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笔,他更爱哪一支

文摘   2024-09-13 20:04   北京  


文、图│胡西林



 

王铎一生手握两支笔,一支写诗,一支作书法,相较书法之笔,他更在意的是自己写诗那支笔。这是为什么呢?

  

 

 


王铎与倪元璐、黄道周同为明代天启壬戍科进士,是“盟肝胆,孚意气,砥砺廉隅,又栖止同笔,研为文章”的同道,有“三株树”“三狂人”之谓。“三株树”是褒喻,针对的是三人的友谊和诗文书法才华;“三狂人”虽有贬义,但是揭示了三个人不羁的个性。


王铎在55岁那年(1646年,清顺治三年)写下一件优秀的草书作品——《杜甫“凤林戈未息”诗卷》。那天是三月初五,黄道周在江西婺源督师抗清兵败,被俘后押解南京,不屈被杀于南京狱中。


在此之前,倪元璐已随崇祯皇帝煤山自尽而自缢家中,“三株树”或谓“三狂人”唯存王铎一人,且领受了清廷任命。



(请横置手机欣赏)

清 王铎 《杜甫“凤林戈未息”诗卷》



黄道周在狱中的最后日子作有遗诗三十首,其中就有怀觉斯诗(王铎字觉斯,诗存《黄漳浦文集》)。诗后另有二首怀友诗,其末记云:“以上诗三十首,皆用秃笔挥之,鸿宝(倪元璐)已死,觉斯(王铎)埋尘,世莫宗予,开颜何用。”黄道周没有责骂觉斯,但是悲愤难掩,心情尽在“觉斯埋尘”四字中。然后他笔锋一转:“然而此道水流,何可绝也。防风虽倒,犹留一节以问尼山,不知百年后此纸魂销谁蚁首耳。”“防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种治疗风寒发热的传统中药材,成片生长,遇大风易倒,但是其根不死,来年又发。尼山在山东济宁曲阜东南泗水与绉城交界处,是孔子诞生的地方。黄道周用防风尼山作比喻遗诗诸友(包括王铎),守节气慨和寄望用心不言而喻。


王铎得知黄道周殉国,悲痛不已,作诗凭吊:“每至萧斋意气亲,何知板荡陨星辰。昂藏我岂徒文客,磊砢君为不死人。林外狐狸安敢啸,雪中坟土另成春。回头交友多零落,棘路芜途泪湿巾。”估计作诗时王铎已经读到了黄道周狱中写给他的遗诗,心情翻江倒海,复杂悲切。若对此诗及石斋赠王铎诗作解读,需要长长篇幅,止笔也罢。


仕清压抑了精神,但是人活着,性情还在。性情去哪儿了?去了他作书法的那一支毛笔。所以王铎晚年作书法尤其作草书往往笔随情使,其激越状态可谓忘乎所以。在我看来,那是他遁隐现实,藉艺释怀,作品如草书《杜甫诗卷》《寄左省杜拾遗等诗卷》等,包括这件《杜甫“凤林戈未息”诗卷》。


该卷作于当晩二更时分,王铎喝了酒,微醺不能,刚一拈毫便是杜甫抒写伤时感乱和个人身世遭遇的《秦州杂诗》中那首“凤林戈未息”。行笔势不可遏,墨迹纵横不羁——我以为此卷(包括前述两件作品)所书,诗是杜甫的,情绪是王铎的,释放的正是压抑他心底的真实性情。但是纸短意长,书完杜诗情绪犹在,却又不能也无需对诗作阐释,于是将剩余的一半纸幅再作宣泄,强调自己的书法“非怀素恶札一路”云云。这真给人嚼味了,崇二王贬怀素(包括高闲、张旭),视怀素草书为野道,这的确是王铎对怀素草书的看法,他不止一次在自己作品的题跋中作类似宣泄。



(请横置手机欣赏

清 王铎 草书杜甫《寄左省杜拾遗等诗卷》



我的问题是,他的这种宣泄为什么屡屡出现在他仕清之后的草书作品上?我以为仕清之后的王铎精神情绪受到严重压抑是重要原因。精神情绪受到压抑,就要寻找宣泄,于是艺术情绪得以张扬。以此作管窥,王铎本质上就是个艺术家和文人。


需要再提一句——王铎大概不知道,写下此卷书法这天正是黄道周殉国之日。一个在南京,一个在北京,冥冥中两人有知?天晓得!




本文节选自

2024年第9期《中国收藏》

欲知更多详情

点击上方封面购买当期杂志




编辑丨赵玉国

校对丨子毅




本文为原创,版权归中国收藏杂志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国收藏》杂志  

 还不赶紧订一套!


它们将带给您——
多重享受

一本杂志,还有“试听”双重体验。音频及视频号讲述的背后故事,都将在杂志独家呈现。 

有趣有料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中国收藏》带您踏上探寻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静静享受一顿下午茶。 

创造无价

一个月40元的投资,贵吗?知识无价,独立的观点无价,带给您的精神财富更无价。


杂志每月1日出版 零售价40元
全年12期  订阅价480元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邮发代号2-688  订阅热线11185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的《中国收藏》









        

中国收藏杂志
《中国收藏》杂志自2000年创刊,一直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己任。20多年来,其在收藏拍卖、工艺美术、非遗传承、潮玩经济等领域深耕,还全力拓展新媒体矩阵,打造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头条号等,深受文物艺术品爱好者的喜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