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养生专栏 | 03 心理学家说“最经典的心理健康标准”

学术   2024-10-25 10:03   北京  

心理学家说 

 最经典的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健康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核心话题,但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它的重要性。其实,心理健康并不在一套刻板的规则内,它就像我们日常穿着的衣服,既要舒适,又要与我们的生活场景契合。

Maslow和Mittleman (1951) 提出的这十条心理健康的标准(Mental health standard),不仅是心理学中的“硬道理”,也是我们在人生这场旅途中的贴心指南,接下来,就让我们逐一探讨这些关乎我们幸福感的小秘密。





01

充分的安全感

A sufficient sense of security.


所谓安全感,听起来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座灯塔,给你在风暴中指引方向。其实,它更像是心里的“暖气片”,不论外界如何狂风骤雨,它都能给你带来温暖与安定。想象一下,一个在周末的下午,裹着毯子,喝着热茶的人。

他不需要外界的赞美或认同,只需这片刻的安宁。而安全感就是这种内心的笃定感——即便生活中的波折再多,你知道,自己终将能找到出路。就像一只经历风雨后重新展翅的小鸟,安全感是我们不论何时都能再次启程的内在力量。

02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oneself and an appropriate evaluation of one's abilities.
“认识自己”看似简单,但事实上,这个过程要远远比我们想象复杂得多。毕竟,我们都是带着滤镜看自己的“导演”,总是倾向于放大优点,淡化缺点。可当生活不断抛出问题时,我们才意识到,认识自己并不是一味地赞美或自贬,而是找到一种理智的平衡。

就像我们在挑选合适的鞋子时,不光看它是否时尚,还得考虑脚的舒适度。同样地,了解自己是个“合脚”的过程,既能舒适地展现优势,又不会被自己的局限拖住脚步。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的角色,才不会让我们在追逐他人梦想的路上迷失。

03

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Life goals that are realistic.

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梦想太远大,反而可能让我们感觉遥不可及。生活中的目标像是地图上的坐标,帮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你可以拥有“环游世界”的理想,但每天上下班途中给自己设定一个阅读目标,或者在周末完成一次短途旅行,都是切合实际的“小目标”。


与其一味追求那座永远看不到的“高山”,不如先踏实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最终,你会发现,那些看似遥远的梦想,其实也在悄悄靠近你。

04

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Maintaining contact with the realities of the environment.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都有头顶的星空梦想,但更重要的是脚下的大地。与现实保持接触意味着,能清楚地感知周围的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步伐。

现实或许有些无情——市场行情、家庭琐事,甚至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冒,都可能让我们的计划泡汤。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前行。就像一个跑马拉松的选手,途中可能会遇到风雨,但他不会放弃,而是根据天气调整节奏,直到顺利跑过终点。

0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The ability to preserve personal integrity and harmony.


人格完整就是那个“即使所有人都改变,我依旧如初”的状态。在这个社交网络充斥的时代,保持自我简直像是在“潮流海洋”里孤帆远航。你今天刷到朋友健身打卡,明天又看到同事晒出豪华假期,瞬间你开始怀疑自己的生活节奏是不是错了。

可是,真正人格完整的人,不会轻易被这些外界的“刺激”所左右。他们清楚自己要什么,也知道不需要去随波逐流。做自己,不是任性,而是对内心的尊重。

0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The capacity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不断试错的过程,而能够从经验中学习的人,才是真正的生活赢家。每一次失败和挫折,都是一次宝贵的“实验反馈”。我们常常通过失败学会了更好的应对方式,仿佛生命给我们发放了一张“下次不犯错”的优惠券。


从经验中学习的人,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未来的希望,而是将这些经历转化为成长的动力。生活就像是一张拼图,每一块都是我们走过的路,拼得越多,我们的视野就越完整。


0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goo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人际关系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社交网络,不需要时时在线,但总要保持稳定的信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每天都要和朋友打成一片,而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和接受支持。

好的人际关系不需要频繁的维护,更多的是情感的投资与信任的累积。它是那种当你需要时,你们彼此间不用太多言说和解释也能彼此理解的默契。这种关系让我们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同时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依靠。

08

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Appropriate expression and control of emotions.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天生就像是“情绪平衡大师”?当大家都在为某件事愤怒时,他们却能保持冷静,轻松化解僵局。其实,情绪管理是一种智慧,既不是抑制情绪,也不是让情绪肆意发泄。

就像煮饭时的火候控制,火太大了,饭会焦;火太小了,饭会夹生。情绪表达也需要这样的“火候”,既让情感得到释放,又不会伤害他人。适度的情绪控制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依然保持冷静,甚至在关键时刻做出更清晰的决策。

09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

     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的满足

Adequately meeting basic personal needs without violating social norms.


我们常常觉得,个人需求和社会规范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满足个人需求不一定意味着自私,它可以是在工作中合理安排时间休息,或者在家庭生活中为自己创造独处空间。

社会规范给了我们框架,但框架内的自由选择,依然掌握在我们手中。合理地满足个人需求,其实是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被社会束缚。只有先让自己感到舒适,才能在集体中发挥出最好的状态。

10

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Developing one’s individuality well under the premise of collective demands.
发挥个性不意味着成为“集体的异类”,而是在集体中找到展示自我的方式。集体中有规则和合作的要求,但这并不代表个性的抹杀。一个在团队中拥有自己独特思维的人,往往能给整个团队带来新的视角与创造力。

想象一下,你是一名球队的后卫,虽然职责是防守,但有时候恰恰是你独特的个人发挥,能为团队赢得意想不到的胜利。找到集体和个性之间的平衡点,既能满足团队需求,也能让自己的光芒不被埋没。


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这十条心理健康的标准,既是我们的生活指南,也是我们与自己内心对话的起点。它们告诉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在的和谐与清晰,才是走向真正幸福的关键。生活不仅仅是适应环境的过程,更是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旅程。




END

  1. 田野. (2020).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教育对策. 国际公关(07),89-90.doi:10.16645/j.cnki.cn11-5281/c.2020.07.041.

  2. 程海云, 朋玉环. (2012). 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回顾与探新.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3), 194-197. doi:10.13398/j.cnki.issn1673-260x.2012.23.102.

  3. 戴吉, 邓云龙. (2013). 心理健康标准的中国文化因素探析. 求索(04), 132-134.doi:10.16059/j.cnki.cn43-1008/c.2013.04.042.

  4. 心理健康标准_百度百科 (baidu.com)https://baike.baidu.com/item

  5. 心理健康科普 | 一起来学习国家卫健委《心理健康素养十条》| The Paper: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849141

  6. Maltseva, K. (2018). Internalized Cultural Models, Congruity With Cultural Standards,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177/0022022118789262

  7. Nomidou, A. (2013). Standards in mental health facilities – an in depth case study in Greece using the WHO QualityRights tool. Journal of Public Mental Health, 12(4), 201–211. https://doi.org/10.1108/JPMH-06-2013-0046

  8. Raghavan, R., Inoue, M., Ettner, S. L., Hamilton, B. H., & Landsverk, J. (2010).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Receipt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Consistent With National Standards Among Children in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4), 742–749. https://doi.org/10.2105/AJPH.2008.151472

作者:安妮
审校:代新宇
排版:胡晓钰

图 | vectorcraftr图片使用已获授权


(点击图片可直接跳转直播课程的详细介绍)


重磅 | 20万字英文学术写作文库笔记正式发布
(赞赏90元,公众号后台发送支付截图+接收邮箱即可)


荷兰心理统计联盟
心理学与管理学研究者的共享学习平台:分享统计方法、软件操作、研究经验、写作发表,及就业求职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