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博物馆钱宏研究员发现喜马拉雅苔类植物系统发育谱系结构沿海拔梯度的变化

学术   科学   2024-08-26 09:30   北京  

喜马拉雅山地处于古南大陆的印度板块和古北大陆的欧亚板块的交接地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相撞,导致喜马拉雅山隆升。随着每一个海拔带的逐渐升高,由于气候条件的变化,其内的物种组成也在逐渐变化。喜马拉雅山含有世界最长的海拔梯度。研究生物群落的系统发育谱系结构在喜马拉雅山沿海拔梯度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生物地理学意义。

对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带的被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藓类植物的系统发育谱系结构的研究,过去已有文章报道。近日,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JSE)在线发表了美国伊利诺伊州州立博物馆(Illinois State Museum)钱宏研究员题为“Geographic patterns and climatic drivers of phylogenetic structure of liverworts along a long elevational gradient in the central Himalaya”的研究论文(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se.13129)。这项研究填补了在喜马拉雅山系统发育谱系结构研究中对苔类植物研究的空白

该研究聚焦于喜马拉雅山中部(尼泊尔)的苔类植物。研究发现,每一海拔带内的苔类物种间的标准化后的平均谱系距离(standardized effect size of mean phylogenetic distance;简称“平均谱系距离”)随着海拔升高呈三段式(zig-zag)变化格局。具体如下:在海拔1500米以下,平均谱系距离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在海拔1500米至4200米之间,平均谱系距离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在海拔4200米以上,平均谱系距离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如图所示)。就喜马拉雅山中部总体而言,苔类植物的平均谱系距离趋向于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图. 喜马拉雅山中部(尼泊尔)的苔类植物平均谱系距离随海拔升高呈现出三段式(zig-zag)变化格局

有趣的是,该研究发现的苔类植物平均谱系距离随着海拔升高而呈三段式变化的格局不仅与在喜马拉雅山中部发现的,其它植物类群的平均谱系距离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的三段式格局基本一致,也与位于喜马拉雅东部的南迦巴瓦山的被子植物平均谱系距离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的三段式格局基本一致。什么因子导致了各类植物在喜马拉雅山的平均谱系距离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一致的三段式变化格局?这一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该研究还发现,与气温有关的变量和与降水有关的变量对苔类植物平均谱系距离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影响基本相同。但是,极低气温和极干旱气候对苔类植物平均谱系距离变化的影响比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对苔类植物平均谱系距离变化的影响要大。

编:刘彤



ABOUT JSE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JSE)是以分类、系统发育和进化为核心内容,以描述和理解生物多样性为服务目标的多学科综合性国际学术期刊,主要发表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JSE是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生物学大类1区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2013–2018)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2019–2023)支持期刊。最新JCR影响因子3.4,排名60/265,位于Q1区。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2023年连续第十二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奖。

长按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JSystematicsEvolution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JSE)主要发表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是以描述和理解生物多样性为服务目标的国际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