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近几年,学生的情况更严重,新闻能报道出来的还不是多数:
有人说,此类新闻传播背后折射的是当下人们的状态—
很多人不单身体亚健康,心理上尤甚。
1
2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意思就是人学到了知识、见了世面、有了智慧,便会产生更多的欲望,不再满足现有的地位,而是想用已有的知识的智慧,来满足更多的欲望、追求更高的地位。
所以,老子便要求人民群众“弃智”,法家要求治国者愚民,目的就是控制人的思想,进而控制人的欲望,人民群众安分守己。
老子和法家的这种政治理论,对于人民群众而言当然是不对的,但从分析问题的角度来看,确实能解决问题。
就像现在的体力劳动的工种,基本都是低学历或没学历的人在做,但凡读过本科的都不愿意做农民工做的活,一来脱不下长衫拉不下脸,二来和读书的预期不匹配。
更糟糕的是,即便是低学历或没学历的人,他们也能通过刷短视频弥补上学的信息差,觉得别人扭扭跳跳挣不少钱,自己一个月累死累活还难以养家糊口。
于是呢。本科生要做白领,硕士生想做金领高管,博士生的预期就更高了。
一旦达不到目标,有的人能主动调整生活目标,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3
大概观点是说:
年轻人的大脑被长期传统教育和不良的家庭成长环境搞坏了。
这不是一个形容,而是从生理结构上搞坏了。
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小孩来到世界上,
到了上学年纪,外界,不论父母还是学校,
都不断要求小孩做一些任务,学很多东西,
这个过程小孩子因为太弱了,根本没有主动选择的可能,
只能被动接受。
能够引导小孩,激发主动学习热情的家长和老师极少,
没错,家长,包括老师。
甚至,多数人都是通过家长和老师共谋的双簧或直接强迫的方式,
要求小孩必须完成学习任务,
这个过程反复打断一个大脑的运作回路:
前额叶到伏隔核之间的协作。
前额叶负责理性思考,
然后再把这种思考想到的好处变成一种预期,
这种预期会激发伏隔核产生行动的动力,
然后驱动身体去行动,实现之前思考的预期。
这个过程如果自发产生,大脑就能良好运转,
先由前额叶产生我想要,我想实现什么目标的思考,
然后激发伏隔核活跃起来,相关激素开始分泌,
人的行动力就有了,
前提是前额叶的思考是自发的。
但现在的小孩,包括年轻人都是经历长期学习压力,家长教育,
比如你不好好学习,以后就会去捡破烂,
孩子的前额叶从自发思考我想要什么,
慢慢变成了被迫思考,我应该做什么,
是受到生存压力的影响而被迫产生的。
问题出现了:应该做的事情并不能很好激发伏隔核兴奋,
原本的脑回路被打断,从前额叶产生愿望我想要,
到激发伏隔核兴奋,然后自然产生行动力,去行动实现目标,
慢慢变成前额叶产生我必须我应该,到无法激发伏隔核兴奋,
无法产生行动力,但任务又必须完成。
只能长期调动意志力,自我强迫去行动。
但意志力极为有限,用光了人就彻底不想动了,
整个脑回路中,伏隔核难以激发难以兴奋,就慢慢麻木,
当伏隔核不能正常运转时,
人就彻底失去了动力,只想躺着什么都不干。
但你躺着周边的人和你一起躺着还好,你躺着周边的人反而卷的更厉害了,你躺也躺不下,卷也卷不起,最初可能进入:
“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状态,这种状态很难被周围人接受,哪怕是最亲的人。
这时候,你的意志力耗尽,行动力也消失了,开始觉得什么都没意义,
什么都不想做,开始混吃等死,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
造成以跳代卷的现象。
4
如果你认可楠姐以上分析,那解决问题就简单了。
这些真相其实也给我了很大的触动,其实我们整个社会需要一个重大的调整,但作为家庭,我们等不及、也等不起。
一直以来,我们接受到的教育就让孩子更高更快更强的教育,要物质和生活条件更好。
但是事实上,现在物质和生活条件不是大多数人欠缺的,吃饱穿暖已经满足的最基本的需求,接下来要重点解决的是让大家对生活有希望的问题,是意义和价值的问题,当一个人觉得生命有价值、有意义、是内心足够充实、足够丰盈的幸福状态时,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的本能,是自然会生出来的。
因为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教育的底线。
转载请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楠姐的生活观。♥
今日推荐阅读:
老爷子因我们不要孙子而抑郁,老公的做法堪称神级,年轻人直接复制
扫码加V,回复“1”,领取课程合集《别让糟糕的夫妻关系毁了孩子》《如何培养孩子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