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 张秀文

文摘   文化   2024-11-05 05:00   广东  

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公众号
                                              
       那些本应因年久而忘却的记忆,常常在脑海中不经意地跳将出来,渐渐地露出它原有的光泽和生动的轮廓。我和哥哥赶集卖洋柿子这件事儿,是我经历了近四十年寒暑的情怀,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事儿。

       西红柿是城里人的叫法,在我们村里都叫它“洋柿子”。

       实行土地承包制后,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的菜园里种上了洋柿子。柿子成熟时,村民们挑框背篓赶集串乡地去卖。柿子有了好收成,秋后庄稼地里的化肥钱也就有了着落,所以家家户户都像照看自己孩子一样精心伺候着这些秧苗。

       麦子金灿灿,柿子红了脸。麦收的时候,地里的柿子也红了。一棵棵绿色的腾架上挂着粉嘟嘟圆溜溜的柿子,它们有的躲在花丛中,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几个亲热的挨在一起,好像挂在一起的风铃。每到这个季节我们都会全家出动采摘。品相好的柿子都会被整整齐齐地码在篓子里准备拿到集市上卖。剩下有疤的、有裂纹的、有虫眼的柿子留下来自己吃。

       熬一锅柿子汤,再磕上两个鸡蛋,是餐桌上的美味。吃饭时娘不停地把柿子汤中并不多的鸡蛋花扒拉到我和哥哥的饭碗中,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咱家柿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肯定会卖个好价钱,这下能攒够你俩的学费了”。娘说这话时,仿佛看见崭新崭新的票子在眼前晃动。那一年哥哥考上了市里的师范学院,我考了省卫生学校,这虽然是个大喜事,但是两个孩子的学费对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何况家里平常也没啥积蓄,所以娘把宝都押在这茬柿子的收成上了。娘不会骑车子,平常都是推着小推车去赶集。那个时候小推车都是木头轱辘,走在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吱扭吱扭的叫着,骑自行车一个小时的路程小推车得用二个小时,所以娘每次赶集都比别人起得更早才行。我和哥哥商量着这个假期一起骑车去赶集卖柿子,让娘在家好好歇歇。

       天还不亮,我和哥哥就被娘叫起来了,我们要早早的到集上占个好位置。要想柿子卖个好价钱,就要在集市的中心位置、人流最大的地方摆摊。

       二八式的大车子,两边各放一个竹编大篓子里面装满柿子,为了防止放在上面的柿子在路上磕磕碰碰,上面还盖上一层薄薄的棉垫,总共下来得200多斤。那年,我不满17岁,身高不到一米六,脚还够不着车蹬子,驮起来很是有点吃力。

       离家二十几里地的“油坊镇”是个大集市。为了早点赶到集市,我和哥哥商量着抄小路去。走小路虽然比大路近五、六里地,但路上要经过一个很大很陡的土坡。上坡时哥哥推着车子,弓着的身子几乎和已和地面平行,我在后面蹬着两腿、低着头拼命地推,快到坡顶时,稍微喘了口气,没想到,手一个松劲,车子就要翻倒,多亏哥哥扑倒在地一把扶住车子,才避免了两篓子柿子都倒在土坡上的悲剧。哥哥的膝盖掉了一层皮,隐隐约约冒着血丝,我的手掌上留下一道道紫色的压痕。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两辆车子都推过土坡。

       天刚微微透亮时候,终于赶到了集市上,没想到集市中心好位置早已经被占完了。好多卖东西的人陆陆续续的在支摊位、摆货架……哥哥懊悔地说:“咱们真应该再早点起来就好了,好位置都让人抢光了”。我们只能在边边上找了地卸下了篓子。哥先把一块塑料布铺在地上,柿子磕了、碰了,卖相就不好看了,我先把路上被蹭破皮的柿子挑出来放在一边,再小心翼翼地把品相好的一个一个拿出来,尽量挑选又大又红又光溜得摆在最前面,洋柿子个个红润、饱满,像极了一张张娇艳欲滴的美人面。

       六月的太阳,已没有初夏时的温情柔和,还不到八点,就迫不及待的露出一副让人晒得“流油”的红彤彤的面孔。趁集市上人还不多,小商小贩们支好摊子后,开始填巴肚子,夜里四、五点出来,大多都没吃早饭。哥哥从一个布包里拿出来两张饼,那是娘夜里烙得葱油饼,还没有凉透。哥把一个蹭破皮的柿子递给我,自己也随手拿了一个摔破相的,我俩吃一口饼就一口柿子,心里期盼着能有个大主顾早点光顾,一下子能把柿子全买完。

       将近中午,灼热的太阳把皮肤烤得感觉快烧起来了。来逛集市买东西的人并不多,好多人在集市中心买点东西,就急匆匆的走了,很少有人愿意顶着大日头走到集市边上来。

       洋柿子才卖了不到一半,哥哥和我都很着急了,柿子刚拿出来时,又新鲜又有光泽,现在被烤得蔫蔫的,娇艳的“美人面”快变成了“老婆脸”了。如果今天卖不完,柿子熟透了、变软了,也就放不住烂掉了。我用嘴吹吹依然有点红肿的手心,心里急得只想哭。

       哥哥决定带着我到附近村子里走街串巷的吆喝着去卖。刚开始我们两个学生娃谁也抹不开脸、张不开嘴,就把车子停在街边站着,希望有人来问、来买,等了好长时间也无人问津。

       我硬着头皮吆喝起来“大家来买柿子吧,又大又甜又便宜”,大概串了两三个村子,胆子大了,我吆喝得越来越响亮,直到下午三点左右终于把柿子卖完。

       这时我们才感觉已经饿得饥肠辘辘的了。村口有一家卖炒饼的,我和哥哥坐了下来,老板说“肉炒饼1块5毛一盘,素炒饼1块两毛一盘”。哥哥和我商量说,今天卖的价钱不好,咱吃素的吧,等下次集上咱再吃肉炒饼、喝鸡蛋汤!

       我和哥哥都到市里来上学后,娘又推上小推车去赶集,我们兄妹俩的学费,就靠着娘一步步地推,一个一个的集市、村庄去吆喝着卖柿子攒出来的。

       几年后,我和哥哥相继参加了工作,家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了,再也不用靠卖柿子挣钱养家了,小推车也完成使命“光荣退休了”。
       悠悠岁月,经历过那段艰辛劳动岁月的我们,每当看到红彤彤的柿子,就会想起娘佝偻着身子推车的样子,想起我和哥哥卖柿子的那段日子。正是经历了那些困苦的日子,我们才懂得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美好,才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也正是那些困苦,才让我们在今后无论面对任何困难时里都会变得更加坚韧。
—— End ——

本文作者:张秀文

       本期编辑:柳西藏

【作者简介】张秀文,喜欢散文、小说,在17K网站、晋江文学、头条发表文章多篇。


关于增设文学作品月度奖的通知


  推荐阅读  

【1】旅行,并非只是为了看风景

【2】每个年代都有一大批热爱写作的年轻人

【3】(续文)每个年代都有一大批热爱写作的年轻人

【4】美女作家为何放弃写作

【5】女作家投稿,错投到我的电子邮箱

【6】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公众号

【7】云乡宋姓,从惠州迁来,这里扎根

【8】投稿那些事儿——关于稿费

【9】50位文友评小说《当今写作圈》

【10】底层作家生存状态的叙写


如果您对以上内容感兴趣,请给作家故事公众号点个关注,关注后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关于我们

作家故事微刊旨在免费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作品发表和阅读交流的园地。
     我们凭着对文学的追求,努力推出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文章。文后不设打赏(特殊情况除外),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倡导文明健康的阅读方式,不在乎阅读量和点赞量增加多少,只在乎关注文章后能够令你会心一笑有所沉思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作家故事自2017年创办以来,不厚名家,不薄新人,得到全国众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如果你有文学方面的爱好,可以给我们投稿,稿件以小说、故事和叙事散文为主,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以下指定的邮箱2330992881@qq.com
     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每篇数字限3000字以内,请在文章后面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照片。投稿10天后未收到稿件采用通知,作者可以自行处理稿件。
      



第二届专栏作家名单

钟常贵(广东)、朱顺社(河北)、郭玉琴(江苏)、曹广平(北京)、

乔宪俊(河北)、刘   蔚(安徽)、沈树立(吉林)、 陈   虹(江苏)、

朱杰溧(陕西)、傳柏林(贵州)、马冰川(黑龙江)、文贞、(安徽)、

贺宝璇(山东)、陈建国(山东)、高晓卉(吉林)、宋桂娣(广东)、

杜平安(陕西)、鹿丁联(陕西)、王栋(山东)、沈五群(河北)、

周   娟(湖北)、谷显刚(重庆)、杨丽花(云南)、刘百库(四川)、

李庶铭(山东)、黄   冰(陕西)、秦家安(山东)、张   健(安徽)、

柯亚楠(湖北)、王秀东(山东)、 宋新强(广东)、刘文奇(河北)、

郭李鹏(陕西)、李文龙(北京)、任佳(陕西)、 曲建波(河南)  




第一届专栏作家名单

1、【激情周一】

任风珍(山东)、王安德(陕西)、程以龙(湖北)、安增(山东)、陈星(辽宁)、杨荣昭(贵州)、朱顺社(河北)、王红梅(安徽)
2、【清新周二】
郑贵华(湖北)、朱杰溧(陕西)、乔宪俊(河北)、沈树立(吉林)、柳中平(安徽)、文贞(安徽)、姚成兵(安徽)、鹿丁联(陕西)
3、【温馨周三】
支海军(江西)、曹广平(河北)、宋桂娣(广东)、殷世明(安徽)、赵心星(广东)、崔玉杰(山东)、贺宝璇(山东)、程阳辉(安徽)
4、【浪漫周四】
张战学(陕西)、马冰川(黑龙江)、秦家安(山东)、寇振朝(河南)、刘小江(广东)、王栋(山东)、袁南成(湖北)、金浩(安徽)
5、【神秘周五】
赵玉刚(山东)、李景朝(河北)、刘毅峰(陕西)、陈虹(江苏)、金海娃(内蒙古)、孙淑萍(山东)、高晓卉(吉林)、黄冰(陕西)
6、【亮丽周六】
郭李鹏(陕西)、杨丽花(云南)、沈五群(河北)、裴欣(河北)、李文龙(北京)、耿志明(吉林)、王洪臻(山东)、陈生茂(甘肃)
7、【快乐周日】
刘百库(四川)、周娟(湖北)、张桂华(河南)、刘蔚(安徽)、梁晓霞(陕西)、宁廷常(山东)、李存义(山西)、刘文奇(河北)



作家故事编委会

顾      问:张克鹏、夏   牧
荣誉顾问:赵   利

总      编:宋新强

主      编:宋桂娣、杨丽花

副 主 编
           刘百库、张合军
           贺宝璇、沈树立
           吴   晋、程跃红

委      员: 
           朱顺社、乔宪俊
           秦家安、曲建波
           邓勇军支海军
           张翠英、王养社
           刘文奇、李景朝
           黄   飘、朱杰溧
           王安德、周   娟
           张家锋
                   
   

作家故事
《作家故事》微刊自2017年创办以来,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厚名家,不薄新人,打造文学精品,繁荣文学创作。得到全国众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