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文
本色紫砂主理人,一个不静不文的静文。性格和姓名的反差,让她这个个体一直很矛盾,也很叛逆。
从事紫砂行业16年,一开始是被迫地学习技术,后来是主动的,主动地去探索紫砂的本真,奢华过后的极简,自带含蓄的中式美。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从找自己到做自己的自我回归之旅。
紫砂器在中国茶艺术生活器的领域里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近几年随着各种电商等平台竞争日益白热化,原来相对沉静的宜兴紫砂界也陆续显现出了种种乱象。紫砂人似乎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诱惑与裹挟。这次借着首届草本青年生活节的邀请,千禧一代的紫砂作者静文在师父路志远的陪伴下一起来到北京,加入“茶生活美学新生代面孔计划”。
静文经历了很多诱惑,也被市场裹挟过。她依然跟刚开始的时候一样,就做自己认为对、认为不负此生的事情。
本色紫砂主理人静文生长在宜兴丁蜀,师从紫砂文化学者路志远,做紫砂多年。传统的民国往前的紫砂材质质地是比较酥的,紫砂这个词里的砂,有这样的一个意思。所以静文她们练泥也是复古传统,矿料风化的时间足够,一掰就会碎,然后放在一个缸里进行泡水,把一些杂质通过这样的方式粗略过一下,大概要泡半年左右,其间经常要换水。等时间差不多了再拿出来晒干,上磨盘研磨到合适的目数,再把细矿进行泡水,一般泡水要半个月左右,也要经常换水。拿出泡好的泥用大锤子像打年糕一样锤出它的黏性,再用专业的手法把空气排出,最后打成一个大概20-30 斤的泥块,放在阴凉潮湿的地方陈腐,一般这个时间会是在半年左右,这样才可以开始进行做壶。
现在是快节奏的时代,像这样的流程一般都是机器代替了,有些制作者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也会省略很多步骤。静文说,“泥料的酥感是在我们本地很少的从业者才能有感受的,这种酥是紧实的,但又有颗粒的,很美妙。”静文用美妙一词来形容紫砂——“制作紫砂壶首先得画个图纸,算好尺寸,然后就是去做,在制作中去印证图纸的数据是否合适,因为图纸始终是平面的,而壶是三维的,做壶最忌讳的就是做死了,不要生搬硬套地去做尺寸,最终出来的壶不舒展,不灵动。”
静文做壶最大的幸福感就是处于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然后一遍一遍地去完成这个过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外人眼里,今天做的和昨天做的是一样的事情,很枯燥。而她觉得每天都不同,都是有挑战的,自己修复自己,突破自己,在一个悄无声息的时刻,在一个小小的角落里。静文说,她经历了很多诱惑,也被市场裹挟过。她依然跟刚开始的时候一样,就做自己认为对、认为不负此生的事情。“在我 20 多岁的时候读过一篇文章,忘记了作者,也忘记了内容,就记得一句话,就是说作为我一个画家,如果在 100 岁还能突破自己,改变画风,那就太了不起了。当时很不理解,现在知道这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静文如是说。
Q 你最初是如何对紫砂壶制作产生兴趣的?有什么特别的契机或故事吗?紫砂的魅力在于?A 我是因为生长在宜兴丁蜀,从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开始只是觉得是一份工作,总感觉这辈子完了,天天和土打交道,年轻人的活力是无处安放的,总是偷偷出去玩。 Q 能分享一下你的学习历程吗?从业 16 年你是如何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技艺的?A 第一位师父实在感觉我性格太跳脱了,不太适合这个行业,去我父母那里劝退我,父母觉得我还是小,收心了就适合这个行业了。找了第二位师父,在第二位师父的填鸭式、半开放的教育下,学习了基础紫砂制作技艺。在这样封闭压抑的环境下,我就是想知道,这紫砂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喝茶喝水有这么多可选性,为啥紫砂这么出名。不在压抑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消亡,带着这么多问题我爆发了。在朋友的介绍下,我遇到了我的第三位师父路志远老师。我问出紫砂的第一个疑惑,为什么泡茶首选紫砂壶?路老师反问我,你知道中国有多少种茶叶?我回答,红茶绿茶。他说全中国的茶叶分有六大茶类,小品种几千种。每种茶叶味道性格都不同,要用不同泥料,不同款式的壶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出来。我这个吃货,一听这个就来劲了。这就像一扇门打开了新世界,路老师提议我来北京,学习相关的茶叶知识。在北京的三年里,是我人生的重要节点,对紫砂茶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觉得这是没有活力的行业。带着对茶叶的理解,回归我们宜兴丁蜀镇再去做器,由路老师带领我们建立传统老壶的体系,把理念和师兄师妹分享,做泡茶的紫砂器具,做有生命力的紫砂器具。
Q 2024 年,新的紫砂主理人对紫砂的认识有哪些不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紫砂怎样进行当代化?A 我们的壶都是沿用传统,再结合当下的紫砂器具去微创新。茶桌上不跳脱很耐看,在泡茶过程中感受我们制作者暗含的人体工程学,柔滑地出汤,让手指感受到陷入沙发的舒适感,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体会细节之美。我们的壶不会一眼看到尽头,要用,要感受。 Q 你的紫砂壶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在创作过程中,你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实用与审美?A 我们的紫砂茶具更加倾向于茶人,资深老茶客,对紫砂本质有一定了解,有审美力,对紫砂市场有认知的群体。紫砂文化的大概念普及面已经很广泛,但作为从业者我是很小众的,因为我们的作品数量不多,如果普及率要大,就需要有一定的量,但量大了,质势必会下来,这就是紫砂类目相互矛盾的点。我们对于紫砂保持敬畏的心,去做我心里的壶,有审美有缘分的人自然会来。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奚美娟:艺术上的敏感是放在心里的
赵冬梅:认识历史 认识生活
邱昆峰:以山川为师 逐地质之梦
舞者华宵一的离开与归来
何雨珈:好好吃饭,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姚晓峰:人生就是在不断补足自己的短板
汪顺:年龄只是数字 实力说明一切
王欣瑜:保持初心,享受比赛和网球本身
孙峥:以生态理念描绘城市生活
白客:找自己 不停歇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 2024年9月26日 张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