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的城市发展格局,人口逐步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集中,而且,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很大可能会在GDP这一指标上成为高收入国家。
但是,我国的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创造了一个新的指数——中国大城强城指数,从资源利用效率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着手,更全面深入地探讨新阶段的各大城市的优劣势,从而避免城市发展唯GDP论的弊端。
中国大城强城指数主要评价的维度是生产要素效率、技术创新能力、人才存量和人均GDP等方面,共设置有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创造的GDP)、土地生产率(每平方千米土地创造的GDP)、资本生产率(单位资本存量创造的GDP)、万人专利授权量、人才比例、人均GDP等6个指标。
当然,我国各个城市千城千面,每个城市都有相对特殊的情况,为了保证数据的合理性,该指标尽量将各城市的统计口径进行拉通。
比如,重庆市行政区划面积达到了8.24万平方千米,比一些省份还要大,如果按照此面积计算土地生产率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数据统计中仅取用了重庆市的主城都市区面积(2.87万平方千米)来进行计算。
通过完善大城强城指数的计算方式,可以多维度更全面地评价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利于发现大城中的强城,更可以发现一些被忽略城市的巨大发展潜力。以下表格就是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的具体城市排名。(因篇幅有限,完整城市榜单详见文末读者群)
区别于以人口和GDP规模论城市,这个排名可能颠覆了很多人的认知和固有印象,通过和2023年度GDP对比,可以发现,大部分城市的强城指数排名和GDP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北、上、广、深、南、苏、杭、武这几个城市,无论在任何排名都居于前列,属于名副其实的大城强城。
但是,也有一些城市和GDP的排名差异性较大,其中比较出乎意料的是无锡和常州,均排名前列,究其原因,是在于无锡人均GDP排名第一,而常州的技术创新能力(万人专利授权量)排名第四。
而大城强城指数排名显著低于GDP的城市,则由于不同的原因被某项均值拉低了名次。比如,重庆在此榜单上排到了第23名(2022年为第41名),主要是因为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人均GDP等指标排名靠后,影响到了大城强城排名。
中国大城强城这一指数的意义,就是挤掉城市水分,更直观地地看到大城背后的优劣和潜力,关注到被忽视掉的一面。
通过这一排名还能看到一个我国强城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东部与中西部,南方和北方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同时,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城市表现格外突出,且呈现出了明显的集群特征。
探究大城强城排名的底层原因,其实就是强城主要是通过优质产业和强企业表现出来的,强产业和强企业不仅贡献GDP,更可以源源不断的虹吸高素质人才。
你所在或者选择的城市,是否满足大城强城条件,大城强城指数是比GDP排名更高还是更低呢?
加入读者群,一起聊一聊房产,侃一侃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