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研帮推|文学院开展雨僧学子说(三十五)——周玮璞:青衿之志,履践致远

学术   2024-11-18 17:04   重庆  

雨|僧|学|子|说|

 对话国奖获得者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玮 璞



姓名:周玮璞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导师:杨理论教授

科研经历及成果:

硕士在读期间,在《文献》《文津学志》《新宋学》《南海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2篇为CSSCI来源期(集)刊;独立主持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以编委身份参编论著1部;参加第十三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8次,获奖若干。此外,在读期间荣获两次国家奖学金,三次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两次五好研究生,及吴宓基金等荣誉。


于无疑处生疑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韧者笃行,含章可贞。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时隔一年再获国奖,周玮璞对学术研究有了更深的体悟。

谈及许多同学因研究选题匮乏而感到焦虑时,周玮璞深表理解,并分享了自己在挖掘论文创新点方面的独到见解与宝贵经验。他指出,在古代文学领域,除先秦两汉及部分基本文献外,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关键在于研究者能否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众多前贤珠玉在前,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于无疑处生疑’,通过文本细读和转换研究视角来发现问题。

文本细读方面,需要对常见的原始文献材料、甚至一些被奉为圭臬的前人论述进行深入思考与考察,以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理解偏颇。其次,关注学界热点与开拓新的研究视角也是寻找论题的重要方法。新视角的运用,不仅能使研究者在旧材料中发现新知——如学者李成晴跳出传统历史学视角,从编纂体例的角度考察《南史》,揭示时人对“讳名”的使用,还能拓展出诸多新材料,如衣若芬等学者近期关注的“文图学”问题等等。

最后,周玮璞补充道,尽管科研压力较大,但在论文写作时,仍需避免为写作而写作的倾向。“有些人为了完成论文,或是挖掘缺乏文学史意义的作家现象,或是就已被学界充分讨论的话题反复陈说,这些都是不可取的。”论文写作应基于强烈的问题意识,选取有意义的话题,而不是拾取一些边角料或残羹冷炙,咀嚼乏味。



万卷须窥藏室,

一尘莫点灵台


谈到“何为优秀”,周玮璞认为,优秀并无固定的评价标准,人生的精彩正在于其多样性。“希望大家不被单一的评价体系所束缚,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每个人的未来规划与人生追求各不相同,“优秀”亦不应有唯一且固定的定义。

“当然,很多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也常常不自觉陷入规则的怪圈,不断地逼自己再努力一点,最终失去了许多兴趣爱好,在内卷中不断自我消耗。对此,周玮璞表示:“在这件事上我希望大家拿我当做反面教材,我也在尝试调和生活与学术,争取早日找到一种自洽的生活状态。”

最后,周玮璞以“万卷需窥藏室,一尘莫点灵台”概括了他对“优秀”的理解。不弃微末,久久为功。他认为,只要不虚度光阴,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努力、完善自我,并能在纷扰中保持自洽的生活状态,便是一种优秀。




慎始敬终,弘毅笃行



既乐见风景也不拒风雨,既喜见寒梅又不惧寒霜。谈及对未来生活的规划,周玮璞用宋代诗学所强调的一种先苦后甘,余韵悠长的“橄榄之味”来类比他如今的状态。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人们常说“青春无悔”,即便如今已近青春的尾声,他依然有选择追求“无悔”的权利。他的身边不乏劝他降低期待的声音,但他明白,总有一些热爱是深植心底、不可动摇的。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尽管前路困难重重,但他依然希望在学术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最后,周玮璞再次强调,“人生的目标并没有高低对错之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为了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进,无论结果如何,或许都能达到无悔的境界。”正如骆老师给他的赠言,道路虽长且阻,但坚持走下去终会到达。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只要不停下脚步,未来便充满希望。


采访最后,师兄有什么话想对师弟师妹们说吗?

往其钦承,弥务共恪。即使前路多艰,还是希望大家能找到一种自洽的生活状态,保持对学术的清冽热爱,在晦暗中传习爝火,在文学中栖息身心。

研之有理网络文化工作站 · 出品


来源 | 鹿鸣西大

编辑 | 陈欣微



西南大学研究生会
立足于研究生视角,宣传和推广研究生会主办的品牌活动,发布实用的研究生学术、生活、文化、就业、实践信息,搭建西南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与研究生指导教师、在校研究生的新式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欢迎与我们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