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爪龙、四爪龙、五爪龙,快来找不同

文摘   2024-07-11 18:30   北京  







五爪、四爪、三爪龙分别象征着什么身份?龙、蟒、蛟、螭等又有何不同?谁曾是那些龙纹瓷器的使用者……明清龙纹一直是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其实,那些飞舞的龙爪,正是明清龙纹使用规制与变迁的缩影。

在第7期《中国收藏》杂志中,北京御瓷资料馆主理人奚文骏为我们分享解读了一批颇具代表性的明代龙纹瓷器,不妨跟他一起来聚焦瓷上的飞龙,并仔细“找不同”。




文、图丨奚文骏




作为中国传统纹饰之一,龙纹有着特殊的地位,尤其在明清两朝被视为皇权的象征。明清时期曾一度对龙纹的使用实行了严格的管控,并常以龙爪(趾)数之分体现等级的不同——一般认为五爪龙为皇帝所专用,四爪、三爪龙则为宗室、臣属等所用。

 
明代皇帝对五爪龙纹使用权的垄断已成共识,从传世实物来看,自洪武帝登极以来,五爪龙纹即为皇家所专享,传世所见洪武时生产的龙纹御用瓷器,不论食器、祭器、陈设器用或建筑构件,均为五爪龙纹,种种使用场合无不彰显着皇家威严。



图1  明宣德  青花五爪龙纹绘铺首大罐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除了帝王

还有谁能使用龙纹




 

与此同时,为了处理大明朝廷与藩王、藩属国之间的关系,自洪武以来还专门生产用于赏赐的龙纹瓷器。这些瓷器在龙纹使用上往往体现了帝王专用与藩属使用的等级差别,揭示了明代龙纹的使用规制。如御窑厂考古和传世所见一类青花龙纹绘铺首大罐(图1、图2),见有五爪龙和三爪龙者,据深圳博物馆郭学雷先生研究,这类御用五爪龙大罐即《朱瞻基行乐图卷》中所绘的“御酒尊”类器物,而三爪龙大罐则当数《李朝实录·世宗实录》中所绘的白磁青龙酒海,是明代赏赐藩属国的专用器物。宗室藩王按规制则应使用四爪龙纹瓷,如湖北省博物馆所藏的一件万历青花四爪龙纹罐(图3),底署“万历丁亥年造黔府应用”,表明这件瓷器是万历时期黔王府定制的。



图2  明宣德  青花三爪龙纹绘铺首大罐

日本出光美术馆藏



图3  明万历  青花四爪龙纹罐

湖北省博物馆藏



在蜀王府遗存考古中,也有四爪龙、五爪龙纹瓷器出土(图4),其中四爪龙纹瓷器均为民窑,当为藩王使用的规制,五爪龙纹瓷器则均为御窑,属于朝廷赏赐之器。这也从侧面表明,在明朝早期,五爪龙纹瓷器只能在御窑生产,而四爪、三爪龙纹的生产权限则相对宽松。


 

图4  明正统至天顺  青花四爪龙纹盘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有一种传统说法,即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三爪为蛟,史料中对此似乎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元大德三年(1299年)朝廷的确明文区分了五爪龙与四爪龙、三爪龙的使用权限,其中五爪龙仅限御用。明初制定礼仪制度参考了历代规制,并严格沿用了这一规定。《大明律》中有提及蟒龙,规定“官吏军民等但有僭用玄、黄、紫三色及蟒龙、飞鱼、斗牛器皿……俱比照僭用龙凤文律拟断”,又据《万历野获编》记载:“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耳”,可知蟒级别低于五爪龙,可能即指四爪龙或三爪龙。

 
根据上述传世实物及使用情况,结合明代宗室爵位制度,在此做一大胆推测:四爪龙纹瓷器为亲王或藩王所用,三爪龙纹则为郡王或藩属国国王所用。

 



 似龙非龙

它们也有等级之分



 



除了龙纹之外,明代御窑瓷器上也常绘有螭龙、飞鱼、白泽等神兽,多以龙纹为基础加以演变,可以看作龙纹的延伸。以往论者对这类纹饰的使用权限多语焉不详,笔者通过对大量御窑瓷器的观察,发现这类神兽纹也有不同爪数之别,较有可能与龙纹的使用相同,五爪者为御用,四爪、三爪者则用于赏赐。

 

螭龙又称蟠螭,指无角的龙,四足,周身无鳞,尾部常作卷草形。明代御窑瓷器中有完备的五爪、四爪、三爪螭龙体系,暗含着螭龙纹使用的等级关系(图5至图7)。


 

图5  明宣德  青花五爪螭龙纹蟋蟀罐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图6 明宣德  青花四爪螭龙纹梅瓶

选自《中国名陶展》(1992年)



图7 明成化  斗彩三爪螭龙瓜瓞纹天字罐

大英博物馆藏



飞鱼是有翼的龙,两足、鱼尾。万历皇帝定陵出土织金袍料前摆为五爪飞鱼纹,万贵妃弟弟万通墓出土的金酒注所用飞鱼则为四爪,御窑瓷器中的飞鱼纹也同样有五爪、四爪、三爪的不同,信非偶然(图8、图9)。



图8 明正统至天顺  青花海水五爪飞鱼纹盘

故宫博物院藏



图9 明正统至天顺  青花四爪飞鱼纹花盆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



明代以龙为代表的神兽纹,其使用权限可能表明了皇家、宗室、皇亲、臣属等与皇帝血缘关系的亲疏之别,而爪数的区别则可能表示使用者爵位的高低,是明代极端礼仪教化思想的具体化、图像化。洪武帝自立国以来,始终致力于制定理想化的国家管理政策,对国民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进而规定不同人群所使用器皿的材质、颜色、纹饰就是具体举措之一,由朝廷直接发样制作的御窑瓷器则是这些政策的直接体现。





 


本文节选自

2024年第7期《中国收藏》

欲知更多详情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当期杂志




编辑丨陈曦

校对丨子毅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中国收藏杂志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收藏》杂志  

 还不赶紧订一套!


它们将带给您——
多重享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音频及视频号讲述的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有趣有料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创造无价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688  订阅热线11185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的《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杂志
《中国收藏》杂志自2000年创刊,一直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20多年来,其在收藏拍卖、工艺美术、非遗传承、潮玩经济等领域深耕,还全力拓展新媒体矩阵,打造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头条号等,深受文物艺术品爱好者的喜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