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读毛著《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上)

体娱   2024-11-18 22:40   天津  

说明:为什么是读毛著而不是毛选?因为下一步还准备读读诗词系列。


分析任何问题,都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环境去看,而不是用"上帝视角",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去评论,任何脱离时空和当事人情境的分析评论都是"要流氓"。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稿于1927年3月,教员此文是为了答复当时党内党外对于农民革@命斗争的责难而写的。


当时党内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不愿意接受教员支持农运的意见,而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他们的错误,主要是被国M党的反动潮流所吓倒,不敢支持已经起来和正在起来的伟大运动。为了说服他们,教员到湖南考察。


一九二七年春夏,国M党之所以敢于叛变,发动“清党运动”和反人民的战争,主要就是乘了共C党的这个弱点,为了迁就国M党,他们宁愿抛弃农民这个最主要的同盟军,使工人阶级和共C党处于孤立无援的背景 。一个月后,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事变,把屠刀伸向共 C党人和进步工人,革@命力量损失严重。


这篇报告,从今天的环境来看,农会做的"十四件大事",有一些可取,有一些激进,有一些似乎在"文ge"中也似曾相识。但是,正如教员所说"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


“矫枉过正”是一句成语,原意是纠正错误而超过了应有的限度。但旧时有人常用这句话去拘束人们的活动,要人们只在旧成规的范围内活动,而不许完全破坏旧成规。在修正旧成规的范围内活动,叫做合乎“正”。如果完全破坏旧成规,就叫做“过正”。这也正是改良派和革命队伍内机会主义者的理论。教员在这里驳斥了这类改良派的理论。这里说“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就是说,要终结旧的封建秩序,必须用群众的运动来闹个天翻地覆。即"乱世需用重典"。


1926-1927年,农民运动如星火燎原,迅速发展。农会成立、农民觉醒、农民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是党内部分保守派却提出了异议,认为活动搞得太猛太激进,教员针对党内的这些意见,逐一进行反驳,并且列举了农会干的14件代表性工作。


明天我们就看看这14件大事。


江天寥廓万里霜
无关风月 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 那岸边浪千叠。情字何解 怎落笔都不对。而我独缺 你一生的了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