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浮物/胶体/微生物污染
一段首端较严重,对一段膜流道形成一定堵塞。增大进水压力维持系统出力不变的情况下,一段压差增大。对于这几类污染,推荐采用0.1%氢氧化钠+0.025%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进行化学清洗,控制PH值在11-12之间,清洗温度不超过30℃。
碳酸钙/硫酸钙结垢
从二段末端开始,对二段膜流道形成一定堵塞。增大进水压力维持系统出力不变的情况下,二段压差增大。对于钙垢,推荐采用0.2%盐酸溶液进行化学清洗,控制PH值在2-3之间,清洗温度不超过35℃。
二氧化硅/硅酸盐结垢
从二段末端开始,主要污染膜表面,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薄薄一层,一般不会明显堵塞流道。污堵初期,增大进水压力维持系统出力不变的情况下,压差变化不明显;污堵一段时间之后,增大进水压力无法维持系统出力的情况下,即进水量减小,压差甚至会出现降低。
对于硅垢,推荐采用0.1%氢氧化钠+0.025%Na4EDTA溶液进行化学清洗,控制PH值在11-12之间,清洗温度不超过30℃。
反渗透单支膜元件最大允许压差0.1MPa,单个膜组件最大允许压差0.34MPa。
由于污染物在各个膜元件的分布并不均匀,例如悬浮物、胶体等污染物一般集中在一段首支膜元件的进水侧,所以即使单个膜组件的压差没有超过0.34MPa的限值,仍有可能出现部分膜元件压差超过0.1MPa的情况。
当反渗透进水侧和浓水侧的压差超过限值时,会造成反渗透膜元件内的膜片和膜片之间、膜片和中心管之间滑落,形成膜元件一端膜片向内凹陷,一端膜片向外突出,类似于望远镜的样子,即“望远镜现象”。
同时,还会出现膜片与膜片之间的进水格网向外滑出的问题,即“格网冲出”,“格网冲出”有可能会对膜片造成物理划伤,影响系统脱盐率。
上图:格网冲出
下图:望远镜现象
聚焦结语
压差对于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推荐反渗透系统单段压差增长50%或者单段压差增长到0.25MPa前及时进行化学清洗,控制单段压差上限不超过0.3MPa。
压差数据固然重要,但并非是系统运行评判的唯一参数。对于反渗透系统的整体评价,还需要结合系统进水水质、水温、系统配置、运行压力、产水量、回收率、脱盐率等数据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