,这件事情我做了很久;同时,我每天都很期待鑫鑫能够听见我的呼唤。最开始我一直在担心,鑫鑫会不会对我爱答不理、会不会不信任我,会不会我根本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像老师一样与它建立起特殊的情感联系,但是因为我的坚持,终于等到了鑫鑫对我的回应,让我确信了“万物有灵”这一观点。
Q:你对未来前进的方向是否明晰?
A:这次经历让我坚定了自己之后考研的决心,只有通过考研,我才有机会去从事我小时候向往的这份职业。哪怕在之后我没能实现这个目标,我也会通过从事教育工作,为学生传递这份职业的神圣,并讲述熊猫背后那群无私奉献的“熊猫人”的故事。
Q:截至今日,你觉得这次的经历教会了你什么?
A:经过熊猫饲养员的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份工作的独特魅力和背后所承载的责任。这段经历教会了我细心与耐心的重要性,因为照顾大熊猫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从它们的饮食、健康到生活环境,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视。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它们的行为习性,以此来判断它们的情绪和身体状况,这让我更加懂得了如何与动物建立信任和亲近感。同时,这次实习也让我意识到了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性。大熊猫作为国宝,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我更加明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以及我们每个人在保护地球家园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这段经历还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在饲养团队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以确保大熊猫得到最好的照顾。总之,这次熊猫饲养员的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它不仅让我更加热爱动物,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策划&执行/苏琦
撰文/Charlie
图片/均由《熊猫一家人》节目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