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海城火车站今貌
笔者出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童年时代,海城的楼房还没有今天这样高大和稠密,街头也没有如今繁华热闹。每当深夜与清晨,我都能清楚的听见火车站里蒸汽机车的轰鸣和呜呜的汽笛声,这样的声音听起来又神秘又让人充满遐想。在我的童年时,我的姥爷经常带我到火车站附近去看火车来消遣时光,当我望着一列列火车冒着白烟轰鸣而去,我的心神也随着列车远走,也是从那时起,我对火车那莫名的喜爱与日俱增。
图2.修建中的海城站及日伪时期修建的水塔
长大后,我考上了大学,选择了历史学专业和文物与博物馆专业。通过我对近代史的学习和区域历史的不断研究,加上我对火车和铁路的情怀与热爱,促使着我对我们家乡的这条铁路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于是,我开始了对海城站和这条铁路历史的研究。(铁路线路的历史详见本号文章中东铁路-南满铁路简史)
图3.建成初期的第一代海城站
海城站位于沈大线271公里处,第一代海城站于1903年建成通车,当时是沙俄修建的中东铁路南部支线上的一座四等小站。十九世纪末,沙俄在迫使腐朽没落的清王朝割让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一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后,准备修建从欧洲直达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西伯利亚大铁路,1896通过《中俄密约》强迫清政府同意其取道中国东北修建铁路,这就是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1898年沙俄又强占旅大,同年开始修建哈尔滨到旅顺的中东铁路南部支线,也就是我们身边这条铁路。中东铁路南部支线于1903年初建成通车,共设39座车站,在海城县境内设海城站。当时的海城站采用中东铁路小站的统一样式,是由青砖砌筑的一层建筑,有票房、行李房、候车室和水塔,整组建筑充满俄式风格。
图4.日俄战争日军占领下的海城站
明治维新后崛起的日本见俄国在我国的势力做大,不甘示弱,于1904年挑起日俄战争,腐朽的清王朝竟然无耻地宣布局外中立。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上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沙俄将宽城子(今长春)以南的铁路让与日本。次年,日本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从此,这段铁路改称南满铁路。
图5.日俄战征形势图
日本夺取了铁路后,将铁路由沙俄的1527毫米宽轨改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道,并修建了复线,还在海城境内增设了他山、唐王山、南台、汤岗子四座车站及五道河、甘泉铺两个简易车站。那时候还没有鞍山市,以今天的西鞍山附近为界,以南为海城县,以北为辽阳州,通规清代的奉天府管辖。
图6.日本房
对铁路进行改建的同时,日本还在今天的站前地区修建了附属地,由位于大连的“关东州”管理,成为了国中之国。当时的附属地有商店、学校以及日本人居住的“日本房”,今天中医院西侧的平房里有很多都是当时修建的“日本房”,其中当年南满铁路站长居住的房子,保存至今,十分美观。
图7.建国初期的海城站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北,当时的日本兵正是从海城站附近的附属地出发,占领了海城。日伪时期日本人把中国人视为草芥,甚至不允许中国人吃大米、白面等细粮,被发现就会被当做“经济犯”处理,我的奶奶年幼时就曾坐火车去奉天“走私”过细粮贴补家用。
图8.海城河铁路桥北端的殉难职工纪念碑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赶走了日本强盗,这条铁路又改名为“中长铁路”,即中国长春铁路,由苏联人管理。解放后,这条铁路继续实行中苏共管,直到1952年12月31日正式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管理,这条铁路又改称为长大铁路。
图9.第二代海城站
1975年,海城爆发地震,当时的海城车站派出所的铁路警察第一时间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被铁道部和公安部授予“铁路线上好八连”荣誉称号。由于在地震中站房受损严重,地震后海城站被拆除重建,1976年,第二代海城站建成。建成后的二代海城站成为了当时海城的地标建筑,宽阔的广场,宽敞的候车室也成了无数70后、80后乃至90后们的独家记忆。
图10.第二代海城站站房后身,上部为木质天桥
改革开放后的海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柳的服装、南台的箱包和感王的黄金吸引着天南海北的客商到此淘金,海城站的旅客与日俱增,无数人从这里踏上这片热土,成就了梦想;无数海城人也由此踏上远行的列车,开启了逐梦之旅。
图11.第二代海城站候车室内景
随着时间的飞逝,二代海城站经历了数十年的风雨,日渐苍老,由原来长大线上的明珠变成了途径旅客眼里的最不起眼的火车站。2016年,第二代海城站完成了历史使命,被拆除重建。次年,宽敞明亮的第三代海城站落成。新建成的海城站焕发出勃勃生机,伴随着南来北往的火车汽笛声,它也开启了新的征程。
图12.改造前的第二代海城站站台,远处的天桥依稀可见,站台上运转室门前还有葡萄架
图13.建设中的第三代海城站
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中长铁路-长大铁路,四个名称见证了一段铁路的百年历程,三代海城站也见证了我们脚下这片热土的沧桑巨变。如今,列车依旧在铁轨上奔驰,而我们脚下的土地却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如毛泽东主席在诗词中所写: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