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汇思”主题沙龙探索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角色

文摘   其他   2024-04-25 15:15   中国香港  

嘉宾合影


4月23日,由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主办的第四期“博友汇思”主题沙龙顺利举办,此次沙龙活动就“2024经济展望:香港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角色”为中心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吸引十六位来自金融业领袖、投资机构高管、经济学家、香港高等院校教授等参会讨论。


活动交流现场


随着新兴市场与其他金融中心抢占市场投资份额,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通货膨胀等外部环境继续抑制全球经济的增长。因此,香港在巩固其多元化、充满韧性和活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同时,又需适应先进技术带来的新机遇而面临了种种困难及挑战。在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表示支持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发挥其独特优势,并定位香港为大湾区乃至中国连接全球资本的重要窗口。


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香港如何抓住机遇促进不同地区间的贸易和投资流动,担当起大湾区、亚洲乃至全球企业的门户?香港如何在其健全多元的金融体系下,进一步增强高专业服务水平? 如何发展绿色金融?


本次研讨会由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大湾区发展)、中国商业学院院长刘宁荣教授担任主持人,钜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主席陈光明先生,意域共同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科控资本风险合伙投资人陈章胜先生,全球未来研究所创始人及行政总裁程子俊先生,Millenium Associates AG 全球顾问委员会成员Bill Condon先生,建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以及宏观研究主管、董事总经理崔历博士,碧海银滩联合创始人范丞羲先生,瑞银环球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博士,香港商赢有道协会副主席郭志成先生,东亚银行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集团人事及可持续发展处主管刘月屏女士,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宁先生,东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庞宝林先生,国际金融公司亚太区经济学家万千博士,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黃王慈明女士,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会长肖耿教授,联企融资主席叶仕伟博士等十六位演讲嘉宾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


主持人刘宁荣教授开启整场讨论


刘宁荣教授指出,香港必须提升区块链和云端等Web3技术发展,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来支持如今这个复杂的资本货币环境,以建立香港这座城市作为世界的加密货币中心。


崔历博士提出:“香港应利用在金融服务方面的比较优势,扩大业务范围和影响力。”崔历博士建议,为了扩大香港市场的覆盖范围,一种策略是“跟着客户走”,即在东盟或者其他更远地区投资的内地公司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和咨询,而香港市场能够很好地提供这些服务和平台。此外,借助香港的资本流动性,深化国际债券和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将丰富香港的金融生态系统。


程子俊先生谈到如果要讨论经济,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谈论股市,而应该聚焦在“普罗大众”,因为经济是一种社会构造;并呼吁香港应该提供更开放和多元化的思想讨论空间。


肖耿教授建议在深圳和香港之间建立一个“超级经济特区”,帮助香港克服其空间和市场限制。在此框架下,内地居民可免除通关程序直接进入香港,反之亦然。如果海外公司能在“超级经济特区”设立办事处,将可以在深圳设置分部。深圳政府可授权香港监管机构对这些所设立的“第二总部”进行监管。


Bill Condon先生认为,与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是香港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内地、香港,甚至东盟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长期的成功将取决于基于传统亚洲原则的经济模式转型,而这种转型主要为创新和可持续金融方面。



黃王慈明女士说:“香港的独特之处在于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是唯一一个可以利用互联互通机制,使其成为满足内地和外国投资者投资多元化需求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将日益显著。”


陈光明先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维持香港国际城市地位中的重要性。因为香港正处于转型阶段,面临着整合不同背景人士的挑战。这不仅仅关乎经济或基础设施,更关乎如何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来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交流和理解。


庞宝林先生指出:“内地约有280万亿元存款,但只有0.4%通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投资于境外。” 庞宝林先生呼吁香港需要吸引更多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并拥抱创新,以维持其领先金融中心的地位。


胡一帆博士认为,香港企业现在正利用自身的国际专业知识为内地企业走出国门 “保驾护航”,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可能是香港未来的趋势,而不是固守国际贸易这棵大树,因为全球经济趋势放缓已导致香港的贸易成本上升。


叶仕伟博士指出,金融不应等同于经济,在谈论香港经济时,不应只关注金融市场,或在解决金融市场问题的时候,我们不应只关注首次公开募股。而是应该着眼于整体经济体系和结构。对于香港来说,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自身基因中的独特优势,并与过去进行比较,而不是 “过度” 与其他金融中心进行比较。例如,通过开放银行业的虚拟资产服务发牌制度,香港拥有独特的数字经济基因,将传统银行联系区内的创客经济。



林宁先生表示,“专业精神”是香港的本质基因之一 ,这种特质是几代人多年培养出来的。香港可善用“交易中心”的优势,例如覆盖整个中国内地的碳配额来增加可交易资产的数量。


范丞羲先生分享了作为香港人在欧洲从事房地产项目的经验,并高度评价香港的国际性特质,因为在香港设立公司能够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建立联系。


陈章胜先生注意到过去几年部份转移到其他金融中心的创业团队把业务搬回香港,这表现了本地人对香港的支持。作为香港科技大学创业中心的导师,陈章胜先生发现学生们的创业精神也越来越活跃。


刘月屏女士引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周一的讲话指出,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制定本地绿色分类框架,以促进绿色和转型投资决策的一致性。在香港发展绿色和可持续金融的过程中,政府和金融管理当局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发挥着重要作用。


郭志成先生将 2024 年的外部环境形容为 “跌宕起伏”,认为大多数企业都应考虑风险管理。



“博友汇思”沙龙活动未来将继续沿用定向邀请的闭门会议形式围绕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热点话题举办小型讨论会,为业界领袖提供一个思想自由碰撞、共享知识经验及扩大交流网络的平台。本次活动由拥有超过 95 年历史的香港半岛酒店独家赞助支持。


4月25日刊登于《中国日报香港版》的专版


关于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


中国日报亚洲领袖圆桌论坛(www.cdroundtable.com), 创建于2010年,旨在搭建一个由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商、学界领袖和社会精英参与的高端对话和交流平台,围绕亚洲地区经济、商业、产业和社会发展等具有战略影响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和分享见解,以增进中国与亚洲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和理解。迄今,在港澳和亚太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超110届,逾8万名决策精英参会。



文字 / 张田园、李晓云、方紫荆

编辑 / 姜雅殊


《中国日报香港版》出品



 

一点时间




花一点时间,换一个角度,度过不一样的新闻时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一点时间
花一点时间,换一个角度,了解更多新闻资讯,汇聚各家评论观点。在这里,度过不一样的新闻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