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海区最早的中学——合肥县立初级中学

文摘   其他   2024-08-02 23:23   安徽  

▲1947年合肥县立初级中学招生广告

这是1947年2月,刊登在《合肥日报》上的一则招生广告,合肥县立初级中学招收插班生,报名地点在大兴集,校长葛庆丰。这个学校的校址准确说是在大兴集的李鸿章享堂,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它应当是瑶海区历史上最早的中学。

合肥县立初级中学,最初并不是这个校名,它建校之初是在肥东,当时叫私立肥东初级中学。

战火中诞生

这是一所创办在抗战时期的中学。1938年5月14日,合肥被日寇侵占,合肥县政府撤至肥西大潜山鸽子笼圩,并在梁园设立肥东办事处。局势好转以后,县政府着手逐步恢复教育,以救济失学青年,在西乡主要是创办了省立合肥临时小学县立简易师范学校,在东乡则是创办了县立肥东初级中学。

1941年2月,私立肥东初级中学成立,8月改为合肥县立肥东初级中学,校址在护城乡的李蕴章享堂。校长由当时的合肥县县长刘文潮兼任,李仲宾任校务主任,主持学校工作,学校的教师有白昌源、陆晓村、郭明德、魏克钧、程泳沂等10余人,经费来源由肥东办事处发给和收学租。抗战中,县长兼任校长的情况很普遍,比如1943年创办的合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一开始的校长就是时任合肥县长陶松,后来才改为丁兴瀇专任校长。

创办不久,这所中学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办学历程。1941年9月,受时局影响,原校址护城李氏享堂未便上课,校长李仲宾,教导主任吴和群商得梁园军政机关及地方人士同意,临时借用梁园镇中心学校校址,于9月10日上课,设立5班,学生257名。1941年11月,省教育厅指示该校改为“合肥县立初级中学”。

到了1942年,合肥县立初级中学共6班学生,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各有春季、秋季始业1班,学生199人,教职员20人,校长吴和群。

1945年6月,合肥县立初级中学再次受时局影响,校内设备遭到严重破坏,被迫迁至肥东龙华乡中心学校,龙华小学则迁至青岗集长临河区示范小学。

短暂的大书院校址

1945年8月21日,合肥光复。合肥县政府由肥西鸽子笼圩迁回合肥,合肥县立初级中学也跟着迁到合肥城内。一开始的决定,是迁到大书院,这是战前省立庐州中学的校址,很不错的地方。

1945年合肥县城地图中的合肥县立初级中学

1945-1946学年度的校历规定,中学应于8月27日开学,8月31日正式上课。但是合肥县立初级中学却直到9月15日才开学。原因就是迁校,从肥东龙华乡迁到城内大书院,耽搁了十几天,9月19日正式上课。为此,学校专门向省教育厅呈报逾期的原因,省厅考虑迁校的原因,故准备查,但要求学校补足154日的课程,不得耽误学生学业。

迁到大书院不到半年,学生们刚刚稳定下来上课,老师们忙着赶课程,却又发生重大变故。这次是校址被国民党的政府机关看上了。原来,1945年底,安徽省政府决定迁到合肥,于是,各个党政机关就争先恐后地到合肥挑选好地方,学校也未幸免于难。比如,以辛亥革命烈士吴旸谷的名字命名的县立旸谷小学,抗战中校舍被日军侵占,胜利后则被省会警察局占用,导致无法在原址恢复,被迫搬到了双井巷。

1945年合肥县城地图中的省会警察局

那么,大书院这个地方,被谁看上了?就是安徽省保安司令部,这下合肥县立初级中学必须搬走了,而且搬家的时间很短,省政府要求限期迁至肥东店埠镇公所,于是该校在1945年12月,不得不再次搬迁到肥东。

1948年合肥县城地图中的安徽保安司令部

暂居李鸿章享堂

由于店埠距离合肥县城较远,1946年春,合肥县立初级中学又从肥东店埠迁至大兴集的李鸿章享堂,在这里总算稍微安定下来。此时的瑶海区境内,它是唯一的中学,也是最早的中学,只不过存在的时间也不长,只有3年。

1946年3月1日,该校在李鸿章享堂正式开学,此时学校的教职员工人数已达40人,其中教员20人,校长是赵治民,初一有3个班180人,初二有4个班155人,初三有2班65人,合计9班400学生。从学生数来看,低于省立合肥高中和省立合肥女中,但与当时的县立女子初级中学、私立三育中学、私立正谊中学、私立中正初级中学都相差无几,规模已经不小了。

《合肥日报》介绍合肥县中的文章

1946年11月,一位《合肥日报》的记者来到位于离合肥县城十五华里的李文忠公享堂采访,看到大门上挂着“合肥县立初级中学”的招牌。学生共有400多,9间教室,一年级三班都是秋季始业,二、三年级还有两班春季始业。教室内设置非常简陋,二、三年级还有桌子可以读书,一年级连桌子都没有,每人有一个活似卖梨花糖的架子,有些学生竟以柴头当板凳,简直与战时临中无异。据该校负责人说:“这是匠人怠工的缘故,我们原先订了400多张桌子,后来因物价高涨,工人不讲信义,想推翻约定,增加工资,所以至今未能完成。”但校内同仁并不因为物资缺乏而气馁,他们召开了一个教务会议,决议举行一次清洁比赛,以清洁来弥补他们的遗憾。

校内学生读书空气异常浓厚,每当清晨或傍晚的时候,李文忠公享堂的四周,有很多学生捧着书本读书,晚间四人一盏煤油灯,很用功的读到深夜,尤其在早晨,差不多每一个学生都在未吹起床号时自动起来读书,他们都是农村子弟,吃苦耐劳的精神非常好,学校当局也决心加紧建设,计划最近筹设游艺室、阅览室,订些杂志报章,使学生多读些课外读物。

到了1947年,国民党统治即将覆灭,通货恶性膨胀,教职员工生活清苦,合肥县立初级中学此时发生了“学潮”。原来,校长葛庆丰利用学生所交的学米换成布匹、煤油等,囤积奇居,待价而沽,从中谋取暴利,学生强烈不满,向媒体揭露,1947年5月的《公正报》就披露了这件事。

▲1947年5月,《公正报》披露合肥县中黑幕

1947年7月,葛庆丰向省教育厅主动提出辞去校长职务,省教育厅安排合肥县教育科长黄新吾暂行兼代校长职务。

新生

1949年春,合肥解放,肥东新县也成立,学校改名为肥东初级中学,9月份又迁至梁园,与私立肥东求实中学合并,仍名肥东初级中学(今梁园中学),继续服务肥东地区的教育事业,并逐步发展为一所完全中学。

这所诞生于抗战时期的中学,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坚持办学,五迁校址,颠沛流离,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为保存合肥的教育命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是一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参考资料:安徽省档案馆资料、合肥市志、肥东县志、合肥日报,胡今文《肥东县梁园中学简介》。

合师毕业生
这里是原合肥师范学校(今合肥大学)毕业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宗旨是挖掘传承母校历史,弘扬师范优良传统,联络共享校友资源,我们关注合肥教育,更多资讯请关注抖音号“庐州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