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一个世界土壤日到来之际,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呼吁人们关注健康土壤的重要性,11月15日上午,资源环境学院邀请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张凤荣在资环楼215报告厅作《耕地保护要义》专家科普讲座,暨资源环境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
资源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杨文、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杨庆媛、土地科学与技术系主任慈恩等近300名师生参加报告会。报告会由资源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玉启主持。
张凤荣教授在报告中系统梳理了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三个阶段,对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的内涵进行了解释。同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耕地质量、耕地产能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强调了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性。
张凤荣教授指出,耕地保护不仅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安全。中国地域广阔,耕地生态系统的属性存在着区域性差异,减少和其自然禀赋质量的降低有其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耕地保护就是要用规划和政策尽可能减缓这种发展趋势,让中国饭碗装自己的粮食,不受制于人。而就如何保护耕地,他强调,重在质量保护,首先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其次要保护高产稳产耕地、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改造中低产田。
讲座结束后,张凤荣教授与参会师生开展广泛交流,对师生们提问给予细致解答,现场气氛热烈。
据悉,2013年6月,世界粮农组织大会通过了将每年的12月5日作为世界土壤日的决议。资源环境学院自2021年起举办土壤文化节,通过举办科普展览、讲座,开展网络知识竞赛、宣传作品征集,发布科普博文,开展耕读教育等多种活动提高人们对有限土壤资源的认识。今年是学院第四年举办土壤文化节。
张凤荣,中国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国家土地管理局首批跨世纪人才,农业部“神农计划”人才等,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第六、第七届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咨询专家,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他长期从事土壤和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与耕地保护方面的研究,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支撑项目、省部项目10多项,以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50余篇。
研之有理网络文化工作站 · 出品
来源丨西大资环研究生会
编辑丨鲁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