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同学考上了张集的竞赛班&老师要求做IMO的真题?

文摘   教育   2024-09-06 12:53   上海  

ABOUT US  

魔都文渊阁由清北毕业教师协同多位学校一线在职教师创立,这里有前国家集训队竞赛大神,也有高考状元级别的高分王者!我们不是培训机构的后院,志在以上海为中心做全国最有质量的k12教育自媒体。——关注我,与我同风起!

昨天群里有位家长发了个红包,说刚升入六年级的小孩考上了张集的数学竞赛班,转手丢过来一道题,说是上课的最后一道题。这可是今年IMO(第65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五题呢!中国国家队一半选手(3名)都没做对,不过该题应该算历届IMO真题里最简单的一道题,聪明的五、六年级学生是可能做得出来的,之所以有3名国家队选手没有做对的原因,众说纷纭。
所以,同学们不必为此感到惊讶,再高级别的赛事也可能存在明显简单的题,或很多很难的题,再不影响原题的命题逻辑情况下,也可以改编成很简单的题。具体题目见下图。

在正式了解这道题之前,我们先做一道小学奥数题热热身吧?
在一个6行5列的方格表中(如下图一),一共有4个地雷,除第一行与最后一行外,每行恰有一个地雷,且每列至多有一个地雷。憨豆同学可以从第一行任意一个方格出发并不断移动,他每次可以移动到相邻(有公共边)的方格内,如果碰到地雷,则尝试结束,他将被传送至第一行重新出发,憨豆可以记住每一个他经过的方格内是否有地雷。问:憨豆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尝试,才能确保到达最后一行。

我们先对题设条件做最基础的推理或说明:
1、方格表一共有5列,其中4列恰有一个地雷,余下1列没有地雷;
2、假设某一个方格有地雷,那么它所对应的行、列的其它方格都没有地雷,如上图二、三所示的阴影区域一定没有地雷。
我们现在开始分析:
首先,我们来证明2次尝试显然是无法成功的。
第一行某个方格出发走到第二行,要想确保成功,就要基于最不利原则,憨豆同学刚刚抵达第二行就碰到了地雷,记住了此位置有地雷,然后被传送回第一行,重新开始。至此,第一次尝试用完了。
第二次尝试,憨豆同学由于记住了第二行地雷的位置,那么他这次可以顺利的到达第二行某个没有地雷的方格中,现在他要移动到第三行了,同理,基于最不利原则,他一定是有可能碰到地雷的,这就说明第二次尝试没有办法确保到达第三行,更何况最后一行呢?
由此可见,2次尝试绝对不可能保证到达最后一行。
其次,我们来尝试构造3次尝试可以确保成功的情形。
依据前文,要想确保成功,就要基于最不利原则,憨豆同学刚刚抵达第二行就碰到了地雷,记住了此位置有地雷,然后被传送回第一行,重新开始。至此,第一次尝试用完了。
第一类:假定第二行的地雷在中间位置,即下图四的X、Y、Z里的某处
我们不妨假定第二行的地雷在X处,即上图五所示,此时,1、2、4、5、6、7一定没有地雷,但是3处可能存在地雷。如果3处没有地雷,我们就按照上图五的1-7的顺序可成功,这是第二次尝试;如果3处有地雷,我们就按照上图六的A-G的顺序可成功,这是第三次尝试。
同理,如果第二行的地雷在Y、Z处,也可通过以上方式确保三次尝试一定可以成功。
第二类:假定第二行的地雷在两边位置,即下图七的M、N里的某处
我们不妨假定第二行的地雷在M处,即上图八所示。这种情况下,4颗地雷最极端的情形如上图九所示(之所以称之为最极端的情形,是因为上文针对第一类情形的策略表明,憨豆同学要尽量走到第二行地雷下面的方格中,便可以一路直通至最后一行),我们可以按照下图十的A-H路线成功,这是一条非常有规则的横竖折线路径。
当然,实际情况,并不一定是极端情形,考虑到A、B处肯定没有地雷,图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分别给出了在C、D、E、F、G处碰到地雷的路线策略,聪明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这些策略并不是针对当下情形最优的,但是他们是有规律的,即:按照图十的折线路线,一旦遇到地雷,马上想办法返回到第二行地雷下面的方格中去。这是为了同学们在解答时,可以找到某种更便捷的数学化表达方式。比如:万一方格多了,总不能每种情况都枚举出来。
显然,以上尝试次数都小于等于3。同理,如果第二行地雷在图七的N处,一样可以在3次及以内的尝试成功。
2024年第65届IMO的第5题,较于上面这道题,也只是方格数多了,解答时需要更为代数化的表达,其它无任何差别。具体解析见下图。



























































魔都文渊阁
清北教师协同几位学校一线在职教师联合创立,专注分享上海地区K12升学深度信息及独家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