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研”语抚书案
金风聚力“话”情境
——成都市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
“情境化课堂”教学实践专题教研活动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
秋日共研,催开一树桂花
最是教研的芳华,日久弥香,令人沉醉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这最美的秋天,我们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2024年10月18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龙泉驿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成都市2024年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情境化课堂教学实践专题教研活动”在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附属学校隆重举行。
成都市教育监测评估中心主任、成都教科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小学语文和书法教研员罗良建老师,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兵副院长,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和义务教育研究所钟伟副所长,四川天府新区、龙泉驿区、青羊区小学语文教研员成瑞玲、李华芬、温李娜、晋桔、蒋毅老师及成都各区(市)县小学语文教师代表300余人,与线上数百名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
实践·情境课堂
在本次研讨活动中,天府新区、青羊区、龙泉驿区分别进行了课例展示。
我校周明霞老师代表龙泉驿区执教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该课如同一趟奇妙的时光穿梭之旅。课堂上,周老师以别具一格的方式与古代先贤王戎展开对话,瞬间引领孩子们步入那个充满智慧的历史场景。王戎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人,而成为孩子们亲密的学习伙伴。课中,周老师持续跟进学生与王戎对话,启发孩子们思考王戎的行为与想法。孩子们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宛如真的在与王戎交流探讨。课堂上 AI 赋能的创新手段,更是让整个课堂充满科技感与趣味性。
“
聚焦·情境启思
在微论坛中,我区特级教师、中心组成员刘玉芝老师指出,周老师“以终为始”的情境创设路径为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该课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创设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更是为了推进学生思维的进阶和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破译·情境密码
区教科院小学部副部长、教研员李华芬老师在微论坛中深刻解读了这堂课背后的一些思考。她强调“情境”的本质意义是学习,应让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社会实践,让学习者建立学习任务中的身份。情境设计需在教学目标的关照下进行,与学情对接构建联结的意义场,链接学生生活经验、日常熟悉的生活,激发求知欲。
成都市教育监测评估中心主任,成都市教科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小学语文和书法教研员罗良建老师高度评价了本次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情境化课堂教研专题会。他对周明霞老师极具文学底蕴的课堂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赏。他认为,只有这样真实有效的情境才能触摸学习的真实发生,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
研磨·情境花絮
用心教学,教之有悟,百想齐思,思附践行。一堂好课的背后是团队智慧与努力的结晶。教研员李华芬、晋桔、温李娜三位老师多次深入课堂,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方法的创新;从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到课堂调控的有效实施等多方面进行细致指导。大面小学校党总支书记吴天书、校长陈小敏也亲自参与到研课、磨课中。
整个研课、磨课的过程是融洽、舒服、温暖的,大家围绕着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方面,反复斟酌,精心打磨。整个过程充满了真诚的建议和温暖的鼓励。整个磨课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精益求精”不仅是一个口号,而是龙泉小语人共同的目标与信仰。
我们坚信,水本无华,相撞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智慧的碰撞,灵感的生发,即是我们三区共研的意义所在。相信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会涌现出更多的精彩课堂,激起更多智慧的火花。我们深研促优,用心用情托举孩子们美好的明天!
【END】
文字 | 蒋文娜 任冬梅
图片丨唐雪颖
编辑 | 李娇
审核 | 教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