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
科学艺术赛道专家评审团
系列专访将于近期陆续发布
敬请期待
受访专家:李川
李川,现任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艺术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教育部学位中心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
专访精选
问
关于本次大赛所新增的科学装置艺术项目,您认为这一举措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
我觉得太重要了。目前的一些既有艺术赛事,偏向于纸质的创作比如绘画,新开设的科学艺术赛道中的科学装置艺术项目进一步强调学生创造力,强调对科技转换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我国中小学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那么除了主业语数外以外,对科技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个性化发展。从国家科技攻关政策角度,培养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创造性地、用科技的手段解决问题方面来说,科学装置艺术赛项的开办是很好的尝试。
问
对于未来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科学艺术作品赛道的举办,您有哪些宝贵的建议或期望?
答
就今年第一次举办的情况来说,比想象中好。从作品的角度来讲,未来还要再加强的首先是个性化。决赛中可以看到,有些作品具有创造性,但也有些作品还是有相似性,这种情况可能与我们的命题创作有关系,学生创作在命题框架下受到一定的限制。我想,未来可以增加自由性,而非命题性,可以让学生有更多创造性发挥的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问
请为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赠送一句话,鼓励他们在科学探索和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答
从一个人的成长来讲,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可能会跳出传统学科选拔人才的模式之外,走向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成长路线,而这正是我国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那么,送给学生们的一句话是:“让爱好变成主业,个性化发展引领自己的未来”一起鼓励创造性人才发展。
专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