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K丨红盾的公平漩涡

情感   2024-12-05 00:01   浙江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红心K(2024年转业军官)

军旅文苑

(图片来自网络)


在红盾中有个绕不开的话题——“公平”,从上层领导到基层一卒,几乎每个人都在关注或讨论这个话题,有强调的,有呼吁的,有争取的。

而且只要是关于基层的会议,领导讲话必谈公平公正。可谓是问题常年提,问题常年有,年年有提升,年年仍不足。
我常年在基层工作,但也有君级机关、君种机关借调的经历,虽然只有10个月时间,但是对比之下发现几个有趣的现象。

一是越是上级机关的人越少谈这个话题,越是基层的人越关注这个问题。
二是机关大领导的讲话总是把焦点落到“营造基层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
三是基层小领导开展工作必谈、表态发言坚持公平公正。
四是反映公平问题的大多数是基层一线的人。

不禁疑惑,为何从上到下的各级领导最重视的就是基层的公平,而看起来基层公平却恰恰成了最薄弱的一环?
是不是上级机关都很公平?亦或上级机关的人觉悟都很高?

这些问题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看待公平的底层逻辑不同,简而言之,是手段还是目的。

这篇文章就谈谈自己对公平的粗浅认识。
先说结论------“公平问题的本质是资源的分配,所以弱者渴求公平,强者利用公平,努力做个清醒者”。

这里的强弱不是绝对意义的强弱,而是相对的强弱。一个人在面对一个群体的时候是弱者,可在面对另一个群体的时候,他可能就是不折不扣的强者。



公平问题的本质是资源分配
如果你问我,究竟如何定义公平?

我会很挠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立场不同。

最典型的,如“寒门再难出贵子”和“凭什么我三代努力要输给你十年寒窗”------人总会站在有利于自己的一方来阐述观点。

而且现实就是大多数人(其实就是弱势群体)喜欢把公平与平均划等号,把公平与民主挂上钩,这其实是一个让人蒙蔽的陷阱。
关于这个问题,毛选《关于绝对平均主义》有深刻而细致的阐释。
我们今天跳过论证的环节,直接找寻公平问题的本质。

遇到好吃的饭时,我五岁的女儿常常会说,爸爸你为什么就能吃两碗,我就只能吃一碗,我也要吃两碗。
她的逻辑是这样的:你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你的饭比我多,就是不公平。这就是一个五岁孩子最单纯的认识。
但是我没觉得这是不公平,因为我是大人,我吃的比你多很正常,大家都吃才公平。

虽然我告诉她两碗饭你吃不了,但她就觉得自己吃的比我少很不公平。但如果我们平分的话,我就会吃不饱,似乎对我就不公平了。
所以引发这场“公平”争论的元凶,就是“饭怎么分”。

把这件事情放大来看,就是因为人与人的立场不同,所以对资源分配的方案持不同意见,最终总有一部分人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我得不到好的,为什么你不用遭受坏的?

这样的事例在封闭、集体生活,而又特别强调官兵一致的红盾一线尤为明显,大到如入党、立功、晋升、休假,小到如站岗、吃饭、打扫卫生等不胜枚举。
只要是关乎于每一个个体利益的事情,决会引起每一个个体的关注。



弱者追求公平

既然公平的本质是资源分配,那为什么往往是基层关注的多,反应的多,领导重视的多,出问题的也多?

答案很简单,因为基层人多,但是可以分的资源少,总有很多人得不到好的资源,供需严重不平衡自然就难搞。

可是好的资源总是有限的,难道上级机关就都能分到,或者分得很公平么?
当然不是。
更不是上级的人觉悟都很高。而是他们是一定程度的既得利益者。
虽然明面上的资源如立功、晋升等一时没有得到,但隐形的资源却不少:较好的城市驻地、较高的职业天花板、较广的人脉资源、家庭的团聚、子女的教育等等。
所以何曾见过大机关、院校的人呼吁要选调交流去基层。

利益的东西,只要权衡利弊,就会一目了然。筹码不够诱人,自然不愿舍弃已有的。
所以他们几乎不会去呼吁公平,因为一旦呼吁了,就说明他觉得领导不公平,这在红盾内是极其敏感的红线。
须知“雷霆雨露都是皇恩”,既然你在意公平,那么我可以让你去一个人人都在意公平的地方。

而身处基层一线的人则不然,除了精神世界的尊崇和本就应得的待遇,他们几乎没有其他获得资源的途径。偏偏又天天生活在一起,相互知根知底,所以所有人都盯着那一块小小的蛋糕,哪怕只分得一口,也是极好的。

他们更不必担心“雷霆”降临,因为本就身处最基层,降无可降;本就一无所有,失无可失。正如《共产党宣言》的最后一句,他们失去的只是枷锁,但拥有的是整个世界。

所以很多人追求公平不是他有多么崇高、多么正直,恰恰是因为他们什么也没有,所以公平就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和唯一的争取手段。



强者利用公平

记得在红盾任车间主任的时候,有领导给我传授他的心得:到了一个单位,不知道怎么抓工作,就抓两件事,内务和作风。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

涛哥讲军转
写有深度的文字,做有温度的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