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由中国写作学会主办的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在重庆拉开帷幕。超2600名高中学子从全国各地奔赴享有“8D魔幻”之称的网红城市重庆,参与大赛最后的角逐。
第十七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总决赛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作家协会指导,中国写作学会主办,重庆大学、武汉大学文学院、重庆课堂内外杂志社承办。作为教育部审批通过的2022—2025学年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的44项竞赛之一,本届大赛初赛共设有川渝赛区、北京赛区、江浙沪赛区、山东赛区、广东赛区、湖南赛区、东北赛区、云南赛区、福建赛区和综合赛区10个赛区,全国共有1900余所高中学校、超过100万学生参与初赛,历经层层角逐,共有3000余名选手晋级总决赛,最终2600余人参加重庆现场总决赛。
画为心境,文为心声。东山魁夷在《与风景对话》中曾谈道,“我不是在描绘,而是在细语人的心灵。”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言:“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本届大赛总决赛要求选手结合材料,以《心象风景》为题,不限题材、文体。
“从审题到立意,今年的决赛题目都有一定难度。”第二次参赛的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边宇童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谈到,她的写作思路是结合重庆当地革命历史,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视角通过描写革命时期的自然风景,呈现中国革命事迹和一个革命者的家国情怀。最难的是写意恰当,把写人与写景巧妙的融为一体,让文章有血、有肉、有神。“无论是地区赛还是总决赛,创新作文大赛的作文题目都给了我很多深刻思考的机会。”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三班李思瑾说,在下笔时总体想要表达文字的陪伴是不带要求的,是心象不可欺骗的反馈,像是《散文》中的一段话“我们去爱,去写作,都是为了让生活中遗失的一部分继续存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学就是一种抵抗,拒绝被日常生活和现实腐蚀....把过去变成一个纸上的幽灵,有了它的陪伴,我们自以为从虚无手中夺回了一点生的证明”,但是很遗憾这段话在考场上并没有完全的想起来。“大赛结束时,看到考生们踌躇满志地走出考场,作为带领教师,我开心至极!”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领队老师说,创新作文大赛题目开放,没有太多桎梏,旨在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深度思考人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个性,自由表达,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作文大赛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次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实践。
在总决赛期间,大赛组委会精心筹备了7场公益大讲堂,邀请中国著名作家乔叶、王跃文,复旦大学教授段怀清,四川大学教授姜飞,北京市特级教师周京昱等分享文学创作与文学欣赏的独到见解。此外,组委会还筹办了一场以“从创新作文到高考作文”为主题的全国语文名师交流研讨会,由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翟业军、教育部统编教材专家褚树荣、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何郁、重庆巴蜀中学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蒲韬、浙江省特级教师谢澹等六位专家从如何创新、思辨写作、素材重组以及命题趋势等方面解读高考作文与创新作文的异同,帮助语文教师开拓作文教学新思路。
重庆是一座充满魔幻色彩的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出独特的韵味,在时代的浪潮里绽放着绚烂的光芒。大赛期间,组委会也向各路高手发布征集令,写下属于自己的“重庆印象”。同学们笔下尽情驰骋,鲜活而热烈的文字让重庆的“美”更加生动。
“甲辰文试,‘渝’中相逢,山城重庆,江河奔腾。”山东阳谷县第一中学何若涵自述:重庆是雾都;是山城;是赛博朋克的老楼;是冒着红泡的锅底;是椒盐味儿的普通话;是洪崖洞的千与千寻;是江风吹来的花香;是轻轨穿楼,山即是城,城即是山的震撼;是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人间的市井长巷;是热烈少年眼中的星光。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张子扬写到,“重庆的美,在于它的立体感。错落有致的建筑群,如同天际线上的音符,奏响了城市的交响乐。轻轨穿楼而过,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让人不禁感叹人类智慧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而那盘旋上升的十八梯,仿佛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尘埃,却又迈向新时代的步伐。”在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郭鉴纬笔下,“渝州之美,非仅在于自然之景致,更在于其深厚之文化底蕴。此地曾为抗战之陪都,见证了中华民族之不屈与抗争。漫步于解放碑之步道,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建筑皆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之事迹。” 云南师大附中西山学校陈耀洋则认为:重庆之美,不仅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人文之韵。磁器口古镇,古色古香,石板路上,行人络绎不绝。洪崖洞,悬崖峭壁之上,木楼飞檐,灯火通明,犹如宫阙。而重庆人民,热情好客,豪爽直率,使人倍感亲切。河南洛阳市理工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彭昕扬感叹:重庆的“重”是“重逢”的“重”,“庆”是“庆幸”的“庆”。或许只靠文字无法描写出重庆的魅力,得亲自去过重庆,才会有独属于自己的“重庆印象”。写下即永恒。真实的体验,新鲜的感悟,灵动的表达。创新作文大赛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写作的热情,更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