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宋史讲谈(20)
曹家齐:北宋蜀道修治与地方日常行政——以《新修白水路记》为中心之讨论
2024年12月6日晚,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川大宋史讲谈”第20讲在望江校区文科楼复性书院举行。本次讲谈以“北宋蜀道修治与地方日常行政”为主题,由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家齐先生主讲,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粟品孝教授主持。参会人员有本学院李勇先、韦兵、洪丽珠、尹航、赵宇、刘益民和古籍所张尚英、陈希丰、梁燕妮等老师,以及来自湖南大学、云南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泸州市文化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学者,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也到场聆听。
图为讲谈现场
曹老师首先介绍了蜀道的广义和狭义概念,及其在宋朝的功能,特别强调蜀道是朝廷控制蜀地的重要因素;接着通过缜密细致地考证与解读,探究《新修白水路记》碑刻的撰写时间和白水路的修建时间,并从碑文延伸拓展,探研并揭示出北宋蜀道在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后又回到碑刻本身,以碑文中的蜀地地方长官系衔为线索,观察北宋蜀道修治之特殊性政策,及地方主动修路之历史面相,展现参与修路的官员及其分工;并将《新修白水路记》和《广东路新开峡山栈路记》《潮惠下路修驿植木记》等相关记文进行比较,指出宋朝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官员在修建道路上的主动性,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最后,曹老师比较各个时期蜀道的修治的情况,揭示出蜀道修建与地方利益纠葛的复杂面相。讲座围绕《新修白水路记》展开,结合石刻资料和传世史籍记载,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图为讲谈现场
在讲谈的自由讨论阶段,韦兵教授展示了其收藏的《榷盐禁运碑》拓片,引起师生们的浓厚兴趣。
粟品孝教授对本次讲谈做了总结,指出交通与政治是曹老师长期关注的话题,本次演讲通过具体的碑文考订,对蜀道与基层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史料丰富,论从史出,实证性强,很好地揭示出蜀道和地方日常行政的诸多面相,是邓广铭先生的“四把钥匙”治史方法的实践与示范。
图为讲谈后大家合影留念
撰稿人:黄成斌
责任编辑:文浩
审核:尹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