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出现“大鸨”,它们被冠以“淫鸟”骂名,而且“重男轻女”

文摘   2024-12-16 20:26   广东  

“在内蒙古的辽阔草原上,我又一次遇见了它们”,摄影师李瑞丰说。

11月21日,七只体态优雅的大鸟正在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悠闲觅食,它们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鸟类——大鸨

谁能想到,这个看起来威风凛凛的庞然大物,竟然背负着“淫鸟”的骂名?更有意思的是,它们还被发现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这么多争议的标签,到底是谁给它们贴上去的?

聊到大鸨,不得不先说说它惊人的体型差异,雄性大鸨可以重达24千克,轻松拿下“世界最重飞鸟”的称号。

而雌性大鸨?emmm...它的体重只有雄性的1/3到1/4!这种巨大的体型差异,在现存鸟类中可以说是独一份了。

这还不是最奇葩的,除了体型天差地别,这对“怨偶”平时还互相看都不看一眼,大部分时间里,雄鸟扎堆儿玩雄鸟的,雌鸟玩雌鸟的

古人对大鸨认识相当浅显:雌雄鸟的体型差这么大,而且都不一起活动,根本不可能是一种鸟。但小体型的鸟都是雌性的,没有找到和它们体型相近的雄鸟,莫非...

于是,脑洞大开的古人给出了一个“惊天”的结论:大鸨根本就没有雄鸟!它们可以和任何野鸟交配!就这样,“淫鸟”的骂名就这么背上了。

甚至连“鸨”字都被拆得很有意思:“匕”(象征雌性)加“十”(象征雄性),就是在暗示它们的“风流韵事”。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可别逗了,大鸨们的感情生活可比我们想象的精彩多了。

每年二月,单身的雄性大鸨们就开始筹备它们的“春季选秀”,脱去平日里的素衣,换上一身象牙白配棕色的“限定款”。

最帅气的装扮当属下巴那撮威风凛凛的“胡子”,不过这可不是人人都能留得起,得等到5-6岁才有资格,象征着到了适婚年龄了。

装扮后进入“海选”,雄鸨们靠“炸毛”绝技分出高下,全身毛发竖起,吓退对手是常事,实在遇到硬茬儿,那就只能真刀真枪干一架。

等“海选”结束,终于到了雌鸨们登场的时候,这时候的雄鸨们可就来劲了,立马变身“跟屁虫”,围着心仪的雌鸨转圈圈。

说完“淫鸟”,我们再来看看“重男轻女”这个标签西班牙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雌性大鸨在喂养后代时,竟然对儿子“特别照顾”——每天给雄性幼鸟喂食64次,而雌性幼鸟只有53次,差了整整20%!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太公平?可问题在于,在大鸨的世界里,雌鸟们几乎都能找到对象,但雄鸟?能成功找到伴侣的比例不到5%!

而且,大鸨的生存环境实在太残酷了:虽然每只雌鸨能下2-3个蛋,但综合下来能活下来的连15%都不到,人类活动会带走一半以上的小生命,天敌和恶劣天气还要再带走40%。

在这种严酷的生存法则下,妈妈们也是没办法,只能采取这种“男女不均”的策略,让儿子尽快强壮起来,为将来残酷的求偶竞争做准备。

自然界从来就没有对错,只有适者生存。那些看似“不道德”的行为,背后往往暗藏着精妙的生存智慧。

它们不是“淫鸨”,而是进化出了最适合自己的求偶策略;也不是真的“重男轻女”,而是用看似偏心的母爱来增加后代的生存机会。

智趣百晓生
非著名动物科普者,偶尔有趣,经常偶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