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这几天,发烧加例假来,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了,
但看到26岁的汪雨菲在高烧和例假第一天的情况下,
还能在冰凉的游泳池里拼一枚铜牌后,楠姐瞬间清醒:
女性要想取得成绩还是要比男性付出多一点。
于是,赶紧爬起来更新文章。
这两天一直在关注奥运会,平时在生活中看不到这么多优秀的娃,
这些优秀的小将很多都是00后10后,
作为一个90后,只能借鉴80后的教育成果。
这些孩子跟自己学生差不多,比自己孩子大几岁,
作为90后育儿大军中的一员,总不自觉以一个老母亲的心境去带入。
看完他们比赛后,楠姐都忍不住扒了扒他们的家庭成长环境。
不看不知道,原来每个娃成功的背后,
都离不开家庭力量的奋力托举。
1
三米板跳水冠军陈艺文
2
“阿条“”黄雨婷、“干饭哥”盛李豪
2004年12月出生的盛李豪,年仅19岁。
清华大学大二学霸一枚,英文很好。
采访根本难不倒他,但两次采访都遇到“鸡同鸭讲”的“实力翻译”。
第一次外国主持人问盛李豪和黄雨婷:“为比赛准备了多久?”
不成想,新手翻译直接翻译成了:“你们团队有多少人?”
“干饭哥”大惊失色,新鲜表情包出炉:
(兄弟,你认真的吗?)你说啥?
13岁(小学五年级)才接触射击的盛李豪,
启蒙教练袁康并不是什么公园摆摊的,
而是“中心圈”青少年射击俱乐部的老板,去学校选才,
看中了盛李豪。
从地方队到苏州市队再到江苏省队,最后到国家队。
一路上赢得不少金牌,这其中天赋和付出固然重要,
但天才背后的父母更是不易。
五年级正是发力的时期,要是放在普通家长身上,
肯定觉得儿子不务正业,
同样会以担心文化课为由阻拦孩子学射击,
但他的父母豁达开朗、支持儿子的决定,
盛李豪才能站在冠军领奖台上为国争光,
否则,即便是有天赋也会泯然众人。
3
“莎头组合”:王楚钦、孙颖莎
在前两天的乒乓球混双决赛中,
王楚钦VS孙颖莎4-2战胜朝鲜组合李正植/金琴英,
摘得中国乒乓球在奥运会史上的首枚混双金牌。
热搜瞬间爆了!
要不是热搜爆了,楠姐还不知道:
还有一项金牌是国乒没有拿过的。
23岁的孙颖莎,已是11次世界冠军得主,女单世界排名第一。
如果能在本届比赛顺利夺得单打金牌,
孙颖莎将以433天的时间超越张继科,
刷新乒坛历史最短完成大满贯纪录,
也将是第一个获得大满贯的“00后”。
2000年11月4日,孙颖莎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
和大多孩子一样,由于国税工作太忙,
父母就给她报了乒乓球班,既可以锻炼身体,
还可以在放学后有人照看。
只是没想到,这一托管,就托出了一个未来的世界冠军。
孙颖莎第一次上课用的球拍是在学校门口随便买的,只花了4块钱。
后来,孙颖莎打得有模有样了,父母才给她换了十几块钱的球拍。
到了八九岁时,同龄人中已经没有她的对手了,
于是,教练就安排她跟大人打。
10岁时孙颖莎入选了河北省队,接受更加系统化和专业的训练。
看女儿对乒乓球是真的热爱,父母全力支持她。
她每天要凌晨4点起床,往返于学校和训练场地,
多年来无论刮风下雨,孙颖莎的爸爸始终如一地接送她打球和学习。
夫妻俩不打扰孙颖莎的训练,不参与女儿的公众生活,
只是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和关注。一路托举成今天的莎局。
还有千禧年出生的王楚钦。母亲是教师,父亲是商人。
王楚钦从小爱生病,5岁时,在一次旅游中,
同行人听说他经常生病,便推荐他练乒乓球锻炼身体。
启蒙教练温立彬,是吉林市著名的乒乓球教练,发现了他的天赋。
温立彬觉得王楚钦将来能打出来,便向母亲建议:
让王楚钦走专业乒乓球之路。
王楚钦从没远离过父母,很不适应,每次给父母打电话都哭着要回家。
父亲心疼儿子,想让王楚钦回来。
母亲虽然也心疼,但认为儿子要想成器必须经过磨练。
儿子在外训练的几年里,她觉得电话无法有效沟通,
先后为儿子写了80多封信鼓励他,
母亲的一次次的鼓励,激发了王楚钦男孩子的豪情,
他不再动不动哭鼻子了,训练越来越刻苦,一路杀进国家一队。
4
一点藏不住事儿的潘展乐
8月1日举行的男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
潘展乐打破世界纪录,夺得了金牌!
查尔莫斯,谁让你不理他的?
阿列克西,谁让你往他教练身上溅水花子的?
人家十九的小孩哥直接告到央视了,全世界几十亿人都知道你俩了~
潘展乐能有今天,他的姥爷也功不可没。
从小学游泳,就是姥爷接来送去、风雨无阻。
全家两代人共同托举,这也是这一代孩子特享的养育资源。
.......
看完这些优秀的小孩儿的成长轨迹,让我明白怎么样当父母:
一是不要以自己的喜好去限制孩子。
孩子们的兴趣爱好,最容易遭到父母的反对。
鸡娃体育的背后更是整个家庭巨大的付出和长期坚韧不拔的坚持。
家长顶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压力,
接得住青春期情绪的起伏、扛得住女生生理期的影响、
不因为自己上班累就放弃日复一日地早起接送......
经历完这些,还在支持孩子坚持体育运动的,有多少人呢?
试想,在一个不断退出的赛道上,在别的父母都扛不住的时候,你却陪孩子坚持了下来,这本身就已经超越了95%以上的父母。
我们有很多孩子是根本没有勇气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被支持,只能默默地埋在心里。
二是重视态度,不要迷信兴趣。
如果信奉「没兴趣就可以不练」的原则,
连运动员自己都不晓得已经放弃几次了。
孩子的兴趣一定会随着艰苦的训练以及瓶颈期的到来而消失。
很多孩子在兴趣消失之前,
他的能力不足以让他拿到任何名次与奖项,那就很尴尬了,
孩子不想练了,也没有什么正向反馈刺激他继续去练,放弃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兴趣」是一个孩子在练习过程中,随着浸润时长会慢慢减退的一种热情,兴趣的排序始终在降低。
我们千万别觉得,「兴趣丧失」就是“关闭”一项运动的提示,所以,给孩子的热情"保鲜",光有兴趣绝对不够,还要给到孩子足够的精神支持。
三是积累正向反馈。
孩子遇到困难叫着「我不想练了」,爸妈会不会特绝望?
从「不放弃」这个角度来讲,
不难理解为啥名校招生处都喜欢常年从事一种运动且有奖项的孩子,
因为这样的孩子具备了两种名校都爱的品质:
由兴趣燃起的热情之火和因坚韧维系的执着精神,
他们成功的概率自然比普通人大很多。
所以,帮助孩子与「放弃的念头」博弈,是关键一步,
也是考验爸妈智慧的时刻,
整个过程全程需要家长的忍耐力与决心加持。
正如跳水名将施廷懋说的一句话:
让人变强的并不是金牌,而是通往金牌的道路。
看奥运,让我们为之热血的也不是金牌,
而是每个运动员奋战路上永不停歇的超越。
扫下方二维码私信领取资料,围观楠姐的朋友圈。
如果觉得写得不错,就点个赞或“在看”。
转载请注明:转自微信公众号:楠姐的生活观。♥
今日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