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专访②|高世强教授:在中小学阶段更早地进行科学与艺术的内在融合

文摘   2024-05-24 17:41   四川  
5月18日,由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科技局、共青团重庆市委、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及重庆市少工委联合主办,课堂内外承办的第八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决赛在重庆市大学城一中初中部圆满结束。本次大赛覆盖重庆38个区县及两江新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共有934所学校注册报名,参赛总人数达71万。大赛较往届创新性地增加了科学艺术赛道,由四川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与课堂内外智慧美育研究院共同协办,包含科学艺术作品和科学绘画两个赛项。

赛后,我们特别邀请科学艺术赛道的专家评审团接受采访,说一说他(她)们的真实感受。

第八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

科学艺术赛道专家评审团




系列专访将于近期陆续发布

敬请期待



受访专家:高世强


高世强,1971年出生于山东潍坊,现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艺术系主任,空间影像研究所主任,媒体城市研发中心主任。


专访精选


在您看来,本届大赛参赛选手所展现的科学素养整体情况如何?

我觉得还是蛮好的,毕竟是第一届,第一届能有这样一个表现,出乎我的预期。

关于本次大赛所新增的科学装置艺术项目,您认为这一举措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养以及审美素养的提升具有哪些积极作用?

我觉得新增的科学装置艺术项目特别好。科学一般在社会得到了普遍重视,但科学与艺术综合性的人才,以及跨学科想象力的培养就目前来看是很欠缺的。基本是要到高校去补课,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新增这个赛项会有一个正向引导作用,非常期待几年以后孩子们能够成为我们的学生。

在您今天的决赛评审过程中,是否有某件作品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有,能否分享一下具体原因?

我最喜欢的一个低年级作品是将中国龙造型与中国空间站结合的装置作品,这对我来说是很惊喜的发现。小学生习惯有一个参考,决赛上也能够看到有一些同类化作品。但这个作品就很原创,一下子就把中国龙的主题升华了、拔高了,让人觉得是代表中国的一条龙在宇宙遨游,我觉得很有创造力,作品的完善度也很高

对于未来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科学艺术作品赛道的举办,您有哪些宝贵的建议或期望?

我觉得从我参与的版块来说,第一年能有这样一个组织力,执行力以及作品表现我已经很惊喜了,我当然希望越来越好。现在看起来,从同学们到辅导老师,还是把艺术与科技作为两个单元在考虑,希望通过大赛引导,艺术与科学的融合部分,在中小学生阶段能够更早地进行更加内在的融合,而非硬性的组合。

请为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赠送一句话,鼓励他们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赠送参赛的小选手们一句话:“前途不可限量,未来可期!”


专访视频





课堂内外
课堂内外杂志社官方订阅号。以“科学、人文、生活”为理念,服务三亿青少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