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同丽的创作之旅:艺术与生命的交织

文化   2024-10-29 20:02   北京  

“生生意象”展览现场,艺术家劳同丽展场工作室,墨斋北京

艺术家劳同丽的首次个展“生生意象”近期在墨斋画廊与大家见面。劳同丽是一位以早期工笔画技法著称的当代艺术家,他在过去十年间一直在系统性地构建一个意象词典,并将他的世界观注入其中,不断发展关于“心”“林”“天”“人”的意象,深入探讨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劳同丽出生于 1982 年,是一位以早期工笔画技法著称的当代艺术家。工笔画传统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宋代(960- 1279)宫廷绘画。与强调水墨山水的文人画不同,工笔画常用石青、孔雀石、青金石、铅、钴和朱砂等色彩明艳的矿物颜料,描绘道德、精神及宗教等相关叙事。

劳同丽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专修工笔画,熟练驾驭工笔画的各种材料和技法。2006年毕业后,他远赴法国和德国,跟随同样精通工笔画的艺术家杨诘苍工作两年。其间,劳同丽摸索出一种全新的工笔画法,重新诠释了这一早期跨文化艺术形式的技法和视觉符号,使之融入全球当代艺术语境。

艺术家劳同丽在“生生意象”展览现场,墨斋北京

劳同丽在过去十年间一直在系统性地构建一个意象词典,并通过这些“象”,去重现自然且有机的生命系统世界观,这一世界观将古今中外不同思想家的观点进行联系与整合。这种构建的“象”在他的三个系列作品进行了展现——《丽比多之欲》(2013-2018)《地平线之上 -天空》(2018 至今)及《自我与他者》(2021 至今)。作品中,他不断发展关于“心”“林”“天”“人”的意象,并深入探讨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心 ——普世的生命脉动


在《丽比多之欲》系列中,劳同丽描绘了一个巨大的血管网络,分支纵横,相互联通,所用色彩之丰富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父亲患心脏病接受治疗期间,劳同丽在研究其心脏放射影像之余,开始创作带有血管网络这一意象的作品,这既是对父亲病情的深思,也是父亲离世之后对他的哀悼。

劳同丽,丽比多之欲,2013,绢本工笔重彩,247 x 168.9 cm x 3,局部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血液被视为生命之“气”的载体,而血管则是遍布全身的通道,将承载着能量的“气”输送到身心各处。在中国哲学中,“心”被认为是所有主观体验的源泉,其中包括主观思想、感官、情感、想象和记忆。因此,《丽比多之欲》系列可以说是一种普世的生命脉动,它不仅推动了有机生命的创造和繁衍,也推动了每个生物个体的意识和生存意志的出现。


林 ——有机自然主义


随着创作的深入,劳同丽笔下的血管网络逐渐演化为树的形态。这些树的灵感源自他儿时记忆中遍布乡野的高大榕树。在亚洲文化中,榕树具有重要的宗教和精神意义,尤其是细叶榕树(Ficus microcarpa),它是中国南方村民膜拜的神木,被视为带来好运、长寿和启迪的在地神灵。

在劳同丽的画作中,每棵树以独特的艳丽色彩呈现,树枝由粗到细不断分叉,最终交织成密集网络。其中,每根枝条的末端都与相邻树木的枝尖相触。如此一来,所有树木之间相互连接,交织成一个更为庞大的网络,一个超级有机体,一个社区,一个社会,或是一整个生态系统。这种生态或有机的现实观正是 20 世纪伟大的汉学家李约瑟所描述的中国传统世界观中的“有机自然主义”或“有机主义”。

劳同丽,彼岸树·01 号,2023,绢本工笔重彩,276 x 139 cm,局部


天 ——生命能量的来源


在《地平线之上·天空》(2018 年至今)系列中,劳同丽回溯了在广阔乡村成长的童年经历。对他而言,天空唤起了自然的广阔浩渺之感,而仰望天空则带来希望和无限可能。该系列中的一些作品即采取仰望的视角,描绘了站在记忆中的菩提树下,透过交错的枝桠仰视的天空;另一些则采用俯瞰的视角,仿佛置身树冠之上的云端,从空中向下俯视。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天”代表宇宙的自然秩序,涵盖了日月星辰的运行、昼夜和四季的更替与轮回、气候的变化,以及水和“气”在山水间的流动。因此,天空体现了生命能量的无机来源,及其在自然界生命系统中的脉动与流转。

人 ——循环流转


在最新的《自我与他者》(2021 年至今)系列中,劳同丽进一步扩展了他的图像词典,将人体形象纳入其中,让“自我”与构成更大生态系统的“他者”生物产生联系。如果说《丽比多之欲》系列聚焦于由“心”而生的主观体验的想象,那么《自我与他者》中的人体形象则更多地展现了人类与世界的抽象关系。

劳同丽,自我与他者·04 号,2023,绢本工笔重彩,243 x 141 cm,局部

在这两个系列中,劳同丽运用了相同的分支结构来描绘人体和人类所处的更大生态系统,二者密不可分的关系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层联系,即“天人合一”这一具有整体观的概念。源自“天”(天空或宇宙)的“气”(生命能量)在包含了“人”(人类整体)及“心”(个体主观意识体验)的“林”(森林或生态系统)中循环流转,生生不息。

劳同丽,自我与他者·06 号,2023,绢本工笔重彩,138 x 276 cm,局部


Q - 北京青年周刊
A - 劳同丽


用人生经验对抗重复


 Q  在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写意和工笔画这两种风格,你在创作的时候,更希望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和感觉?
A  我觉得是一种协调的美,协调二字是很重要的。每一位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其实都存在自己画画的标准,这样,他的作品呈现出来的味道就不一样。就像是我的最新作品中出现的“天空”和“云”的元素,虽然我们也想超越天空,但是还是要考虑人跟天空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也是一种协调的理念。

 Q  这次展陈的设计有一个展厅完全是暗厅的设计,你对这个作品的陈设有怎样的感受?
A  我当时是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设计,作品背景其实就是黑色的,展厅就营造了一种更大的夜景模式,让观众在黑暗中观看我的作品,这个时候,作品中的光束就格外明显,反而加强了光的感觉,这就有一种十分神圣的感觉。所以,我对这个展示特别惊喜,也很喜欢这个展览设计。

 Q  再聊聊《地平线之上·天空》这个系列,其实我们最初对云朵的印象是轻柔梦幻的,但你笔下的云朵很赛博朋克,这个创意灵感来自什么呢?
A  我当时画的时候是特意进行了这样的处理。画面中的“泡泡”可以把它理解成属于一个“水泡”,“水”也是生命之源,水汽在天空就可能转化为云,背景是蓝色,也像是天空,也像是海洋,可能每个人看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Q  你最近创作的作品又会有怎样的新突破?
A  我最近在画小尺幅的作品,尺幅的变化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也会有很大的挑战。因为画小的时候,就意味着它的密度越来越细,需要重新去解构作品,让画面呈现出我想要的氛围感。

 Q  通常你在创作的时候是怎样的状态?
A  我是很平静的,有时候会听一听轻音乐。因为在创作的时候,我会画到一种极限。这种极限就容易会让人家觉得你在不断地重复,但是我想去突破这种重复,所以,我会把自己不同阶段的人生经验全部放进去,这样,画每一张画的时候都是不一样的。

生生意象:劳同丽


策展人:余国梁
展览地点:墨斋画廊

展览日期 :2024年9月20日至12月1日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图片提供 墨斋画廊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赵冬梅:认识历史  认识生活

邱昆峰:以山川为师 逐地质之梦

舞者华宵一的离开与归来

何雨珈:好好吃饭,也是一种英雄主义

姚晓峰:人生就是在不断补足自己的短板

汪顺:年龄只是数字 实力说明一切

王欣瑜:保持初心,享受比赛和网球本身

孙峥:以生态理念描绘城市生活

白客:找自己 不停歇

郑妮娜力:尽心尽力

汪冰:心之所向 使人自由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4年10月10日 周欣 」

北京青年周刊
《北京青年》周刊,全面解读中国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