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6日 《检察日报》
第08版:公益周刊·视点
谢超:公益“侠客行”
谢超与检察公益诉讼相伴八年。
“一箫一剑平生意。”白马轻裘,救人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这是谢超从小就埋在心中的侠客梦。如今他心怀正义,与法同行,让梦一点点照进现实。
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最高检在江苏、湖北等13个省区市开展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试点工作。2016年9月,刚刚步入社会的谢超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成为湖北省建始县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一员。8年来,他不断用心探索检察守护公益这项事业,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27件,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161件。从青葱到成熟,年少时怀着武侠梦的文学少年,逐渐成为一名一心为公的“检察侠客”。
犹如路见不平挺身而出的侠客,面对公益保护中的困难,谢超总是无所畏惧、敢于亮剑。
针对湖北省立第一小学旧址被损毁情况,建始县检察院于2023年6月向该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让旧址保护落到实处。然而,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县文化和旅游局迟迟未履行保护责任,理由是无法准确认定文物损害程度和修复的紧迫性,且湖北省立第一小学旧址属于私有产权文物保护单位,修缮人应该是产权人。
为了佐证文物的损害程度和修复紧迫性,谢超和同事委托专业机构,对湖北省立第一小学旧址进行安全鉴定,确认其为危房,从而确定该县文化和旅游局现有的保护措施不符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保护基本原则。对于修缮人的问题,谢超认为,不同所有权的文物均应得到国家同等保护,该县文化和旅游局的履职不应该因文物所有权属性不同而搞“区别对待”。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有损毁危险、所有人不具备修缮能力的,当地政府应当给予帮助。
鉴于建始县文化和旅游局未对本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履行监督管理职责,2023年11月,建始县检察院向法院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请判令该局及时履行对湖北省立第一小学旧址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
2023年12月25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了检察机关的诉讼请求。如今,旧址已修缮完毕。
这只是谢超与公益诉讼检察相伴8年中遇到的一个难题。“说实话,也有过想放弃的时候,但想想郭靖守襄阳城何等艰难,他都坚持了数十年,也就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每当此时,谢超心中的侠客精神总是鼓励着他。沾满泥水的裤脚、彻夜点亮的案头灯、一摞摞厚厚的卷宗,都是他的侠客梦印记。
“侠客当一心为民”
如何像侠客那样行侠仗义、为民除害?谢超要求自己时刻坚持为民之心。
为民之首是筑牢安全防线。
2023年3月,在“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上,一条关于建始县朝阳社区广润河边一处危房存在安全隐患的线索,引起了谢超的注意。经过走访调查,谢超得知,这栋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多次发生外墙砖石坠落现象,房屋部分地方钢筋已经裸露,且锈蚀严重,部分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但该楼仍有人居住,一楼10个商铺也在正常营业。为防止落石伤人,商户们自己焊上了简易钢架进行遮挡。
“楼前路段车流人流量大,房屋还紧邻河道,汛期将至,一旦发生坍塌,不仅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还会堵塞河道,影响行洪。”了解完情况的谢超忧心忡忡,他立即与同事商议,并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最终,经过整改,曾经破旧的老楼焕然一新,商铺也更加红火起来。
为民之要是守护群众幸福感。
2021年11月1日,建始县检察院收到居民反映称,广润河七里坪段朝阳六巷与七巷间,有一处排污口向河里直排污水。
“现场臭气熏天,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的生活,当务之急是要找到直排原因。”谢超和同事数次到排污口实地勘察,走访周围居民、商户,询问相关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终于找出直排原因——该片区管网设施建设不完善,未实行雨污分流,污水随雨水溢流、扩散至河道,造成污染。
找准问题后,建始县检察院召集该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生态环境局以及业州镇政府进行磋商,确定了对该片区污水管网进行整体建设改造的方案。然而,在跟进监督的过程中,谢超发现,由于涉及行政单位较多、整改难度大,时间一天天过去,管网改造工程推进缓慢。
为了督促行政机关积极履职,进一步明晰职责、形成整改合力,2022年5月13日,建始县检察院向上述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最终,该院推动新修建污水主管网130米、污水检查井10座,片区内100余户居民和30余户餐馆、商铺的生产生活污水全部被引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相关部门还改造建设雨水渠道,实现了该片区的雨污分流,彻底解决了雨污水混排、污水外溢、散发臭味等问题。
开展危桥专项监督、深入推进矿山治理、开展山体保护小专项……8年来,谢超始终秉持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同事一起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侠义之心,永不磨灭。8年来,谢超对公益诉讼越来越轻车熟路,但心中的侠客精神一如当初。在谢超看来,真正的侠客不是一味好勇斗狠,而是秉持道义、依法同行,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也一样,不能单打独斗,必须整合多方力量。
2023年10月,谢超在办案的过程中发现,多起盗伐林木案的补植复绿效果并不理想,补种的树苗很多都奄奄一息了。而且,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全县不同乡镇盗伐林木案的补植复绿情况都不理想。
谢超多次上门与林业部门沟通,才知道补植复绿所用树苗种类多由当事人自主选择,因此可能出现树苗不适应当地环境的情况;树苗栽种时间受案发时间影响,相对固定,不一定能契合当地最佳栽种时间;补植复绿的地点分散,林业部门无法及时查看效果,这些原因导致了树苗成活率低,生态修复效果不佳。
为确保补植复绿的生态修复效果,2024年4月,建始县检察院联合县法院、景阳镇政府、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在景阳镇清江河畔共同设立了“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基地融生态修复、公益实践、法治宣传、司法研学于一体,助力修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补植复绿的树种是林业部门根据气候、景观等精心选择,增殖放流的鱼苗是水利部门根据清江水域特点优选的成活率较高的……”谢超介绍道,“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基地”设立以来,各单位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生态修复基地发挥实质性作用。
“小时候,一到稻子收割的季节,父亲就会让我去稻田里捡拾散落的稻穗。”谢超说。如今,他依旧是“拾穗者”,只不过从捡拾稻穗到了保护耕地、守护粮食安全……心中宝剑愈锋利,躬身愈显从容。护社会之公益,扬正气于人间,这就是这位公益“侠客”的心声。
来源丨《检察日报》
通讯员丨魏雪娇 万莞榕
编辑丨韦哲
审核丨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