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为何小小的感冒仍然难以彻底避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感冒,并学习如何科学防护。
▶感冒的“前世今生”
《史记》中用“大疫”来形容感冒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希腊科学家希波克拉底用“流行病”描述了感冒会广泛传播;而明代林珮琴《医学源流论-伤风》明确提出“时行感冒”之名,其特点是不限季节、发病快、病情重、广泛流行,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性感冒。
现代医学常用感冒(cold)、普通感冒(common cold)、急性鼻炎/副鼻窦炎(acute rhinosinusitis)、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airway infections)来命名具有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和/或伴有疲倦、乏力、发热等症状但常自行痊愈的呼吸系统疾病。经国际卫生组织调查与分析,“感冒”的愈演愈烈与人类的活动显著相关,如:全球变暖增加极端气候频繁发生,导致季节性感冒的发病率升高;经济全球化导致物流、人流的频繁流动,不同地域的“地方性感染病”趋向于“全球化”,如“非典”“新冠”等。
▶为何有些人更容易患上感冒?
这主要与我们的身体卫士——免疫系统有关。孩子容易感冒,是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太年轻,不能完全识别入侵的病毒,但随着“感冒”的次数增加,免疫系统逐渐可以识别并建立抵御病毒的免疫力,也就不容易感冒了。而老年人则因器官功能退化导致免疫力降低,也更容易成为感冒的“目标”。
▶引起感冒的罪魁祸首是谁?
科学研究表明,感冒主要由鼻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等病毒引起。而且病毒入侵的不仅是呼吸系统的细胞,例如新冠病毒(COVID-19)除入侵呼吸道的细胞引起“感冒”症状,还可能引发肺炎、破坏免疫系统,甚至侵入括心肌细胞、肾脏细胞、生殖细胞等,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增加。
▶如何有效预防感冒?
关键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保护易感人群。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措施:
1.少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家里适当开窗通风,保持清新空气,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环境,一般上午、下午各开一次,每次通风时间15-30分钟即可。
2.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好手卫生,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不随地吐痰;感冒流行季佩戴N95口罩(可滤过90%以上的微生物)。
3.起居有节,保持规律的作息;注意保暖,适当增减衣物;均衡饮食,加强营养,多喝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
4.进入季节交替之时,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如八段锦、呼吸操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5.感冒高发的季节,老人、小朋友或易感人群可以提前接种流感疫苗或肺炎疫苗,使机体提前产生抵抗力。
▶得了感冒怎么办?什么样的“感冒”需到医院就诊检查?
如果感冒超过这个时间(如图1),可能就是出现并发症,就应该及时寻医就诊。
▶需要做哪些检查?
1.症状持续>5天: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常规。
2.感冒症状持续和加重,既往有基础病(如高龄>65岁、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结构性肺病、孕妇、风湿病)、免疫缺陷人群,可导致肺炎、基础疾病恶化等,须及早到医院完善病毒核酸、影像学、生化检查等,方能明确诊断,准确评估病情的风险程度。
▶感冒不用怕,预防是关键,中医小妙招,简单又成效
1.中药食疗
葱白生姜汤:大葱白3根,生姜4片。将生姜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约3分钟后放入葱白,片刻即取。有解表、通阳的作用,适用于鼻塞、流涕、怕冷、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者。
生姜红糖水:生姜5片,红糖15-30克。加适量水煮沸,热服取汗。有解表散寒、温胃止呕的作用,有助于驱逐体内风寒,还可以改善胃肠消化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冰糖煮梨:大梨1个,洗净连皮切碎,加适量冰糖,放碗内入蒸锅隔水炖煮。有舒缓咳嗽、润肺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咽喉疼痛、干燥、干咳、口渴、痰多等症状者。
2.中药泡脚
配方:艾叶、生姜、紫苏叶、防风等,将这些中药煮水后泡脚,可以调理气血运行,提升机体免疫能力。
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20-30分钟为宜。
3.艾灸
常用穴位:大椎、风池、合谷、足三里等,能起到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行气活血,调和阴阳,增强体质的作用,尤其适合易感人群日常保健。
注意:施灸期间要注意避风保暖,防止受凉。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艾条距离皮肤约2厘米,避免烫伤。
4.刮痧
刮痧作为我国的传统技法,使用至今已有上千年,在大众生活中十分普及、方便。感冒刮痧也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有恶寒和/或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者,均可使用刮痧疗法。
注意:刮痧要循经刮拭,切忌太过用力,轻刮出痧即可。刮痧后不要洗澡,可饮用少许温水。
5.拔罐
拔罐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退热散寒、祛风除湿等作用。感冒拔罐常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解除疲劳,调理脏腑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增强个人体质。
注意:外伤、经期、孕妇、饮酒后及血液病患者等人群不宜拔罐。若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家中常备这款健脾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