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JSE) 2024年3期发表了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兴金教授研究团队题为“Reinterpreting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and taxonomic revision of the genus Pterocyclus (Apiaceae, Apioideae) based on nrITS, complete plastid genome,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的研究论文(https://www.jse.ac.cn/EN/10.1111/jse.12958)。该研究以滇羌活属(Pterocyclus)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核基因nrITS序列、完整质体基因组和形态学数据,重新推断了滇羌活属在伞形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及其与近缘属的关系。
图 1. 滇羌活属属下物种形态。A. 归叶滇羌活(Pterocyclus angelicoides);B. 雪山滇羌活(Pterocyclus forrestii);C. 心叶滇羌活(Pterocyclus rivulorum);D. 圆叶滇羌活(Pterocyclus rotundatus);E. 西藏滇羌活(Pterocyclus tibeticus);F. 云南滇羌活(Pterocyclus wolffianus);1. 果实;2. 基生叶。
研究团队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方法,基于137个伞形科物种的核基因(nrITS)数据和82个物种的105个质体基因组数据,重新推断了滇羌活属在伞形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及其与近缘属的关系。研究还对分生果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分析,并比较了质体基因组的结构差异。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滇羌活属应归属于异果芹族,包含五个物种:归叶滇羌活、雪山滇羌活、圆叶滇羌活、西藏滇羌活和云南滇羌活。同时,心叶滇羌活被重新划归为滇藁本属。同时,描述了一个新种—西藏滇羌活,并确认将云南滇羌活恢复为独立种,不再视为雪山滇羌活的异名。此外,该研究涵盖的11个滇羌活属居群中,有5个被确认作为新的地区分布点,显著扩展了该狭域类群的已知分布范围。同时,该研究对滇羌活属物种的果实形态和质体基因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为该属的分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兴金教授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伞形科、葱属以及百合科的分类和系统演化研究,特别关注中国伞形科的物种多样性和复杂类群的分类与系统演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研究以滇羌活属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核基因nrITS序列、完整质体基因组和形态学数据,重新推断了滇羌活属在伞形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及其与近缘属的关系,同时详细分析了分生果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质体基因组的结构差异。最终,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完成了对滇羌活属的分类修订工作。
四川大学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郭先林(现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为论文第一作者。四川大学何兴金教授和周颂东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此外,课题组已毕业硕士研究生苟巍、博士研究生蒋秋萍、彭昶,以及四川省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Megan Price博士均参与了该项研究。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条件平台教学标本子平台以及全国第四次中药普查等项目的资助。
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JSE)是以分类、系统发育和进化为核心内容,以描述和理解生物多样性为服务目标的多学科综合性国际学术期刊,主要发表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成果。JSE是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生物学大类1区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2013–2018)和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2019–2023)支持期刊。最新JCR影响因子3.4,排名60/265,位于Q1区。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2023年连续第十二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奖。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