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内耗的人,要学会用屁股替代脑子

教育   2025-01-21 19:01   北京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联盟”,记得加★星标★


作者:小楼
来源:小楼聊心理

冲浪时看到一句话,说是经常内耗的人,要学会用屁股替代脑子。

大致意思是,我们的烦恼都是大脑带来的,内耗的人,脑子要少用一点,多动动屁股。

这里的屁股,指的是不带任何思考的“行动”。

当你发现自己在胡思乱想时,要把脑子丢掉,让行动来占据意识。

话糙理不糙。

这种说法让我想起一本经常看的书《当下的力量》。这书的核心理念和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

著名的ABC理论,大家听过没有?

A,是引发你情绪的事件。

B,你的信念或你对事情的诠释。

C,结果,即你的负面情绪。

一般来说,我们受不了C时,会第一时间找A的茬,特别是引发A的人。

所以,每天我们都在奔波游说,处理、阻止、缓和、沟通、协调A以及与A相关的人、事、物。

我们都忽略了,B才是我们自己可以完全掌控和改变的因素。

而且,从顺序上说,引发C的,并不是A,而是B。

同样一件事,几家欢乐几家愁。

为啥呢?

对事情诠释的角度不同罢了。

真正让我们内耗的,是我们脑子里的信念。

信念是如何产生的。

这就不得不提我们的思维。

我们总是想当然把思维当成自己人。

这样想,你就中计了。

我们确实能运用思维。

但思维并非善茬。

它很狡猾,心眼特别坏,控制欲极强。

你以为是自己在控制它,其实是它在控制你。

思维的存在,是用来处理特殊任务的。

就像你去超市买东西。找物品,确认价格,给钱,思维只需完成这些指令就行。

任务完成后,思维就应该休眠。

但它偏不。

它无法忍受自己控制不了你。

所以会继续给你找事,给你发散到,好像买贵了,好像另一个东西性比价更高等岔路上。

本该休息的大脑,也因为思维乱发散不得不运作。

思维仗着自己的优势随心所欲。

毫无防备的我们,经常成为思维的奴隶,不知不觉进行一些强迫性思维,于是形成内耗。

举个例子。

白天你和老公吵了一架,他说了一句很伤你的话。

虽然他当时道歉了,但你一整天都不得劲。

半夜三点,躺在温暖的被窝里,依旧气得睡不着。让你生气的人已经打鼾,你的思维却不肯放过你。

不停用它旧有的看事情的模式,一遍又一遍解释,这个人多对不起你,那件事如果发生让你多痛苦、多丢脸、多麻烦、多……想不完的!

控制不住思维的乱窜,是我们受苦的主要原因。

还有啊。

一个高三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题,就联想到高考。

联想到高考,开始担心考不上,然后越来越焦虑,压根无法学习。

工作也是。

刚接手一个项目,还没开始,就担心不会成功,担心客户会拒绝。

可以说,我们有90%的思维,都是在重复,不仅没用,甚至有害,会耗损我们的生命能量。

思维为了控制我们,可以说是不择手段。

它像小说里的修仙主角一样,自带折叠空间。

容量无穷大,啥都能装。

随时随地,想用就能立即调用。

折叠空间的拥有者,是我们的思维。

而我们的身份是,被主角耍得团团转的NPC。

思维的折叠空间里,装的是什么?是我们过去没有被合理表达和释放的负面情绪能量场。

从出生积累到今天,一点一滴都没有遗漏。

平日一切顺利,思维不会调用负面能量场的东西。

可一旦外在事情不顺利,或是相关的人、事、物激活了它的警觉性。

思维会立即找到对应能量,反复攻击我们的神经。

为啥我们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会炸毛?因为,思维动用了能量场的负面能量,它在教训我们。

比如去逛街的时候,在熟悉的地方总会想起上一段分手的恋爱,想起当时那个很傻的自己,干的那些让人抓狂的傻事。

本来应该开开心心逛街,却因为思维突然调出负面能量,让我们的心情一下变得烦躁起来。

而且我们还无法控制。

毕竟调用的权力不在我们手上,在思维那儿。

不仅如此,思维的危机感也很强。

它时刻担心自己无法掌控我们。

一旦我们表现出不需要思维的迹象,它们会立即警铃大作,开始搞事。

在思维的眼中,当下就是最大的威胁。

如果世界没有人类,只有动物和植物,那所谓的过去和未来都不会存在,树木和小鸟只在乎当下,根本用不上思维。

为了展示存在感,思维平时私藏我们的负面能量就算了。一旦我们想专注当下,它会立即引导我们往过去或未来发散。

刚出生的时候,我们也不懂思维是怎么回事。

长大后,周围人的洗脑和灌输,文化环境的渲染,思维一点点收集碎片,给我们勾勒出一个形象。

这个形象叫“小我”。

它是虚幻的,由思维创造出来的。

我们只有不断思考,小我才能存活。

每个人的小我都不太一样。唯一共同点是,认定未来和过去才是最要紧的,当下不重要。

靠着这套倒反天罡的歪理。

思维一次又一次让我们逃避现实,通过创造过去和未来的假象,控制着我们。

比如,不断让我们反刍过去的事情,不断陷入过去的糟糕事情中。

还会在未来寻找某种未知或者满足。比如,某天,当这个、那个或其他的事情发生时,我就会很好、很幸福,也很平和。

小我很狡猾,打着当下的名义,却不关注眼前。

为啥我们明明很努力,却总是不快乐。

因为“小我”在给我们洗脑,等闲下来就去旅游,等钱存够了就不会焦虑。

明明享受当下就可以很快乐,思维为了控制我们,让小我替代了本体,让我们陷入空虚和痛苦。

既然思维最害怕的是当下。

那么我们反击思维控制的方式,就是回到当下。

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把这种转变内心状态的过程叫“临在”

“临在”很难做到。

毕竟我们的敌人诡计多端,手握折叠空间,还以伙伴之名一直给我们挖陷阱。

很难,不代表做不到。

如果愿意长时间刻意练习,不说像动植物一样完全不受思维干扰,但至少不会被牵着鼻子走,

比较好操作的实操方法,有两个。

首先是倾听。

有意识去听脑海中的声音,但注意,能分析,一分析就中了思维的圈套。

大脑在呈现过去的某件糗事,那就静静地看着它呈现,别有多余的动作,别给那个画面贴标签。

其次是,练习全神贯注感受当下。

简而言之就是,你在干什么,你就专注什么。

你扫地,你就全身心扫地,看扬起的尘土,看扫把的材质,看垃圾的位置移动。

你站在原地,就环顾四周。观察光线、形状、颜色。触摸身边的东西,餐桌、椅子、杯子等,确认它们的存在。

你走路,你就关注脚的感受,肌肉怎么发力,踩下去哪里受力最多,脚掌透过鞋底和地面接触的感觉,还有呼吸的变化。

你洗手,就感受手和水流的温差,两个手掌摩擦时的感觉,水流过皮肤时的感受,听一听水滴落到洗脸盆的声音。

心无旁骛专注当下的每个动作,就会觉得内心很放松,呼吸也变得顺畅起来。

最后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

我之前说过,高中三年,我的状态非常糟糕。因为成绩长期心情低落,状态消沉,精神萎靡。

大学选心理学专业是为了疗愈自己。

其实真正疗愈我的,不是书本上的知识。

而是无意识的“临在”。

那时候,我每天都会在学校闲逛,一边散步,一边打量那个南方的城市。

经常坐在学校的长椅上,什么也不想,就静静望着天,看着行人,听着鸟叫,打量周围的花草树木。

那时候我便发现,注意力在一个个具体的当下,内心会变得从容和宁静。

这个习惯我一直保留到现在。

我仍然会每天站在阳台上,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

狂风暴雨来的时候,坐在阳台的桌子上,感受雨水打在脸上的冰凉。

“临在”的感觉,是安于当下,思维不再乱飘。

沉浸式和世界融为一体时,当下所感知到的所有痛苦都会不攻自破。

点个“赞”+“在看”,随手“分享”让更多人看见。

你是不是总是过于迎合他人,

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别再让讨好型人格束缚你的成长了!

我们特别推出免费领取课程的活动🎁

30节课带你重新找回自我。

扫码添加老师微信

回复【讨好】免费领取这门珍贵的课程!

↓↓



作者简介:小楼老师,擅长儿童发展心理学、婚姻家庭治疗领域。公众号“小楼聊心理”(xiaolouxinli),分享心理学知识在婚姻家庭、儿童发展中的运用,著有《自我觉醒,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gcocp
【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由华夏思源发起。「华夏思源成立于2009年,已累计培养心理学爱好者近百万学员」 联盟致力于为每一位心理学爱好者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赋能;我们会提供:行业动态、心理知识、亲子教育、婚姻家庭等好文及优质课程;欢迎关注我们!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