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的女性,都会被打上那个时代特有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是积极、开放、与时俱进的呢?还是禁锢、束缚、与时代错位的呢?女性该如何成长,如何遵循自己内在的引力,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在这个520,腾讯新闻携手《静话集》,共同发起了《从她说起》女性成长故事分享会,邀请了许多大家十分熟识的女性朋友:拥有多重身份的女明星伊能静;辞职看世界的心理老师顾少强;勇敢又坚韧的闪光少女斯斯;为民谣、摇滚著书立传的乐评人郭小寒;用文字和绘画治愈打工路的家政工李文丽;网上人气极高的书评人、复旦大学教授马凌老师。她们都带来了自己的故事,分享了她们在成长中的"内有引力"。
活动在腾讯新闻app、中国人的一天视频号、腾讯新闻视频号、新京报APP上进行了现场直播,数十万网友与现场观众一起,聆听了几位出色女嘉宾的分享。
在活动现场,伊能静说,在《静话集》里,我不是秦昊的老婆,不是恩利的妈妈,也不是艺人伊能静,而是一个共情能力很强的聆听者、对话者,想要get到每一位节目嘉宾所说的每一件事,感受她们个性鲜明的成长经历。
在这档节目中,对谈嘉宾都是“高能量女性”,如,诗人作家余秀华、作家范雨素、画家陈韦伶、策展人陆蓉之等,在伊能静眼里,所谓的高能量,并不是来自于世俗定义里成功,而是她们本身对生命的韧性。
伊能静认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不断地挣扎跟寻找自己,怎么样拥有跟世界对抗的能量,怎么样找到自己在世界的定位,这就是能量的来源。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是顾少强最鲜明的一个标签。时过境迁,很多人会问,辞职看世界的老师过的怎么样了?顾少强总是坦然的回答:挺好的!
35岁辞职之后,顾少强当过背包客、开过客栈,学会了潜水、跳伞、古琴、滑板……但和我们一样,她依然会被家人、孩子、父母、朋友、事业所牵绊。
作为一位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顾少强说,当生活是面对一地鸡毛,鸡飞狗跳的时候,她能够气定神闲把这些鸡毛全部扎起来做一个漂亮的鸡毛掸子,掸掉身上所有的灰尘,继续去爱这个世界,继续去更好地生活。
斯斯和大多数普通女孩一样,20岁开始北漂,下火车站的第一句话是“哇,好大的城市!”从小城市来到大北京,从懵懵懂懂的打工人到创业已有所成的纪录片《闪光少女》创始人,斯斯觉得,虽然20岁是一个女孩如花的年纪,但有的时候20岁的女孩很慌张,什么事情都是别人push自己干的,如果你感到焦虑、焦躁、迷茫,不知所措,就努力自己抓住方向盘,这样头就会不晕了。
一个人真正的能力,是把过去的挫折变成故事,让它变得有价值。自己成为自己赛车手,不要走别人的路,要走自己的路。斯斯说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虽然前方的路拥堵,但你已在最优的路上”。
女性的成长,不是一瞬间形成,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长时间的自我博弈与较量,往往是痛苦的。
在郭小寒看来,成长像蛇一样会蜕皮,蜕皮就要有一个断裂的过程。一个不断长大的自我跟社会之间,是需要用破裂的方式把这个空间找给自己的。
成长未必是让自己更努力、更高、更好、更强,努力有的时候是从破坏开始的。小寒从那种要求女性家庭和事业要平衡的双重刻板的压制之下逃离了出去,“我觉得从来没有成功过,我只是输得起”,她说。
小寒觉得,女性独立思考的声量,就是要更大一些。最重要的,每个女孩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
家政女工也能站上闪亮的舞台,只要心怀热爱便不惧山海!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我是范雨素”给李文丽的心里点燃了一盏灯。从银川到北京,从一名育儿嫂到一个舞者、歌者、作者,李文丽说,“来到北京后,我像是重生了一般,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今年李文丽已经56岁了,但她还要继续努力,只要心中有热爱,梦想终会实现。不管自己在哪里,都会坚持去多阅读、多写作、多画画,也会在线上参与大家的活动,不要让自己掉队。不管怎么样,总要为自己活一回!
“我是我,我无需是完美的妻子,无需是完美的母亲,也不需要当完美的女同事,甚至完美的女教授。我表达只是因为我想表达,也是因为我自己的声音无可替代。”
马凌老师南开大学毕业,现为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她内心始终是一个“写作者”。她说“我觉得昔日的女性写作有一种巨大的男性化的虚荣和好奇心、好胜心,包括成名的想象,也包括各种鄙视链。而今日的写作应该更加的平等和真实。在我看来,女性的写作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
马凌老师最新出版的书评集《多年爱书已成精》,向我们推荐了中外众多女作家及其优秀作品。“女性有一种力量,我们都是讲故事的人,我们都在别人的故事里受到启发,我们也相互启发。”
在这个时代,女性成长的必修课,女性的目标,是女性自己来制定的,成长课的内容也是由女性自己来书写的。她们很清楚自己想要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她们不被代言,她们不盲从,也不迷惘。希望每一位女性能够循着内在的引力,通往想要成为更好自己的那一个方向。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中国人的一天》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