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它在天津博物馆露面。这里举办的“只此绚丽——广州出土汉代珠饰展”,向观众呈现了近万件精美展品。在此,小编精选了部分展品,爱盘串儿的你,快来看看吧!
文、图 │ 袁伟
广州古称“番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汉代九大都会之一,也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近70年来,考古人员通过科学考古,在广州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墓葬,发掘出土了两万多颗珠饰类文物。它们材质丰富、形制多样、色彩斑斓;制作工艺方面,既有对进口材料的本地加工,也有本地材料本土制作,还有对异域风格器物的仿制,同时有异域器物的直接引进。
这些珠饰见证了岭南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地中海沿岸地区通过海路进行的贸易和人文交流,反映出汉代珠饰融汇中西技艺之长,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独树一帜的时代魅力,展现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以及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
东汉 红玉髓玛瑙水晶玻璃金珠串
2002年东山区太和岗淘金家园M52出土
广州地区考古发现的汉代珠饰,其美在于色彩、纹理、材质、形状等多个方面,而色彩是最为敏感也是最富表现力的要素。广州出土汉代珠饰色彩绚丽,除了通常所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外,还有象征纯洁的白色、深黝莫测的黑色,暖色系的棕褐色、灰色以及透明色等10余种颜色。其中有蓝色系、蓝绿色系的玻璃,橙红交错的红玉髓,通透的各色水晶,色彩交叠的缠丝玛瑙,人工制作的金色金珠、银黑色的银珠、灰色的陶珠等等。
东汉 琥珀玛瑙红玉髓水晶玉玻璃珠串
2019年越秀区麓湖公园M28出土
西汉 红玉髓水晶琥珀玉玻璃玛瑙珠串
1972年越秀区太和岗M5出土
这些汉代珠饰多出土于规模较大、等级较高的墓葬,显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绝大多数珠饰发现于棺位中部,即主人胸部至腰部之间,也有在头部、足部的;应是主人穿戴于头、颈、胸、腕、足等部位的饰品。少数珠饰并未佩戴在墓主人身上,而是珍藏于奁盒中,应是墓主人生前心爱之物或专供陪葬之物,象征着墓主人生前所拥有的财富。其中,广州市荔湾区西湾路旧铸管厂M151墓葬出土的珠饰,共计2237颗,是目前广州乃至岭南地区同时期出土数量最多的珠饰,堪称“数量之最”。
西汉 红玉髓玛瑙玻璃珠串
1980年越秀区解放北路象岗山M1出土
西汉 玻璃红玉髓绿玉髓水晶珠串
2006年海珠区官洲岛榴墩岗M2出土
在我们印象中,珠饰一般为女性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汉代珠饰并非女性专有之物,在多座夫妻合葬墓中,男女墓主人身边都发现了珠饰。M151墓葬也不例外,出土时考古人员在男女主人的腰部或身体下半部分发现了大量的玻璃珠,以蓝绿色系为主,为两人共享,反映出墓主人对蓝绿色系珠饰的偏爱。同时,这也恰恰印证了当时岭南地区人们对蓝绿色系珠饰的审美喜好。据统计,玻璃珠占据广州出土汉代珠饰数量的九成,而玻璃珠中80%以上都是蓝色系、蓝绿色系和绿色系。
2010年荔湾区西湾路旧铸管厂M151出土西汉珠饰使用想象复原
这些珠饰在出土的时候是散落于墓葬中的,是考古人员根据国内外同时期、同等级墓葬内珠饰出土场景,例如数量、出土位置等信息,尝试将珠串使用场景进行还原,以“珠襦”(珠被)的形状进行展示。“珠襦”就是把珠子穿连起来的衣服,一般是古代帝王、王后穿的,也指他们和贵族的敛服。
本文节选自
2024年第8期《中国收藏》
欲知更多详情
点击上方封面购买当期杂志
编辑丨陈曦
校对丨子毅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中国收藏杂志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收藏》杂志
还不赶紧订一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音频及视频号讲述的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的《中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