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共同宣布,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
据计算,本田和日产销售量分别排在全球汽车品牌的第七和第八位,合并后将成为全球销量第三大的汽车制造商。当然, 这种说法有点自我安慰的成份。
老八老七为啥要合并?很简单,肯定不是强强联手,而是为了报团取暖。
日产财报显示,2024年4月至2024年9月,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利润下滑 90.2%,全球销量下滑1.6%,其中中国市场降幅最大,为 -5.4%。
本田汽车净利润同比下降19.7%,全球销量下滑8.1%。其中,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62.4%,为38.1万辆,还比不上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不久前,日产已经宣布计划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全球产能。
眼看燃油车前景渺茫,而新能源市场份额又被对手瓜分,日系品牌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报团取暖也就成了必然选择。
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行大洗牌。特斯拉和中国众多汽车新势力快速崛起,传统的汽车巨头们的日子都不好过。在欧洲,大众汽车正与工会进行艰难的成本削减谈判。美国的通用和福特甚至也已放慢电动汽车的投资步伐。
目前汽车产业的情况很清晰,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传统的燃油车企转型动作迟缓,很多都已经跟不上发展节奏,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全新的产业链供应链,还需要相关的市场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这些只有中国能做到。
于是,德国车企在不断的加码在中国进行投资,连韩国的现代汽车都加紧向在华合资工厂再注资5亿美元。更不要说,特斯拉,没有到中国设厂之前,差点倒闭。也就是说,离开了中国市场,新能源智能驾驶确实玩不转。
因为众所周期的原因,日本制造业始终刻意与中国市场保持距离,既想要市场要销售量,又不能深入参与和融合,导致其制造业不断的点错科技树而倒下。同样面对新能源的冲击,日本汽车选择的是逃离,比如三菱,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中国市场。
这些年,每次产业换赛道的时候,日本企业都会选择通过合并的方式来报团取暖,但往往带来的却是崩溃前的无可奈何。
富士通与东芝的手机业务合并过,索尼、东芝和日立的面板业务合并过,尔必达与东芝的内存业务合并过,今冶联合的造船业务合并过,没有一个实现了起死回生,这次,本田和日产的合并能例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