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瑶海区历史上有哪些中学?(中)

文摘   历史   2024-09-30 11:54   福建  

上一期,笔者说了瑶海区民国时期的合肥县立初级中学和解放初期的五中、十中,今天,咱们来谈谈大跃进至文革前夕创的中学,时间就从1958年开始。

1958年是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的3月份,合肥市委、市政府决定:郊区每个乡办一所初级中学,还要创造条件办好农业中学,争取当年秋季招生。于是,这一年中,郊区相继新建了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中共八所普通中学,其中在瑶海范围的是十一中。


三十一中(老十一中)


十一中位于东七里站,在合肥市教育局当时主办的中学中,属于最东边的学校。开办初期,没有一间教师宿舍,职工有的住办公室,有的租借社员的房子。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发动师生,利用空地种粮种菜,克服了生活困难。


1961年,十一中组织农副业生产的新闻


1962年,师生自己动手修建了一条东西向190米长,5米宽的跑道。1965年,利用农忙假时间,师生在校园南侧挖了长30米,宽10米,深2米的游泳池。1968年改名为合肥郊区十一中,1975年改为合肥市第三十一中学。

1983年,修建了一条南北向250米长,7米宽的跑道。1984 年更名为合肥市服装职业高级中学,校办工厂年产值达到37万余元,纯利5万余元,有力地支援了办学。



2010年8月,三十一中停办初中教育,停止初中阶段招生,继续办好职业教育。



2016年9月,安徽合肥服装学校和合肥经济管理学校、合肥建设学校整合成合肥工业学校。原校址成为合肥行知学校学苑校区。


十一中(老二十中)


1965年,合肥市教育局决定五中迁回三里街原址,同时在遗留的凤阳路校址筹建二十中,这就是今天的合肥十一中的前身。


1966年,老二十中正式创办,但是不久文革就爆发了,1969年下迁长丰后,合肥车辆制造厂接管学校,改名为“合肥车辆制造厂延安中学”,1971年合肥市中学重新编号,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十一中学。

▲合肥十一中1980届毕业照


▲1981年合肥十一中校办工厂

2003年,合肥十一中被评定为合肥市示范高中,2013年被评定为安徽省示范高中。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2017年学校获得合肥市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一等奖,迈入优质学校行列。涌现出了以清华大学博导、国家763计划科研项目主持人陈昌和,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晓平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十二中和十三中


1964年,刘少奇提出在中国应有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安徽省随即在全省大力创办半工(农)半读学校。合肥市在1965年成立了合肥市教育局半工半读教育科,同年6月,统一命名九所半工(农)半读初级中学,其中有两所在瑶海区范围,都在长江东路两边。

一所是市工业局和市教育局主办的第一工读初级中学,校址位于东七里站(今安徽大学江淮学院),1969年下迁长丰,原校址由合肥开关厂接管,改办合肥开关厂安源中学。


▲70年代地图中的合肥开关厂安源中学

1971年合肥市中学重新编号,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十二中学。

1981年停办,校址转让与安徽银行学校。2000年,安徽银行学校和安徽财政学校并入安徽大学,安徽银行学校原校址成为安徽大学江淮学院泗州路校区。

另一所是市商业局和市教育局主办的第二工读初级中学,校址也位于东七里站(今合肥市行知小学东七校区),1969年下迁阜阳,原校址由合肥毛巾厂接管,改办合肥毛巾厂长征中学

1971年合肥市中学重新编号,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十三中学。


▲90年代地图中的十三中和银行学校



1984 年,十三中创办职业教育,1986年学校与合肥电子公司联合开办电子无线电技术专业,取名合肥市电子学校。之后,学校又与合肥玻璃厂、毛巾厂、美菱集团公司、荣事达集团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

2013年合肥市电子学校校址交付合肥市行知学校使用,成为该校东七校区,现为合肥市行知小学东七校区。


二十四中


▲1979年二十四中共青团员毕业合影


除了以上两所,还有第八工读学校也与瑶海有关。第八工读学校原为北市区农业学校,1958年创办,当时位于北郊四里河,1968年改为郊区四中,1970年迁至大兴集,暂借用大兴小学校舍,至1977年三层教学楼和大操场全部建成。1972年开始设高中,1975年更名为合肥市第二十四中学,仍隶属郊区领导,1978年收归市管。


▲1970年郊区四中毕业生合影


二十四中后来改为合肥市物流学校,2010年停止招收初中生。2014年,合肥市职教中心、合肥市金融学校、合肥市旅游学校、合肥市电子学校和合肥市物流学校等五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物流学校原校址现为合肥市和平小学第二小学。


十四中和十五中


1962年,东市民办中学创办,位于三里街,当时只有教师4人,学生两班100余人,1966年改为东市民办工读中学。

1969年,更名为安徽省橡胶轮胎厂红卫中学,规模为10个班。1971年合肥市中学重新编号,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十四中学,1980年试办职业班,1984改为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1985年被国家教委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该校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积极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城乡一体,集团办学的道路,形成了机电、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三大骨干专业群,为当地

2014年,合肥市职教中心参与合并组建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后,原校址交给瑶海区蚌埠路第二小学使用。



还有一所民办中学也与瑶海有关,就是1958年创办的东市民办中学,位于阜阳路,1958年的东市区主要在今天的老城区东部,即庐阳区范围,该校文革期间改名为合肥市粮食机械厂东风中学,1971年合肥市中学重新编号,正式定名为合肥市第十五中学,1973年春迁入胜利路。


▲1983年,十四中、十五中改办职业中学

1981年,该校试办高中职业班(花卉专业一个班),1982年,高中普通班停止招生,只招收高中职业班学生,1983年改为合肥市第十五职业中学,1984年更名为合肥市商业服务职业高级中学,1993年定名为合肥市旅游学校,直到2014年与其他几所职业中学合并为合肥市经贸旅游学校。


▲90年代地图中的十五中

综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瑶海范围内的中学,计有五中、十中、十一中、十二中、十三中、十四中、十五中、二十四中,基本上位于蚌埠路和和平路两侧。除五中、十中、十一中外,其他的几所均改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包括一所职业教育中心,根据笔者的初步统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肥的中等职业教育,瑶海区(东市区)占据了半壁江山。

最后一期,笔者将说说从文革开始瑶海区范围内的中学,主要是戴帽子小学、厂办中学及新建学校。




参考资料:合肥日报、合肥市教育志、《合肥教育》杂志。  

合师毕业生
这里是原合肥师范学校(今合肥大学)毕业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的宗旨是挖掘传承母校历史,弘扬师范优良传统,联络共享校友资源,我们关注合肥教育,更多资讯请关注抖音号“庐州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