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炙手可热的农家土鸡,城里人排队抢购,如今为何没市场了?

文摘   2024-12-04 20:26   广东  

“老板,这批土鸡我全要了!”

十年前的农历腊月,浙江某个偏远山村,城里来的张总一边数着现金,一边满意地看着院子里正悠闲踱步的大公鸡。

那时候,像这样开着豪车到农村“淘土鸡”的城里人,比赶集还热闹。

而今年,眼看着又快到年关,村里养鸡大户老王的脸上却愁云密布。“现在的土鸡,不好养,更不好卖啊!”

电话那头的老客户又拒绝了他的推销,“现在城里人都说,吃不起土鸡咯!”

从“一鸡难求”到“无人问津”,农家土鸡为何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这背后,又折射出什么样的时代变迁?

要说土鸡为什么这么火,那可得从“情怀”说起。

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老家的院子里总少不了几只花花绿绿的土鸡,它们或是在粪堆里扒拉虫子,或是在稻田里觅食谷粒,那副自在的小模样,就跟我们童年的记忆一样鲜活。

这份“泥土的味道”,曾是城里人趋之若鹜的乡愁记忆,更别说,土鸡还自带“原生态”的光环:散养、吃五谷杂粮、不打激素...总之就是“健康饮食”的代名词!

确实,土鸡的品质也对得起它的好名声,那紧实的肌肉,浓郁的汤汁,一口下去,连骨头缝里都是香的。

难怪老一辈人都说:“宁可一顿吃土鸡,不要十顿吃肉鸡。”

更重要的是,在城乡差距还很大的年代,一只正宗的农家土鸡,那可是实打实的“硬通货”,送礼、请客、补身子,土鸡就是那个年代的“顶流”

这只“金凤凰”,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落汤鸡

最要命的,当数消费者的信任危机——市面上“李鬼”太多,“李逵”太少

有些商家干脆把快大型肉鸡往山上一放,就号称是“原生态土鸡”,主打一个坑人坑到底。

一位资深养殖户道出了行业内的无奈:“真正的土鸡,没有120天根本养不大。但现在的消费者,既要便宜,又要个大,这不是难为人吗?”

产业链上的困境也不少,土鸡养殖成本年年攀升,光是人工费就涨了好几倍。想要规模化?那对不起,正宗土鸡就是要散养,规模一上去,成本更扛不住了。

更扎心的是,90后、00后的消费习惯都变了。

“现在年轻人哪还会炖鸡汤啊!叫个外卖不香吗?”老王的儿子一语道破天机——在外卖APP上动动手指就能搞定一顿饭的年代,谁还会费劲巴拉地跑去农村买鸡?

其实,土鸡产业的困境,折射出的是更深层的社会变迁。

消费升级带来的是分化而不是简单的提升,高端市场要的是更有品质保证的品牌化产品,大众市场则更在意性价比,传统的土鸡,正好卡在了这个尴尬的夹缝中。

那么问题来了:土鸡产业,到底该何去何从?

不少年轻养殖户开始玩起了“直播带货”。“你看,这些鸡都是我们自家放养的,每天吃的啥、长得咋样,直播间里都能看到,比任何认证都管用!”

还有人开始深耕细分市场。“专注做药膳鸡”“主打月子鸡”...这些新玩法,让传统土鸡焕发出了新生机。

其实啊,土鸡产业的转型之路,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传统农产品在新时代的生存智慧。

就像老王常说的:“靠山吃山,靠鸡吃鸡,这个道理千百年不会变。但是怎么个吃法,那可得跟着时代走啊!”

智趣百晓生
非著名动物科普者,偶尔有趣,经常偶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