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辗转得到一个名为《邻保会计簿》的小册子,经过数十年的岁月,已经十分斑驳残破了,甚至有很多页面已经不存在了,但笔者仔细整理和研究,竟发现这本小册子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的铁证。
这本册子为32开,封面、封底及尾部附录的后半部分已经无存,封二页印有“邻保会计簿”字样,下方用日语和汉字印着五点注意事项:
*于收入支出时勿忘立刻记账
*组(牌)员质问时须欣然与其阅览
*在可能范围内务须征取收据
*会计于每次常会时务须报告
*在可能范围内力求节省经费
其后为会计账册
第二部分为“常会日志”。
第三部分为“常会报告用纸”。
最后一部分是附录:“邻保运用指针”(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邻保组织运营指南”)。
那么,这本小册子是干什么用的呢?又为什么说它是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的铁证呢?
首先,从这本小册子的名字——“邻保会计簿”,就可以看出,这时伪满洲国后期作为基层殖民统治组织的“邻保组织”的财物及日常会议记录,至于这个“邻保组织”具体是做什么的,我们在下文详细介绍。
其次,这本小册子的所有说明文字,均是日文在上方,下方配有翻译过来的汉字,且谓之为“满文”,这显然是对中国人民的奴化教育,旨在削弱东北人民“中国人”的民族定位,抬高日本文化的地位。
最后,账册部分所示的对组员、牌员征收的“组(牌)费”,是对中国人民在税收之外巧立名目的经济压榨。
所谓“国民邻保组织”,是伪满洲国中后期的基层殖民统治机构。1940年伪满洲国颁布《国民邻保组织确立刚要》,废除原有的街、村制度,在农村设立屯、牌,在城市设立班、组,作为伪满洲国的最基层组织,规定“以协和会员为其中核”、“屯、班、牌长尽量以协和会员充当”,旨在加强对城乡居民的管理和治安防范,增强对抗日活动的监控和镇压。
协和会,成立于1932年,其组织标榜要建立万民协和的王道乐土,确保东亚和平。协和会号称反对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宣扬“建国精神”和“王道政治”。由溥仪担任名誉总裁,关东军总司令本庄繁任名誉顾问,郑孝胥任会长。
“邻保组织”,顾名思义,是保甲制度的变种,且在保甲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战争物资配给政策,由它负责对居民的物资发放,也就是说,不加入邻保组织,就领不到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因而“国民邻保组织”政策迅速得到落实,至1943年,东北地区共有邻保组织6万余个。
这本小册子颁行于日伪时期,后来被海城周边农村一户人家作为手抄家谱的载体而流传了下来,而今又辗转到了笔者手中,历经八十余年的岁月,见证着那段屈辱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