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城市更新与医疗机构全周期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探究》
供稿单位: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作者:杨建平
城市,是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就像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处在不断更新中。而医疗机构是民生之需,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城市发展的“压舱石”。
城市更新与医疗机构的深度融合是必然趋势,具有重大的必要性和潜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城市更新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拓展空间和优化布局的机遇,而医疗机构的发展又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吸引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将低效楼宇改造为医疗机构,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同时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还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局面。
通过城市更新推动医疗机构在全产业链的优化布局,能够显著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空间规划方面,整合用地策略可以重新梳理医院结构,提升医院运行效率。例如,同类合并空间,将医院内任何一栋楼的建设作为系统性工程,实现功能分区的细化和立体构架的构建。在技术层面,智慧医院的建设需要对复杂的网络布线进行综合规划和设计,将各种系统进行智能化集成,实现新旧建筑的融合。此外,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构建配置物流系统等措施,也能为医疗服务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更新与医疗机构的合作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些风险和挑战。资金投入是一个关键问题,城市更新项目和医疗机构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策变化也可能对合作产生影响,例如医疗政策的调整、城市规划的变更等。为应对这些风险,需要制定合理的资金筹措方案,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同时,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及时调整合作策略。此外,还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
随着城市更新的推进,人口流动加剧,对医疗服务需求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在服务需求变化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以前更多人选择在大医院接受医疗服务,而现在小诊所、家庭医生门诊、基层医疗机构等地也成为人们就诊的选择。这反映出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保健,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例如,一些城市更新后的区域,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加强,居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日常的医疗保健服务。在服务供给结构变化方面,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医疗服务需求,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农民无法获得足够的医疗服务。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服务的支持力度,优化医疗服务供给结构。同时,城市更新导致的人口流动也改变了疾病的分布。一些高发病率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等在城市更容易发生,这要求医疗服务提供商和服务机构能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医疗服务水平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基础设施的滞后会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一些老旧的城市地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导致医疗服务时间长、费用高。例如,患者前往医院可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交通上,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滞后也会影响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在部分地区,由于基础医疗设施陈旧落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会受到很大限制,这可能会影响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效果。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服务效率,扩大服务的可达性。例如,可以通过改善交通条件,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同时,及时更新和维护基础设施,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
以我司正在实施的老旧医院改造工程项目为例,该建筑已投入使用30余年,其间未曾进行大规模装修改造,消防布局设计无法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建筑规模与布局已难以适应医疗功能及现代化就医需求,医疗设施陈旧,内部装饰破损,设备老化,维修费用逐年递增。我们通过梳理,利用附近闲置低效楼宇,依据其建筑结构特点,调整功能布局并进行科学合理优化,将其改造为能够契合新医疗流程与服务需求、提升医院就医环境与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用楼,从而塑造医院品牌形象,有力推动城市更新与医疗机构的融合,而且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医疗机构对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升城市品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彰显二者全周期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成效。
以我司在施老旧医院改造工程项目为例,前期通过可研、专家论证、资产评估、资产重组,将企业闲置临街的楼宇房产,改造成轻医疗的眼科医院,弥补本地区眼科就诊难的需求。此案例在企业战略规划方面,整合医疗资源,引入社会力量办医,加强大型医院与基层联动,推动智慧医疗发展,加大投入并培养人才。此医疗机构改扩建工程项目也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功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医疗与城市更新的融合越来越紧密。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设施和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例如,以我司在施老旧医院改造工程项目为例,智慧医疗技术在医疗改造更新中的使用,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智慧医疗支持远程医疗,使患者可以方便地获得远程诊断和治疗服务。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应加强智慧医疗的建设,推动医疗服务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城市更新与医疗机构全周期全产业链合作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是多元化、协同化。在全周期合作方面,从医疗机构的规划、建设、运营到后期的维护和升级,都需要城市更新和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例如,在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医疗机构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规划,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在建设阶段,采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打造绿色、智能的医疗机构。在运营阶段,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在全产业链合作方面,涉及到工程技术、医疗设备、药品供应、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通过全周期全产业链合作,实现城市更新与医疗机构的协同发展,为城市发展和居民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我司在实施的老旧医院改造工程项目中,城市更新视角下的既有医院更新设计展现出多方面的策略与成效。首先,结合业务发展需求与定位,充分发挥医院区位优势与专家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周边闲置临街建筑,打造门诊综合楼并实施升级改造,扩充医院医疗用房,重点培育高端眼科方向,同步发展口腔、中医、体检等特色专科。通过拆旧利旧方式重新规划院区结构与功能布局,将临街建筑改造为综合门诊楼,原有院区转型为住院康复楼等。同时,借助建筑重新设计,延续医院建筑文化内涵并与城市相融合,塑造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进退有序的建筑轮廓,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此外,本项目借助城市更新扩充医院规模,为医疗高质量发展赋能,引入先进设备,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此成功案例为城市更新与医疗机构全周期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借鉴范例。
我司在施改造工程项目该医院为非营利性(非政府办)一级综合性医院,系北京市医保定点医院。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因基础设施陈旧,近三十年未进行整体装修改造,业务用房外观与内部设施均无法满足现代医院发展基本需求。业务用房建成年代久远,期间未进行大修改造,楼内消防设施老化,水箱、消火栓等存在缺陷,消防安全隐患较大;电气线路、上下水与供暖管道老化,跳闸断电等现象频发。经适当改造,可消除现有消防与用电安全隐患。医院建筑外墙采用分体壁挂式空调,外墙局部开裂,外檐线破损,涂料起皮褪色,外墙瓷砖掉落,影响医院形象。内外部设施老化严重,各项设施维护维修费用高昂,成本压力巨大。医院设施与医疗设备老旧,医疗项目开展受设施与专家合作制约,导致患者就诊率偏低,形成恶性循环,医务人员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医院效益。
我司针对其现状,前期参与医院战略规划与定位,采用全周期全产业链模式。首先开展规模与投资分析,精心制定投融资财务预测(涵盖投资计划与进度、运营管理财务分析以及投资回报与效益分析);其次进行可研报告分析,包括 “设计任务书(建设手续审批等)、设计方案、初设、施工图设计、主体施工、机电、医技专项施工、装修、市政与绿化、设计家具”;最后参与并建议医院运营管理与总控进度计划(医疗工艺规划1、2、3级流程,场景模拟等),提供优质人文服务规划,将医院企业文化与人文环境相结合,优化人文服务流程与方式,提升患者体验式服务与满意度等。通过上述一系列全周期全产业链设计,大力提升医院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医院重新进行装修、消防改造、结构加固改造,局部调整房间布置,升级立面改造,更换门窗,维修屋面,更新局部设备及强弱电、采暖管线,开展医用气体设计、标识设计、电梯更新等。院区提升内容包括:新建停车场、园林绿化工程、院区室外管道及道路修缮工程等。改造完成后,医院就医环境显著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大幅提升,对医院信任度增强,对医院效益产生积极促进作用。新增设高端眼科诊疗服务,拟开展屈光、白内障、干眼症、眼部整形等诊疗业务,可作为公立医院眼科诊疗的有益补充。
该医院建设区位优势显著,位于北京市西四环五棵松西南,紧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专家资源丰富,投资经济效益良好,塑造标杆专科项目具有战略意义。针对这一优势,紧跟三级医院医疗技术,始终作为三级医疗机构的有益补充。虽无法与三级医疗机构在医疗市场正面竞争,但通过基础设施优化、引进医疗设备、改善软硬件环境,切实解决病人看病难问题。并依据自身优势,开展疼痛科、运动康复、耳鼻喉科、口腔、养老等项目,改变此前单一的门诊、外科病区、中医等局面,医疗项目增多,医疗收入相应增长。
此外,该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多种慢性病诊疗管理、家庭医生式服务、家庭保健员培训、社区居民健康知识宣传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助力医院扩大业务规模,增强区域影响力,增加盈利收入。
先进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以我司在施改造工程项目为例为例,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对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显著作用。医院先后引进先进医疗设备先进。包括核磁共振,螺旋CT,国内外知名品牌等高端彩超,四维彩超,进口全自动化生化仪、血凝分析仪、化学发光仪,进口电子胃镜肠镜,X光B超双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以及钬激光、高压氧舱、纤维胆道镜、宫腔镜、电子阴道镜等大型医疗设备的引入,不仅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城市更新政策对医疗机构的影响。城市更新中的土地政策对医疗机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用地选择方面,土地政策为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允许盘活利用城镇现有空闲商业用房、厂房、校舍、办公用房、培训设施及其他设施提供社区卫生服务,并适用过渡期政策,五年内继续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这一政策使得医疗机构在选择用地时更加灵活,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在拆旧建新方面,土地政策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北京为例,北京市于2022年11月25日颁布的《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以及2024年3月28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颁布的《北京市城市更新项目库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城市更新实施单元统筹主体确定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不动产所有权人、合法建造或者依法取得不动产但尚未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单位…… 享有更新权利,承担更新义务,合理利用土地,自觉推动存量资源提质增效。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作为物业权利人的,应当主动进行更新;涉及产权划转、移交或者授权经营的,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积极洽商、主动配合。实施老旧低效楼宇更新的,应当优化业态结构…… 可以在商业、商务办公建筑内安排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社会福利等功能,也可以用于宿舍型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些举措有效促进了医疗资源均衡配置,提升了城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这一些土地政策为医院的改扩建提供了支持,使得医院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引入社会力量办医可以丰富医疗资源供给,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社会办医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不同人群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医疗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
我司在施的改造工程项目国内知名央企医疗集团控股,通过资源赋能和管理赋能,以医联体、学科共建、医疗团队合作等模式,充分激发医院专科发展势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通过社会办医机构丰富了医疗资源的供给类型。在医疗服务的提供上更加多元化,不仅有常规的医疗科室,还设有特色专科,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改造的轻医疗,高端眼科医院在本地区填补医疗就诊空白,形成了专业优势,为周边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办医机构在城市更新中提升了区域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管理理念,如高端的影像诊断设备、智能化的医院管理系统等,提高了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社会办医机构还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医疗专家和技术人才,为区域医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社会办医机构在医院环境建设方面投入较大,打造了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这些社会办医机构的存在不仅改善了城市的医疗服务面貌,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等行业的繁荣。
公众健康意识提升作为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改进的动力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公众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关注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和舒适性。这促使医疗机构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环境,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医院通过优化服务流程、创造舒适的就诊环境、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等方式,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其次,公众的监督作用增强。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对医疗机构的监督也更加严格。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公众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口碑,对不良医疗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这促使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以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此外,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还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创新。为了满足公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医疗机构不断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手段,如开展远程医疗、智慧医疗、互联网医院等,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捷性。同时,公众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也推动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公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从而减轻了医疗服务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