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麦家曾把陪伴青春期孩子形容为“陪伴一头老虎”:“陪伴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陪伴一头老虎,得小心翼翼。”每当自己努力调节好情绪,刚想找孩子谈谈心,结果孩子的反应,不是“爱答不理”,就是“一点就炸”。自家孩子小时候明明那么听话、可爱,怎么一到青春期,就跟变了个人似的?叛逆得很!其实,青春期孩子脾气暴、不听话,未必就是叛逆的征兆,而是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出了问题。沟通不同频的两个人,对话就像鸡同鸭讲,自然少不了矛盾。因此,青春期孩子父母要想活得不“卑微”,首先就需要搞明白:怎样做,才能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
新京报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
在受访的中学生中,有9成以上的人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如果父母只关注分数的变化,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波动;如果父母只是单方面给孩子提出要求,而不在意彼此交流时平等的姿态。能够让我们敞开心扉的,一定是愿意倾听和理解,甚至懂你的人,而非不在乎你想法和感受,只会对你百般挑剔、提要求的人。因此,我们总结了一个孩子最反感也是最没用的沟通方式,希望爸妈看完后都能够提前规避。妈妈:你不是刚换了眼镜?把你这臭美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看吧,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聊天时都会这样,习惯了先入为主,且带有很强的目的性。直截了当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看似是最简单省事的沟通方式,实际所能达到的效果却微乎其微。这种带有强目的性的沟通方式,只会让父母跟孩子之间把天越聊越“死”。但如果那位妈妈能在孩子提出要求时,进一步询问原因:女儿:学校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我想摘掉眼镜,以更好的仪态参加。他处在青春期的儿子,要么不说话,要么一开口就跟他拌嘴吵架。因为不管儿子说什么,最后都会被他扯到学习上,被批得一无是处......所以孩子变得“暴躁”“不听话”,并非就是青春期叛逆,而是父母选择了错误的沟通方式。那么,咱爸妈应该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愿意真正打开那扇心门呢?![]()
![]()
听过一句话:
“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在孩子的心门外徘徊,他们没有找到钥匙,却怪孩子难以沟通。”但如何才能做到好好说话,则是一门需要父母多加练习的学问。因此,咱们爸妈接下来在和孩子沟通时,就可以多尝试使用“事实性表达”。所谓“事实性表达”,运用时大致可拆解为以下3个步骤:如果你跟孩子约定好周末只能玩2小时手机,但孩子不仅超时了并且还在玩,你会选择怎么沟通?亦或者冷处理,干脆置之不理,直到孩子自觉放下手机?因为父母用苛责、吼骂换来的,注定是一个暴躁、叛逆的孩子。(基于客观事实)“你玩了3小时手机,破坏了我们共同制定的规则”(我的决定是...)“我们需要聊一下,知道你真实的想法”你看,言简意赅的3句话,既表明了父母的立场和态度,又把诉求清晰地传递给了孩子,还避免了亲子间发生冲突。父母在沟通中学会有效表达,才是解开孩子青春期“叛逆”谜题的真正密钥。![]()
![]()
父母好好说话
北京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心理教育特聘教授王国峰老师说:
心理学上也有一个“南风效应”。
放在亲子关系中也是一样的,只有温暖的话语才能畅通无阻地吹进孩子心里,从而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爱与陪伴。有爱的沟通方式也能帮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懂得孩子的感受。如此,父母才能走进孩子心中,激励他们在未来成长为一个内心充盈、积极且强大的人!一如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说过:
“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也更深了。”与大家共勉~
来源:洞见父母(ID:fmczs100),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分享可有案例、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建议。我们一起,做智慧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