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初发表于2021年6月8日。
6月4日,波音公司研制的MQ-25“黄貂鱼(Stingray)”原型机,即T1,已经成功完成对有人驾驶飞机的空中加油测试。
这次测试成功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因为美国海军希望未来将MQ-25装备舰载机联队(CVW)。6月7日,美国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NAVAIR)和波音公司宣布,T1原型机已经在6月4日与F/A-18F“超级大黄蜂”战机成功进行了空中加油测试,展示了相关能力。该无人机从伊利诺伊州马斯库塔的中美洲机场起飞,通过安装在机翼下方的空中加油装置(ARS)将燃料输送给“超级大黄蜂”。
本文为美国“The Drive”网站“战争地带(War Zone)”专栏发表的分析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分享。
从伊利诺伊州中美洲机场起飞的MQ-25 T1为F/A-18F“超级大黄蜂”加油。
除战斗机与MQ-25无人机对接进行空中加油之外,此次测试还涉及到评估有人与无人飞机之间的编队飞行能力,两者之间的距离只有6米。其他测试关键点还包括,MQ-25放出的加油锥套与受油机的标准加油杆的对接情况。波音公司表示,两架飞机都以正常的空中加油速度和高度飞行。
放出加油锥套的MQ-25 T1。
无人机和攻击武器项目执行办公室负责人海军少将Brian Corey表示:“这次飞行测试为MQ-25加入航母舰载机联队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有人-无人组合概念的更大能力。MQ-25将大大增加未来航母舰载机联队的续航里程和作战半径,为航空母舰配备更多的战机,以备不时之需。”
波音防务空间与安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Leanne Caret 表示:“这一创造历史的时间归功于我们的波音和海军联合团队,他们全力以赴为舰载机联队提供MQ-25的空中加油能力。他们的工作是在不久的将来为军事行动中,能够安全可靠地使用无人机系统的功能。”
MQ-25“黄貂鱼”项目从公布之初就引起各方关注。
海军美国海军舰载无人机项目办公室(PMA-268)项目经理海军上校Chad Reed补充说:“这是我们的使命,一架无人机可以让我们的攻击机不再执行空中加油任务,并为航母舰载机联队提供更大的航程、灵活性和能力。今天看到MQ-25完成为F/A-18空中加油测试,对于海军而言这是一个重要而激动人心的时刻,并展示了在实现MQ-25为舰队能力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MQ-25与有人驾驶飞机之间的第一次空中加油测试,主要用于收集与空气尾流相互作用有关的各种数据——两架飞机之间的空气动力学流动如何表现——以及制导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收集到数据之后,测试团队将检查是否需要对无人机的飞行控制软件进行修改。
2015年4月22日,一架X-47B无人机在切萨皮克湾上空完成了首次自主空中加油测试。
虽然6月4日完成了历史上首次使用无人加油机对有人驾驶飞机的空中加油测试,但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加油的概念并非先例。2015年,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和海军使用X-47B无人作战空中系统演示(UCAS-D)无人机,成功进行了完全自主的空中加油测试,该无人机从承包商控制的波音707加油机进行了空中加油,这是无人机历史上第一次进行空中加油。
2012年,美国进行的自主高空加油计划。
2012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的自主高空加油计划展示了无人机在高空的完全自主空中加油能力,两架经过改装的RQ-4“全球鹰”无人机以密集编队飞行,并测试加油管与锥套进行接触。
MQ-25 T1测试原型机。
MQ-25首次空中加油测试是T1的第26次试飞,并使用MQ-25数字模型对空中加油过程进行了广泛的模拟。据NAVAIR表示:“T1的测试将在未来几个月继续进行,包括今年晚些时候在航空母舰上进行飞行包线、发动机测试和飞行甲板勤务演示。”第一艘为操作这种无人机进行改造的航母是“尼米兹”级“乔治·布什”号(CVN 77)。
MQ-25 T1左翼下方挂载的ARS。
2020年12月9日,MQ-25 T1在中美洲机场进行试飞以来,一直配备ARS吊舱。该机于2019年9月在同一机场进行了首飞,ARS由Cobham公司研制,与美国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在执行空中加油任务时,使用的加油吊舱相同。
美国海军最新的预算书中解释说:“MQ-25将扩展航母舰载机联队(CVW)的作战半径,部分缓解了当前航母打击群(CSG)情报、监视与侦察(ISR)能力的不足,并填补未来CVW与加油机之间的差距,减少了舰载战机的不足局面,并节省了F/A-18E/F的寿命。”除了执行空中加油任务,美国海军还计划让MQ-25执行ISR任务,有一些迹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MQ-25可能会承担更多的任务。
从MQ-25的机身就可以看到明显采用了雷达隐形设计。
尽管如此,MQ-25的整体功能方面仍比之前的舰载无人空中监视和打击(UCLASS)项目要小得多,这个项目旨在研制一种能够穿透复杂防空系统的低可探测无人机,然后执行攻击和持续ISR任务。也就是说,MQ-25是在UCLASS的基础上重新设计的,并且保留了一些更高的设计要求中提及的功能,包括机背上方的隐蔽式进气口。
作为专用的测试原型机,MQ-25 T1并不代表最终的“黄貂鱼”无人机。根据2018年签订的合同,首批四架工程和制造研发(EMD)飞机正在制造当中。2020年,美国海军向波音公司提出采购另外三架MQ-25的修改合同,除了加油机 / ISR任务之外,这些飞机还将为美国海军提供使用这种舰载无人机的经验,并将其用于“展示成熟的复杂海基C4I UAS技术”,并为“应对紧急威胁的未来多用途无人机系统”铺平道路。
MQ-25 T1为F/A-18F“超级大黄蜂”进行空中加油。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波音公司位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工厂将交付工程发展模型(EDM),并将其转交给马里兰州帕图森特河海军航空兵基地,进行试飞计划的其余部分。同时,相关测试也会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佛罗里达州埃格林空军基地进行。
虽然首架EDM计划于今年交付,但是MQ-25项目却发生了一些延误。据美国海军称,造成延误的原因包括“暂停”设计工作以优化重量、强度、建造工程中发现的不明原因的质量问题,以及COVID-19疫情对供应商零件制造和交付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目前尚不清楚首批EDM将于何时交付。但无论如何,EDM的试飞工作预计将在2022财年才能开始。
MQ-25可以使用弹射器从航母上起飞。
美国海军计划装备72架MQ-25,2025财年首架“黄貂鱼”将具备初始作战能力跟随航母一同部署。在此之前,将通过无人机与E-2“鹰眼”预警机中队联合训练,用来控制MQ-25。从目前的情况来看,MQ-25 T1首次空中加油测试是航母舰载无人机项目的最新里程碑事件。
MQ-25“黄貂鱼”原型机。
在波音与美国海军举行的联合媒体见面会上,美国海军舰载无人机项目办公室(PMA-268)项目经理Chad Reed上校和波音公司MQ-25项目主管Dave Bujold公布了这次历史性测试的更多细节,其中涉及到MQ-25项目的T1原型机,以及来自第23测试和评估中队(VX-23)的F/A-18F“超级大黄蜂”。
飞行持续时间为4.5小时,编队由两名海军试飞员驾驶的F/A-18F开始,首先进入无人机的标准观察位置,检查加油软管和锥套。当发现“超级大黄蜂”进入加油预备位置,地面上的MQ-25操作员与F/A-18F飞行员进行无线电联系,并放下加油锥套。随后,战斗机接近无人机,并检查尾流对自身的影响。据报道,飞行员表示,无人机对战斗机的影响非常温和,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MQ-25 T1原型机。
当F/A-18F的飞行员目视检查MQ-25 T1时,T1开始施放加油软管和锥套。由于ARS位于左翼下方,因此“超级大黄蜂”需要在无人机机翼下方左侧。第一次接触是干接触,并没有输送燃料,随后在3000米高度进行了湿接触。
由于T1的机翼油箱与ARS之间并没有管道,因此只有加油吊舱中的500磅燃料可以传输给“超级大黄蜂”。在4500米高度又进行了一次空中加油,共传输325磅燃料。总之,湿接触时间超过10分钟,干接触时间更长。
MQ-25“黄貂鱼”特点介绍。
Chad Reed上校解释说,在接下来的六个月时间里,T1将上舰测试,除起降之外,还有E-2预警机的控制、甲板操作等项目。由于T1尚不具备弹射起飞和阻拦着舰能力,所以T1将在码头上通过吊车登舰。这点很有趣,因为MQ-25最初设计时就应当具备在航母上起降的能力。
Dave Bujold证实,第一架EMD将在2022年秋季交付,应当与T1没有太大区别,至少外形上它们采用相同的生产线,以及相同的罗尔斯-罗伊斯AE 3007N涡扇发动机。
目前,除了海军订购的7架EMD飞机之外,EMD-1还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波音工厂内生产,同时还有两架静态测试样机中的一个。目前,确定2025年初具备初始部署能力。
本公众号为“hawk26讲武堂”避难所,主号封禁期间保持更新,请大家关注!现阶段本号主要将发布以往主号精华文章,谢谢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