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丨搭乘上自主末班车的我,再回首人生关键阶段的选择

情感   2024-11-22 00:01   浙江  

个人之见,仅供参考
澎湃

军转体会

(图片来自网络)
离开部队已经多年,假期与老同学老战友再次相聚,席间又谈到转业,谈到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我有幸在最容易走人的那三年里走了,而且赶上了自主的末班车。此刻的他们,不仅要面对缩紧的指标,还要面对究竟如何的逐月。 
可我坚决反对“有幸”走人这种说法。
首先因为,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我本人内心是不想离开的,毕竟从投笔从戎的青春时代起,那个军旅梦一直就是我全部的动力,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我不得不离开。
我想说,这无论对我本人和部队而言,都应该算作是一种“不幸”。 
其次因为,我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自己基于主客观现实进行理性分析的结果,而非“赌博”式的抢一把,因此我不是“有幸”蒙对了,而恰是生活给我的应有回报。
我忘记是哪位哲人说过一句话了,大致是上天都给每个人不只一条成功的路,却从来不会告诉你哪条才是捷径。 
自主后,我现在给一家企业打工,搞党建工作,套路都轻车熟路,人际关系也没有部队那么复杂,收入嘛相当于又领了一份退役金,我对现在的状态还比较满意。
但老实说,当年在批复下达被准许离队的那段时间里,感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适应,无论是个人时间的充裕还是生活的慢节奏,甚至跟妻子在一起久了反倒感觉不如在电话里更亲密......
这甚至让我想起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那个黑人讲过的话:体制的力量是无穷的,人们开始时抗拒它,后来慢慢习惯它,最后则是离不开它。 
然而,也正是这种“不适应”,让我更加认可了自己转业的选择。
之所以“不适应”,不是正说明自己脱离正常生活太久了吗?
想想,明知自己早晚要走,再迟上一两年,面对现实生活和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是更“不适应”吗?
所以你看,思维方式的不同,往往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结果。 
但是对于我当初的选择,特别是做出选择的几点判断,我至今认为还是非常正确的。
作为战友,觉得还是有必要把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过程给大家分享一下,虽然可能时过境迁,不一定具有普遍的启发意义。但这种因时而动、因势而为、因人而异的思维方法,将来或许也能帮大家用到别的什么地方。 
决定我做出选择的,主要是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曰“时”,即时间 

从裁减军队员额30万开始,调整优化军队结构便有了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所有方案里,2020年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后来尽管又有了2022一说,但大部分人都相信那只是收尾工作了。
2020年前要在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优化规模结构、完善政策制度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简言之,2020,大局底定。 
总时间既定,每个人就不得不手拿把掐,对照分析自己的年龄、兵龄、任职时间等等,考虑自己能不能在部队继续干,能干多久。
我倒是想干,可已经36岁了还是正营,自己算算后面也没什么优势,就算调了副团也熬不到退休。
再者,军改调整期还有一个政策红利,就是自主择业只需18年。对许多处于中部城市的人来说,能按期领取退役金,自己再干点事,每月上万不成问题,这何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020年我刚好18年,到了2021年了,那时还有没有18年自主这个政策,就不好说了。那时候虽有一些传闻,但很多人相信越来越好,而我则决定先把能够抓到的抓到自己手里再说。 
又有传闻,职业化后中校以上可以干到退休、鼓励想干的人长期干,但对于两地分居的我,在部队干到退休显然不可能,家庭各种困难压力太大;
转业安置虽然也不错,但现在地方上班管得也挺严的,据已经转业的战友讲收入上也没从前那么灵活,所以我一旦选择了转业可能就意味着换身衣服继续在体制里上班,生活中少了很多趣味和变化;
从小家庭看,自己有个女儿,老实说为她开桥铺路的压力也不大,那还不如多挣点钱比什么都实在。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所以才最终选择了自主择业。 

二曰“势”,即形势 

“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军改以来,改革力度空前,大刀阔斧。紧随规模结构之后,就是一系列福利政策紧前出台,紧锣密鼓到来,涨薪、提高两地分居费、解决就医入学等问题,以及各地推出的惠军工程,让军人成为社会尊崇的职业。

所以很多人都不理解,明明部队形势、待遇会越来越好,你为什么还要走呢? 

我必须得说,形势、待遇越来越好,固然是有留人需要,但同时也意味着会以更高的标准淘汰人。

而且从历史上看,军人待遇地位提高的时候,往往不是刚刚打完仗,就是要准备打仗。这么说,不是讲因为怕打仗连高薪都不敢要了,而是说打仗的要求必然会聚焦到提高战斗力、提高训练水平上。

军改减规模优结构,伴随的必是优胜劣汰,让适合的留下来,将不适合的剔除掉。在看中军人地位待遇会随改革提高的同时,同时也要想一想自己的素质水平配不配得上。 

你倒是想留下来,可是部队真的需要你吗?改革不是“普惠”和吃“大锅饭”,职业化也不是让所有人都能混到退休。

要想成功必然提高标准,严格条件,任何没有标准、不讲原则,掺杂个人私利、情感因素的想法做法,都会使结果与期盼相去甚远。 

我是从士兵考入军校的,虽然对自己的能力素质有信心,但也深感文化基础比起众多硕士、博士并不具备优势,而且36岁的正营这个进步速度无论如何不能说是很快的。

尽管我知道留下来未来一定会更好,但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与其等着将来被淘汰时年龄更大、更被动也更没有回旋余地,不如趁着还算年轻给自己一个主动选择的机会。

当备战打仗已经成为部队最强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能力素质够不够,自己的走留于部队哪个有利。

在改革大势面前,留是践行强军,走也是为国防和军队作贡献。或许可以不应强求都有这样的觉悟,但至少应该知晓时代发展大势,有点自知之明。 

三曰“情”,即感情 

在一个地方待得越久,产生的感情愈深。况且,在部队的日子是人生青春绽放的时候。可以说,是部队吃过的苦砥砺出甘甜,是部队摸爬滚打凝结出真情。

说句实话,一想到在这里付出了十几年青春,一想起那些情深义重的战友和兄弟,我是真不舍得走。 

也许是太希望这个部队好了,对于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既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有时也为之扼腕叹息。

在一次改革调研过程中,望着上级领导真诚的目光,我也被感动了,于是在座谈中把自己对单位一些问题的看法、以及未来展望如实进行了汇报。

但同时也很真诚地说:“尽管我毫无保留地讲了自己对单位的看法,但从内心讲是为了单位更好,而且我从没在背后对单位嚼过舌头,也不愿听别人讲单位坏话。” 

但是这位上级领导也许是太真诚了,在与单位领导的最后沟通中,把我讲的一些问题如实交流了出来,还对我进行了表扬。

不过事情过后,虽没人再说过什么,却总有感觉单位主要领导对我的眼光变了,好像既客气又提防的样子,令人很不舒服,也许是我太敏感吧!

但好在我的直接领导对我不错,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并且曾在干部调整之前不只一次为我说话,希望能把我提升到下面基层单位任职。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当年转业摸底的时候,直接领导例行找我谈话,问我有什么想法。

我先问了一句,完成指标有困难吗?

领导说,你不用担心这个,下面年轻人想走的多着呢,只是我们要从工作上全盘考虑!你放心,只要你还想继续干,我还会继续为你找位置的!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想了想回答他:那我还是走了吧,把位置留给年轻人!看我是认真的,领导思忖片刻后答应了。 

我说这话完全不是唱高调,而是真心这么想的。

问心无愧地讲,本人在本职岗位上踏实认真、尽心尽责,但对照身边的战友,自己年龄大、兵龄长,还不主动离开,占着实职位子,挡住了后面年轻人进步的道路。这样直接影响别人的进取心,间接影响着单位建设。

军改实行旅营模式,金字塔架构更加凸显,也意味着没位置就要编余,不得不转身离开。

人是讲感情的,而军人受党和军队教育多年,家国情怀早已融入了血脉。那几年,因为改革,干部冻结,不少人的进步受到了影响,若感觉无法长期奉献部队,就走出去,把位置让给需要的人,让给年轻、有潜力的同志,这才是对战友、对部队的真感情。 

更何况,还有另外一种感情一直是亏欠的,早点回去补偿他们不好吗?军人离家万里,对父母、妻儿、家庭都欠下了难以还清的感情债,回去还有时间,我要加倍地偿还给他们! 

四曰“境”,即境地 

唯物辩证法讲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做选择前,必然要考虑与之相关的方方面面的情况。这里面既有共性因素,也有个性情况。

前面讲的“时”与“势”,可能共性的因素多些,但别人的选择放到自己身上未必就是合适的,还需要联系个人当下的处境和身处的环境。 

就我个人来说,尽管有领导和战友苦劝我,再留两年,提了副团保底就是中校了,以后看看后续改革政策再作决定。

而我除了感谢之外,还是坚定不移地选择转身,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家中突发变故,父母病衰,女儿年幼,而部队常年不回家的状态,难以兼顾到家庭。

在多种选择面前,在多种身份多种责任面前,权衡之下我只有做出回家这一种选择。

曾经单位战友有议论任正非,发现他当年也是因为家庭问题、照顾不到子女才毅然转业的。但我们谁都不能否认任正非的一颗爱国爱军之心,他的选择自然有他的道理。 

除此之外,我更有一种深深的忧患,因为驻地太过偏僻,加之管理比较严格,致使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少,越来越不适应地方的发展趋势。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一次我一个战友回家探亲,我们一起吃饭,期间我问他要微信加个好友,结果他说没有,部队不让用。

我当时还有点暗笑,如今连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用微信,他却没有,太落伍了。那时我还觉得自己至少不老套。 

但某一天,休假期间陪家人去地方医院看病,我才发现,自己比那位战友真强不到哪里去,连看病、住院的程序一点都不知道,是一路打听办理的,更别提去托人找最好的主治医生了。

更难堪的是,假期时间有限,看病、检查、看结果还能尽点为人子女的孝道,可是接下来漫长的陪护,就只有拜托本就很辛苦的妻子了。

家人生病,伴着担心与忧虑,还掐算着时间担心着回去后积累的工作,这种无奈与痛苦可想而知。

当然,这也正是军人的伟大之处。但此情此景,却也让我在走留上做出了权衡。 

有时我想,如果我的部队驻地在大中城市,自己的单位性质又不是很忙,可以间或照顾家庭,也与社会接触频繁不至于时时都有一种“抛弃感”和“失落感”的情况下,可能我未必一定要走转业这条路吧?

但是,既然没有那种定期“轮岗”的政策,谁又能都有一分配就到好地方好单位的运气呢?军人也是人,国家要奉献,家庭也不能不照顾啊!

希望将来,政策越来越好,让大家都能少一些后顾之忧,军人可以心无旁骛地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真实心路的分享。尽管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每个人对待走留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但不妨从时、势、情、境这几个方面仔细斟酌,做出权衡。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就不会纠结于走与留了,而不纠结了,才能轻装上阵,更好地建功立业。

选择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不适合自己。甚至说,现在退役指标少了很多,大家没有更多机会进行选择了,其实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是你们被国家选择了从事改革强军这项伟大的事业,又有什么不好呢?



拿起笔,随便写写就行

记录下你人生这场特殊旅行时的心情

投稿请发     taogetalk@vip.qq.com



涛哥讲军转
写有深度的文字,做有温度的事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