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老师觉得难教、学生觉得难写的一个课题。学生写作文最怕两样,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为了帮助老师和学生突破这一难题,12月12日下午,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志红以“‘前’作文教学初探”为主题,与老师们进行了研讨。
教研背景
课堂教学时间是一个常数,仅仅教“怎么写”就需要占用两节课的时间,甚至更多。“写什么”这个难题就慢慢成了老师口中的“要认真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的无效叮嘱,学生还是不能够自主地搜集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时依然“难为无米之炊”。“前”作文教学恰巧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困难。
教研主题
“前”作文教学是相对于“后”作文教学而提出的。
多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所注重的往往是“后”作文教学——也就是从命题之后的审题和解题开始教学的。
略略考察文章的形成,总是“生活——感情——思维——文字”这样一个过程,文章是思维的表现,而思维又是存在的反映。因此,在文章生成之“前”,学生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的,而教师也是有许多先期教学要执行的。
其中最主要的“前”作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和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这两重任务。
教研实践
帮助学生学会“摄取生活素材”,是“前”作文教学的首要内容。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如何帮助孩子打开生活这台这扇窗?王书记和大家一起梳理了三条路径:通过语文课的阅读学习写作、通过阅读各种文字作品可以学习作文;从他人的文字作品中学习“摄取生活”的方法,学习他人“摄取”的“生活素材”乃至学习“摄取”别人已经“摄取”的“生活素材”;教学前安排具体的、可实操的、主题突出的观察与搜集整理等任务。
这样作文课的指导不需要再从回忆“写什么”开始,可以直接从分享所收集的作文材料开始,提高了教学的起点,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指导学生“怎么写”。
教研成果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校教师搜集整理了每一个习作的范文供学生阅读。这些范文出自于孩子们的同龄人。这样就有效地拉近了范文与孩子的距离,更接近于孩子的生活,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范文的前期阅读与浸润,让学生已经占有了写作材料,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手中有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前”作文教学我们刚刚起步,相信在量达到一定的基础之上一定会有质的提高,一定会为同学们的习作提供源头活水。
撰稿:王志红
图片:佟玉婷
终审:王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