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善织善绣,以丝为骨,以线为魂,将自然界的万物生灵、神话传说中的奇幻景象,都巧妙地融入到服饰之中。每一件服饰都仿佛是一个故事,诉说着楚国的兴衰变迁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秋风瑟瑟,寒意渐深,自寒露节气之后,许多地区逐渐降温,大家开始置办防寒保暖的衣服。回溯古时,楚地在气温下降之际,楚人通常穿哪些衣服来抵御寒冷呢?
楚人降温穿什么?
一般在天气降温变冷之时,会穿上棉衣棉裤,家里较为富裕的人可以穿丝绵袄和丝绵裤。但是,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要追溯到宋代,在元代才真正得到普及,因此,楚人们并不会在降温时期穿上棉花制成的衣服。
目前在楚墓中出土的与保暖有关的衣物,主要有丝织品、麻织品和皮制品等。
丝制品——丝绵
丝绵,又称为蚕丝绵,主要是用茧表面的乱丝加工而成。最好的蚕丝是直接用茧子制作而成的,其次是用茧子的下脚料做的丝绵,第三等是用过的旧丝绵。
丝绵最早是用来制作冬衣的,其用于取暖的考古实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中出土了8件绵袍和1件绵裤,出土的衣袍为直裾,是楚贵族中流行的基本服饰。
战国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
荆州博物馆藏
其中,现藏于荆州博物馆的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尽管经历千年,仍然保存得相对完好。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为交领右衽,袍面为浅黄色绣地,绣有凤鸟花卉纹,图案以长条形呈现,怪鸟与花枝对角布置,怪鸟张翅作站立状,长颈大腹,头号有四束花冠,垂于左右两边。三束花缨,垂于怪鸟一侧。此外,袍面还运用了凤鸟菱形纹锦、大菱形纹锦、田猎纹绦、龙凤纹绦等多种精美织物和纹饰,使得整件绵袍的构图内容较为丰富。
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局部
此外,还有凤鸟花卉纹绵裤,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裤子实物。
战国 凤鸟花卉纹绵裤
荆州博物馆藏
在古代,称裤子为袴,也将其称为下裳。凤鸟花卉纹绵裤由腿部和腰部两部分构成,后腰部分敞开,形成了开裆的设计。其外层为绣有绢面,内层则是深黄色的绢里,中间填充了丝绵。由于当时贵族的着装习惯通常是上衣与下裳相连,或者外裤系裙,因此裤子一般为开裆。
这两件绵衣和绵裤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楚国的纺织技术与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麻织品
尽管丝绵因其出色的保暖性成为当时人们冬季衣物的主要填充材料,但由于其制作过程中的艰辛与高昂成本,并非所有人都能享用得起。
楚国盛产麻,百姓日常穿戴主要为麻织品。由于麻织品保存情况较差,且较为粗糙简单,因此目前公布出来的资料较少。除了部分漆器胎骨运用麻织品外,主要出土有少量的麻布和较多的麻鞋。
鞋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楚墓的发掘报告中,麻鞋的资料相对来说较为零散。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3双麻鞋,表面采用麻布,髹黑漆,鞋的里层用草编制而成,鞋底用麻线编结。鞋的外底上有许多乳丁状线结。履底略出边,底用麻线编结,其下遍布乳钉状线结,其目的在于防滑。黑漆髹涂在底和面上,可防水。
麻鞋的材质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暖性能,在秋冬降温之时,其保暖作用更加凸显。
皮制品——以皮手套为例
战国 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出土的皮手套
曾经有人说手套是舶来品,从外国流入中国,这种说法虽然看上去十分有道理,但其实是不正确的。
在湖北江陵藤店1号楚墓中出土了一双皮手套,皮手套也是楚人用来保暖的衣物之一。
藤店1号楚墓出土的皮手套,五指分开,套口稍长,其式样与现代手套非常接近,用线缝合,皮质较为柔软。楚人通过佩戴这种手套来御寒,保护手部,其防寒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除此之外,楚墓中还出土了许多皮制品,由此可见,楚人皮革加工量之大、水平之高。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看完了楚人秋冬服饰大赏的你,也不要忘记多添加点衣物,保暖防寒哟。
襄阳市博物馆
襄阳博物馆
市内可乘坐1路、5路、13路、505路
公交车在岘山站下车
· TIPS ·
建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