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脑子都被搞坏了!

文摘   教育   2024-06-03 17:52   浙江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这是汤圆妈妈的第176篇原创
怕走丢,点关注
江湖传言,近期某地跳Q成风,一个月只有8天没有跳,据说都是负债的年轻人:

到后面甚至有人值班,专防跳Q:

近几年,学生的情况更严重,新闻能报道出来的还不是多数:

有人说,此类新闻传播背后折射的是当下人们的状态—

很多人不单身体亚健康,心理上尤甚。

1

楠姐一直关注着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
恰好里边的一些数据能够一定程度上对上述现象做解释说明。
比如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的一个调查报告,
采访了30-40万的孩子和家长,
报告中有个问题的数据很让人震惊,
问的是“你认为今天会比明天好吗?”
小学生回答“是”的比例大概是60%,初中生大概占40%,而高中只有20%,即有3|4的高中生对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另一个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一个关于抑郁症儿童家庭的报告,调查发现这些抑郁症儿童的家长们也有超过54%的轻度或者重度抑郁倾向。
可怕的是,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和大人的心理问题是相伴发生的,也就是家长的“病”,也很有可能传染给下一代。
很多人不解:现在各方面条件好了,“人为什么反而这么脆弱?”
老祖宗们在饥荒中没有东西吃,靠吃草根、树皮甚至吃人都坚强地活下来,繁衍了后代,为什么条件好了反而不想活了?

2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意思就是人学到了知识、见了世面、有了智慧,便会产生更多的欲望,不再满足现有的地位,而是想用已有的知识的智慧,来满足更多的欲望、追求更高的地位。

所以,老子便要求人民群众“弃智”,法家要求治国者愚民,目的就是控制人的思想,进而控制人的欲望,人民群众安分守己。

老子和法家的这种政治理论,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当然是不对的,但从分析问题的角度来看,确实能解决问题。

就像现在的体力劳动的工种,基本都是低学历或没学历的人在做,但凡读过本科的都不愿意做农民工做的活,一来脱不下长衫拉不下脸,二来和读书的预期不匹配。

更糟糕的是,即便是低学历或没学历的人,他们也能通过刷短视频弥补上学的信息差,觉得别人扭扭跳跳挣不少钱,自己一个月累死累活还难以养家糊口。

于是呢。本科生要做白领,硕士生想做金领高管,博士生的预期就更高了。

一旦达不到目标,有的人能主动调整生活目标,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3

还有个原因,也是最近读书发现的。

大概观点是说:

年轻人的大脑被长期传统教育和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搞坏了。

这不是一个形容,而是从生理结构上搞坏了。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小孩来到世界上,

到了上学年纪,外界,不论父母还是学校,

都不断要求小孩做一些任务,学很多东西,

这个过程小孩子因为太弱了,根本没有主动选择的可能,

只能被动接受。

能够引导小孩,激发主动学习热情的家长和老师极少,

没错,家长,包括老师。

甚至,多数人都是通过家长和老师共谋的双簧或直接强迫的方式,

要求小孩必须完成学习任务,

这个过程反复打断一个大脑的运作回路:

前额叶到伏隔核之间的协作。

前额叶负责理性思考,

然后再把这种思考想到的好处变成一种预期,

这种预期会激发伏隔核产生行动的动力,

然后驱动身体去行动,实现之前思考的预期。

这个过程如果自发产生,大脑就能良好运转,

先由前额叶产生我想要,我想实现什么目标的思考,

然后激发伏隔核活跃起来,相关激素开始分泌,

人的行动力就有了,

前提是前额叶的思考是自发的。

但现在的小孩,包括年轻人都是经历长期学习压力,家长教育,

比如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去捡破烂,

孩子的前额叶从自发思考我想要什么,

慢慢变成了被迫思考,我应该做什么,

是受到生存压力的影响而被迫产生的。

问题出现了:应该做的事情并不能很好激发伏隔核兴奋,

原本的脑回路被打断,从前额叶产生愿望我想要,

到激发伏隔核兴奋,然后自然产生行动力,去行动实现目标,

慢慢变成前额叶产生我必须我应该,到无法激发伏隔核兴奋,

无法产生行动力,但任务又必须完成。

只能长期调动意志力,自我强迫去行动。

但意志力极为有限,用光了人就彻底不想动了,

整个脑回路中,伏隔核难以激发难以兴奋,就慢慢麻木,

当伏隔核不能正常运转时,

人就彻底失去了动力,只想躺着什么都不干。

但你躺着周边的人和你一起躺着还好,你躺着周边的人反而卷的更厉害了,你躺也躺不下,卷也卷不起,最初可能进入:

“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被周围人接受,哪怕是最亲的人。

这时候,你的意志力耗尽,行动力也消失了,开始觉得什么都没意义,

什么都不想做,开始混吃等死,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

造成以跳代卷的现象。

4

如果你认可楠姐以上分析,那解决问题就简单了。

这些真相其实也给我了很大的触动,其实我们整个社会需要一个重大的调整,但作为家庭,我们等不及、也等不起。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到的教育就让孩子更高更快更强的教育,要物质和生活条件更好。

但是事实上,现在物质和生活条件不是大多数人欠缺的,吃饱穿暖已经满足的最基本的需求,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是让大家对生活有希望的问题,是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当一个人觉得生命有价值、有意义、是内心足够充实、足够丰盈的幸福状态时,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本能,是自然会生出来的。

因为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的底线。

接下来,说点具体的,可操作的。
我们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慢慢激发伏隔核的活跃性,
最好是我想要,然后就能去做,做了马上就有美好的感觉。
比如很想吃某个好吃的,然后就穿衣服下楼去买去吃,
经过少量的行动后感受到很好吃的快乐感觉。
当然,前提是你的念头不具有自毁性。
否则,就没有然后了。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纪录片《徒手攀岩》
主角不带任何保护,徒手爬上900多米高的酋长岩,
医生对他的大脑进行核磁共振,
做了一些实验,给他看很恐怖的视频画面,
普通人因为恐惧,杏仁核会变得活跃,
而他的杏仁核不怎么活跃,显得很平静,
这就是他爬上几百米高的岩壁,
毫无保护的情况下,依然心跳正常,手不冒汗的根本原因。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以为是心理原因的事情,最后可能是生理问题。
那些上学的时候乖乖“听话”的所谓好孩子,长大以后抑郁的可能性更高。
那些上学的时候完全不听话的熊孩子,长大以后抑郁的可能性更低。
那些生命力满满的人,他们绝对不是听话的乖孩子,
而是都有相当多能够自主选择和行动的机会,
这个过程每一个起心动念都是前额叶发出我想要,
然后激发伏隔核产生行动力,然后驱动身体行动的过程,
可能这样玩耍一下午,
小孩子的前额叶和伏隔核之间的协作就高达几百上千次。
但如果学一下午,很可能一次都没有,大脑结构明显不同。
写在最后:
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少在童年时期有机会有大量的时间用来玩耍?
没有。十几年全部用来紧张地读书大学能玩耍一下,
毕业可能还要考研,整个青少年时光基本全都投入在了学习上,
而后几十年,又要用持续的行动力去工作。
这时候发现,学生时代长期闲置的伏隔核已经麻木了,
三分热度,不了了之,心灰意冷,失去热情是必然结果。
你的大脑发动机,打不着火,就算打着了,三分钟就熄火了,
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年轻人和他的孩子抑郁率都这么高了吗?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就点个赞或“在看”
我是楠姐,会在朋友圈持续分享一些高能量私密内容,欢迎加V围观。
 End

转载请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楠姐的生活观


今日推荐阅读:

老爷子因我们不要孙子而抑郁,老公的做法堪称神级,年轻人直接复制

女人,一旦内核稳定,你的人生就顺了

一个女人有没有福气,看她的孩子就知道

忠于自己的女人,才能拥有治愈一切的力量

扫码加V,回复“1”,领取课程合集《别让糟糕的夫妻关系毁了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内在动力》

楠姐的生活观
高校裸辞成为自由职业,专注传播家庭、家族美学。 希望以己之力,影响万千家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