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钓鱼”为何会被禁止?它的危害有多大,真能钓空一个水库?

文摘   2024-12-11 20:26   广东  

“三天钓空一个水库”——这样的传说,在钓鱼圈里流传已久,每当有人提起“泥鳅钓”,总会引来一片唏嘘。

有人称它为“绝户钓”,有人骂它是“歪门邪道”,更有人把它比作钓鱼界的“禁术”这种神秘的钓法,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会被钓友们如此忌惮,甚至被明令禁止?

让我们先看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2022年7月,洞庭湖,4名钓手,一次性钓获116斤鱤鱼;2022年10月,四川盐亭,2名钓手,单次渔获82斤。

这哪里是在钓鱼,简直就是在“收割”!

说起来,“泥鳅钓”这项技术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利用了大型肉食性鱼类对泥鳅的狂热追逐,把活泥鳅投放到目标水域进行“打窝”。

当一群活蹦乱跳的泥鳅在水中扭动,就像一场盛大的自助餐在召唤着方圆几里的“贵族鱼”们。

据老钓友透露,这种方法能让方圆30-40公里内的掠食性鱼类蜂拥而至,上钩简直就跟点外卖一样方便。

随着竞争加剧,一些人开始“升级改造”这项技术。从最初的活泥鳅,到后来用白酒“灌醉”泥鳅,再到用敌敌畏等违禁药物控制泥鳅——手段越来越极端,危害也越来越大。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种效率惊人的钓鱼方法,但实际上,它正在触发一场水域生态系统的“大地震”!为啥这么说呢?

大量肉食性鱼类被“集中绞杀”。翘嘴鱼、鳜鱼、鲈鱼等“贵族鱼”可都是食物链顶端的“大佬”,它们在维持水域生态平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一旦这些“顶流”数量锐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就像一个班级突然少了几个“学霸”,整体成绩必然下滑。

更可怕的是,为了提高“命中率”,有些人开始使用违禁药物这些化学品不仅会毒害鱼类,还会污染整个水域,今天毒死的可能是鱼,明天可能就会危及人类的饮用水安全。

去年4月份,一起钓鱼网红曝光事件引发全网关注。

两位自称“路亚高手”的主播,私下却是“泥鳅党”,他们在长江水域一次性使用20斤泥鳅打窝,被查获时还试图销毁证据。

这种“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行为,不仅砸了自己的招牌,更是给整个钓鱼圈抹黑。

四川升钟湖、重庆长寿湖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这两处曾经盛产“米级”翘嘴鱼的钓场,就是被“泥鳅党”给祸害惨了。

现在别说一米长的大鱼,就连小鱼都难觅踪影。这不正印证了“三天钓空水库”的传说吗?

因此当我们看到各地纷纷出台禁令时,一点都不奇怪。根据我国《渔业法》规定,“泥鳅钓”与电鱼、毒鱼一样,都属于被明令禁止的捕捞方式

违者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得赔偿渔业资源损失。2022年四川盐亭的案例中,两名违法者分别被判处3个月和4个月拘役,还要支付近1.2万元的资源补偿款。

钓鱼本应是一项充满诗意的休闲运动。真正的钓友要练就的是耐心和技术,而不是投机取巧。正如古人所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也。

为了眼前的利益去破坏生态,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自己。

智趣百晓生
非著名动物科普者,偶尔有趣,经常偶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