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大量阅读,2024年阅读总结:读完了30本书!(附书单)

情感   2025-01-06 22:00   上海  

人生路上,欣喜相逢。


🌟01

年初时,给自己制定的24年阅读计划及清单是40本书。很遗憾,这个目标没有完成,只读完了30本书。




这两天在做阅读总结时,复盘了一下未完成的原因,一是大部分时间都分给了工作;二是的确有懒散的时候。但还是很开心,在过去的2024年有三十本书陪伴着我,影响着我。


阅读,早已成为我的一部分。是我可以在任何时候,只要停下来休憩时,就能触摸得到的事。阅读时,就像是一块海绵,迫切地吸收着、感受着、总结着。


过去一年,所读书的种类也比较多,文学类、散文类、历史类、心理哲学类、自我提升类、工具类都有所涉及。每一本书读完后,也都在朋友圈进行打卡记录。记录的过程,就是回忆作品的过程。


接下来,我会从每个月的书单开始,跟大家一一分享所阅读过的书:


🌟02


📖一月:两本


1、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完后内心有些平静。


这部作品从清晨开始,到黄昏再到半个月亮结束。在书里,感受着迟子建老师细腻的文笔。以及走进了鄂温克部落的神秘与沧桑。年迈的酋长夫人(原型是鄂温克部落最后一任女酋长)漫长的忧伤与回忆。



开篇就是那句:“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有种浓厚的沧桑感。


刚开始,会因为里面各种名字而错乱。慢慢读下来,舍不得完结,又有点难过。


阅读的过程中,随着文字感受着生命的力量与鄂温克人骨子里的人韧性。还有额尔古纳河的四季,冰雪、雨水、森林、驯鹿。饱经风霜的老人,一次又一次经历着身边人的离去。


死亡,似乎对她来说也不再畏惧,更多的是接纳。



2、李娟《我的阿勒泰》


读完李娟的《我的阿勒泰》,真想要去新疆走一走,去一次最北端的阿勒泰。



整部作品,是一篇篇简短的散文,记录了她在阿勒泰的生活。戈壁、草原、雪山、帐篷、骏马、牧人…细腻的文字,淳朴、干净、寂静。


她说,在阿勒泰活着是最简单的事。



📖二月:两本书


1、路遥《人生》


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却又觉得读得好像有些晚。尤其是,当有过一些经历后,读里面的故事,内心很是复杂。



人这一生,终究是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人生的路虽漫长,但紧要的常常却只是那几步。生活啊,它有时候会把现实变成梦想,又能把梦想变成现实。


真是矛盾。



2、余华《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这本书,是余华老师十年来的首部杂文集。初读时,第一感觉是,里面的内容很有共鸣,句句一针见血的犀利。将十余年的洞察社会生活现象,城乡、贫富、文化等差异,一一在笔下展现。



不同于,以往的小说作品。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个差距体现在方方面面。他说,不用看自己,看别人命运沉浮也知岁月沧桑。


他说,事实上,我们人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焦虑,对尚未发生的事情的担忧和害怕,这样的心理或多或少地在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他说,谁会生活的不平衡必然带来心理诉求的不平衡。


书里还有很多对名家作品的点评,通过阅读能够了解不同的作品。



我们都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所以,别太内耗,也别太慌张。学会向内寻求,拥有自我属性!


正如,书的最后那句:这个世界不是乌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


📖三月:两本书


1、埃里克·乔根森《纳瓦尔宝典》


一本关于财富、幸福、哲学的书。



我们普通人想要获取财富、避开竞争,就必须独辟蹊径,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将自己打造成品牌,积累自己的专长。



2、安妮·埃尔诺《悠悠岁月》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不算厚,读得快的话,一天就能读完。但我花了两周时间。读了两次,才读进去。


阅读时,一度感到压抑。



作品以“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回忆为载体,记录了稀碎的历史事件。


文学作品的意义,或许就是让你进入一个不同的空间,去了解人性,了解命运,以及思考生存问题。



📖四月:三本书


1、马伯庸《长安荔枝》


读这本书,画面感很强,像是在看一部电影。整部作品以小人物李善德运送荔枝展开,看到了职场社畜的不易。读完后,明白了为什么都说这本书是职场生存指南。



生在职场,实属不易。打工人的生存压力,领导的处事方式,甲方变化莫测的bf,让每一个人打工人都在打怪升级。


李善德作为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官,胆小、窝囊,却无意间接下一个所有人都觉得完成不了的任务,他意识到时,退无可退,只能拼死一。以及,为了心中的真理,他硬着头皮豁了出去。



他说,就算失败,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离终点多远的地方。


他说,可我跑完这一路下来,却发现越接近成功,我的朋友就越少,内心就越愧疚。



虽然目前不在职场,却依然离不开工作,亦是为了生存。接触不同的人与事,是经历,是学识人识物识事。在李善德身上,学到他的良善,还有对人对事的态度。


这本书,不仅是职场生存指南,也是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指南。



2、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


这部作品,是黑塞经典的长篇小说之一。主要讲述了婆罗门之子悉达多从少年天真到老年的沧桑,并开悟的一生。开悟即智慧。



书里悉达多总是提到:斋戒、等待和思考。斋戒即克制;等待即坚持;思考即探索。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部哲学作品。从哲学出发,开始一场探索自我的旅程。


主人公悉达多像极了每一个普通的你我,年少时无所畏惧,渴望内心的追求。到了成年中年人时追求物质、财富、爱情,欲望…年老后,却在经历中逐渐顿悟与意识觉醒。



的确,随着年龄与经历的增长,其实对人与事,人与物,都是在慢慢释怀。最终,都是为了告别旧我,寻求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成为自己的摆渡人。


最后,也会慢慢明白,我们在寻求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就已经是一种价值,也是礼物。



3、莫言《蛙》


四月的最后一本书,读下来既真实又讽刺,又有些许的沉重。



以农村生育史为背景,时代之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守,人性与社会有着多重样貌。从主人公姑姑的人生经历展开,揭示生育背景下的混乱、复杂。


时代的尘埃,落到每个人身上都是一座山。



似乎每个人都有罪,又似乎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正如,在这部作品的最后一页,莫言老师说:写完这部书后,有八个大字沉重地压着我的心头,那就是: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五月:两本书


1、李笑来《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一本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的书。



全书9个章节,分别是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积累等展开。我觉得这9个章节,既可以从前往后读,也可以根据自己想读的章节来读。


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敌是友,就看我们自己。所以,与其说管理时间,不如管理自己。只有接受这个现实,才能解决问题。



“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通过在学习的过程中,打开自己的心智,坚持积累、持续学习,坚持长期主义。


成长,就是一项积累的过程。



2、克尔·坎安宁《时时刻刻》


读完这本书后,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写下自己的感受。与前段时间看完这本书改编的电影一样,让人压抑且复杂。



这部作品主要是讲述来自三个不同时空的女性各自的一天,分别是作家伍尔夫、全职太太劳拉和图书编辑克拉丽莎。当初读这本书也是因为对伍尔夫的喜爱,读过她的《一间自己的房间》后,对她有了一些兴趣。


整部作品以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后面准备读一读这部作品)为主线,将写书的人、读书的人和书中的人串了起来,探讨选择、生存、死亡等。书中的三位女性,都曾直面死亡。



伍尔夫在口袋里装满了石头,一步步走向冰冷的河中,她本该马上回到伦敦;劳拉逃离出家庭的牢笼,在无人打扰的房间阅读《达洛维夫人》,也想一走了之;克拉丽莎亲眼看着自己昔日爱人、挚友理查德跳楼而亡。


她们都经历着煎熬,也都在冲破束缚。



《时时刻刻》这本书读起来很平,但总有一个瞬间能够被击中。我们都曾在某个时刻深陷“束缚”,困于现状的无奈。


读完这部作品,以及看完同名电影,对生命与死亡都会有新的思考。


电影,值得反复看!



📖六月:两本书


1、松浦弥太郎《大胆投资自己》


一本读起来很轻松的书,适合放松的时候阅读。这本书里,作者分享了投资自己的46个方法。


其中,把“做自己”当成一种职业,这个点蛮吸引我。作者分享了当别人问他是什么职业时,他回答:我的职业就是松浦弥太郎。



这如同,我们需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品牌、IP去打造、建设是一样的!只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品牌,才能够自我用心经营,才能塑造品牌影响力,提升核心竞争力。而个人品牌塑造,是需要长期实践主义!


投资自己,是最高回报率的投资。敢于走出舒适圈,破圈成长!多尝试,多学习,多更新。保持思考的能力,大胆试错!



2、蔡崇达《命运》


上次读蔡崇达的作品是《皮囊》,一本书真实又厚重的书。后来因为这部作品,还参加了一次线下签售会。



这次,读《命运》多次读着读着就湿了眼眶。晚上一个人在房间读完了这本书,读到最后偷偷哭了起来,后劲太大。


阿太厚重的一生,是苦难重重的一生。她一次又一次与命运做着对抗,她在和命运较劲啊。


她赢了。



📖七月:一本书


1、柏拉图《理想国》


这本书读得很吃力,说实话我没读懂。或许是自己的知识面、阅历依然不足。



但读哲学作品,的确是带着浅显的认知,走进深奥的世界。作为一部古老的作品,探讨的问题,需要反复去看去读去理解。


准备后面再进行二次阅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八月:两本书


1、莫言《生死疲劳》


一部荒诞诙谐又有点魔幻的作品,读着读着让人想哭又想笑。



主人公西门闹无辜而死,因有执念经历了六世轮回,为驴、为牛、为猪、为狗、为猴再到为人。每一次转世,都离不开他曾所在的家族,以及那片土地。


不同的转世,也是在经历不同的时代。以牲畜的角度,去看待真实生活下的悲喜、人性和百态。



西门闹心有执念,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困在自己的执念里。


经历一世又一世,西门闹逐渐看清世事,人性、欲望、贪念…他目睹着蓝脸一代又一代的生、死、疲、劳,他的内心终是翻过了一件又一件事。而时间,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但活着本身,就是一场生死疲劳。



2、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其实是我第二次阅读,以孙少平孙少安家为主线。



读完第一部,依然会为孙少安与润叶感到意难平。


他们青梅竹马。在润叶与孙少安表明心意后,孙少安才意识到自己对润叶也有爱。


但贫穷,成为了他们之间一道看不见的障碍。因为穷,孙少安觉得自己配不上润叶,便放弃了心爱的姑娘,娶了温柔、贤惠的秀莲。



爱而不得。


可孙少安又是幸福的。秀莲明目张胆的偏爱,给了孙少安安稳又真实的生活。而润叶和李向前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九月:四本书


1、刘同《等一切风平浪静》


在书店无意间,读到刘同的新书,很有共鸣。索性买了一本,花了几天时间读完。


2014年,我无意间读到他的《谁的青春不迷茫》,那会儿,碰巧自己是对未知感到迷茫。那本书,像是一封信,让我想明白一些事,也意识到写作这件事。



2024年,又是无意间读他的《等一切风平浪静》,恰巧自己又陷入找寻答案中。


进入四十岁,他陷入不安,抑郁。放慢脚步,开始思考,自我救赎。那些文字,有被触动到,且给了自己新的思考。



似乎也在告诉自己,别急,等风雨过境。



2、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第二部以田福军上任,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的故事为主。


读第二部为孙少平而感动,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孙少平,勇敢的从双水村走了出去,他知道自己有更大的世界。



读到那段:


“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如果从小你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的太多了,思考的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


很有感触,如果不曾见过太阳,本可以忍受黑暗。



第孙少平与田晓霞,从断了联系到再次见面再到互生情愫,那些微妙的情感变化细腻又让人感动。田晓霞是孙少平的太阳,她鼓励孙少平从农村慢慢走向城市。她热情、勇敢、聪明、活泼、积极,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


可一想到第三部,她即将迎来的结局,就觉伤感。



3、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


这是我第一次读芥川龙之介的作品,读起来意味深长。



作品中收录了他的二十七篇短篇小说,每一个故事,细思极恐,也都有人性的阴暗面。


之前在一篇解读中,读到“你一辈子都很难看清人性的全貌,但在《罗生门》里,人性会露出它全部的面容。”



4、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读到晓霞的离开时,第三十一章结尾处仅有一段文字描写她消失于洪水中,心却揪了一下。


在读第三部开篇时,就想着晓霞的离开,一定要晚一点再晚一点。可当读到开始空降灾变,暴雨濒临时,我知道晓霞要走了。多么明媚美好的人啊。



第三十二、三十三章孙少平从满心期待赴与晓霞古塔山之约到得知她离开的消息,再到少平看到晓霞父亲田福军给他的日记本,随着那些文字,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们才有了一点点希望,他们甚至要以未婚夫妻的身份见面,却被灾难捉弄。世事无常,作品如此,现实亦如此。



到第三部的结尾时,读的时候有点理解不了孙少平最后的选择。但合上书再细细回想,却又觉得有点合理。每个人,都回归到了属于自己的平凡世界里。



只是,依然会为晓霞的离开而意难平。为秀莲在生活好转时,突患肺癌而心疼,她比孙少安更有韧性。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到第三部,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完。很遗憾,现在才算真正读完这部文学巨作,又很欣喜能走进这部巨作里。(值得反复读,不同阶段读,会有不同的理解。)



书中每一个人物很鲜活,也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人人都有自己的苦难,人人又都熬过了苦难。


的确,没有谁的路是一帆风顺,都会经历黯淡无光的日子。但要在痛苦中,去一步步攀爬。


痛苦,是走向成熟最好的课程。



📖十月:四本书


1、玲玲希《一日一舍》


出版赠送的一本书,与我工作上的内容很契合。一般工作前会读上一会儿,终于读完啦~读起来很轻松!



过少而精生活的极简生活,才最舒适。书里有很多实用性的收纳技巧,精简衣柜、鞋柜以及空间。


少,也是一种富足。极简消费,让人不被物语所控制!


钱,更应该买真正想要的!



2、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


一开始看书名,有种朦胧感。这部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作品,初读时没读懂。后面慢慢读,就觉得还挺有意思。



整体故事很模糊。还是第一次读这种写作风格作品,回忆+第一人称虚构出来的故事。


主人公悦子,通过回忆朋友佐知子与女儿万里子之间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她无法说出自己的经历,只能利用她们精心编织了一个新的故事。以此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模糊处理。



石黑一雄说:“回忆是我们审视生活的过滤器。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


挺戏剧化的。


也的确,对于过去的认知、美化回忆,不过是为了假装快乐,假装不在意。



3、史铁生《病隙碎笔》


回家看外公的高铁上,开始读起了这本书,想获取一股力量与对生命的感悟。



在家的那几天,看着躺在病床上谁也不认识的外公,内心满是复杂。每晚从医院回去后,就读史铁生。


在读史铁生的《病隙碎笔》中,让我对生命有了很深的体验,字字珠玑。



他说,生命的意义本不在向外的寻取,而在向内的建立。


全书共六个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又深又广。从人生讲到信仰,从残疾讲到爱情,从生活的琐碎讲到生命的伟大…身体囿于轮椅,思想却驰骋天地。



4、韩江《素食者》


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韩江的作品,还是第一次读。虽然是长篇小说,但整本书并不算厚,读起来也很快,全书共分三个章节。



每一个章节看似独立,实则从不同的视角以旁观者的身份(丈夫、姐夫、姐姐)讲述主人公英惠的故事。


主人公英惠因为一个梦突然拒绝吃肉,打破了在丈夫眼中“固有”的形象,最后她把自己当成一棵树,只需要阳光和水。



这部作品,读完后我会觉得有点压抑。为英惠和她姐姐仁惠的处境感到压抑,但她们的处境似乎又是平凡生活中的大多数。


尤其是第一章,很写实,婚姻生活中的写实。丈夫眼中人任劳任怨的好妻子,在一次公司聚餐中因为不吃肉让他感到了尴尬,打破了原有的家庭规律,他意识到妻子带给不了他好处,便就是想着抛弃~



主人公英惠拒绝吃肉,我想,也只是一种隐喻。


更多的是,她突然有了自己思想,有了女性的一些觉醒意识,她才想要摆脱原有的困境,不遵从固有的价值体系,才慢慢有了行动,才显得与身边的人那么的与众不同。而她的不正常,也恰好反映了所处环境的不正常,她的父母亲、姐姐姐夫、丈夫都是如此。



📖十一月:两本书


1、李娟《遥远的向日葵地》


《遥远的向日葵地》有一篇篇简短的散文集,是我第二次读李娟老师的作品,我确信我还会再读第三本第四本…



从《我的阿勒泰》到《遥远的向日葵地》透过文字,窥探她的生活,也窥探她那丰富的精神世界。


我很幸运,能够读到她的文字。



乌伦古河南岸,贫瘠辽阔的疆域生活,有孤独,有无奈,却又满是生动,也是力量。


其中,作品里《外婆的世界》和《外婆的葬礼》我读了两遍,第一遍读外公还在世,第二遍读是外公离世后。


感受是不一样了。



那句“我早就隐隐意识到了,唯有死亡才能令她展翅高飞。”


让我感触深刻。


人,终究是被各种各样的离别磨损的。



2、恩斯特弗里德·哈尼希/爱娃·温德勒 著 《躲在蚊子背后的大象》


在杨天真播客里听到的一本书,觉得很有趣便读了起来。一本与情绪相关的书,读的时候就感觉像是被窥探到内心深处。



“看起来像蚊子一样的小事,背后的情绪却有如大象一般”


我们之所以,会因为无足轻重的小事导致情绪爆发,是因为我们并不知道背后真正的原因。



接纳情绪,也接纳任何时候的自己,允许一切发生。


以“凡事皆有利于我”的心态去应对所有,会发现让自己感到困惑的事,也就没那么复杂了。



📖十二月:四本书


1、余华《我胆小如鼠》


国内作家里,要数余华老师的作品读得最多。我记得刚开始写作那一年,有一段时间特别爱读他的长篇小说。



从《活着》开始读,读《兄弟》读《许三观卖血记》读《在细雨中呼喊》读《第七天》读《文城》…后来,我又读的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一本又一本的读。


《我胆小如鼠》这部作品集合了他早期的四篇中篇小说,分别是《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一个地主的死》和三篇附录散文。与以往读的作品有相同,也有不同。



相同的是,依然讽刺、压抑、阴郁,是他早期“意识流”的写作风格。尤其是,《夏季台风》这篇小说。


不同的是这部作品里的小说,暴力和血腥与以往相比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人物的成长,敏感、怯懦、自卑、自我探寻的成长史。



读完,内心像是会被扎到。


正如,在书的扉页,那句:“我曾是千千万万个敏感怯懦中的孩子的一个,这是我们共同的自传。”


成长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长大,终究是一个死里逃生的过程。



2、刘擎《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


第一次读刘擎老师的书,学术性的作品,读起来还挺吃力的,不好读。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



全书分两辑:第一辑《迷雾与光芒》:是对政治哲学思想家们经典著作进行分析,一篇内容聚焦一本书,关于自主性、死亡、祛魅等;第二辑“视角与世界”: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所提及的思想观值得深思。



在读写房地产问题的那篇,读完还有点emo。提到了当下的一些现象,也提及了教育问题,学区房形成了一种“富者通赢”局面;教育的“起跑线”也被严重的扭曲。


只能说,在这个时代下,我们需要不断地跳出局限。多读多看,活得清醒一点。



3、梁小小《吃透小红书文案》


作为一部工具书,很适合写作和做小红书的新手小白读。



里面针对不同的小红书领域,进行了笔记写作技巧的讲解。以及,创作打造爆款笔记的思路,逻辑方法。



4、李娟《冬牧场》


2024年读的第一本书是迟子建老师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额尔古纳河的冰雪透过文字能感受到寒冷。


2024年的最后一本书是李娟的《冬牧场》,乌伦古河深谙的冬季也感到冬的寒冷。以冬天开始,以冬天结尾,既巧合又呼应。



读李娟的书是充满趣味的,读着读着就笑了,读着读着又平静了。随着文字,经历了一场所未曾了解过的生活,哈萨克牧民们的生活。无边无际的旷野,冬日荒芜的世界,艰苦与孤独似乎都是一种寻常。



李娟说:人类在这种巨大寒冷中,在无际的荒野和漫长的冬天中,用双手撑开的一小团温暖与安宁。虽然微弱,却足够与之抗衡。



读《冬牧场》时,想沿乌伦古河走一走,去看一看她书里的阿勒泰。只可惜,脚步无法丈量时,唯有随着文字去抵达。




至此,2024年书单完结。


🌟03


总体上说,过去一年在书的海洋里,游得还算愉快。治愈了我很多内耗的时刻,也在书里得到了些许的答案。

 

书,就像是问题的出口。自身的疑惑、疑问、不理解,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只要我一直在阅读,我就能理解自己的痛苦、无知、狭隘、偏见、阴暗且能见招拆招。在书中握手言和,也在书中感受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喜悦。


从现在开始,大量的阅读吧!在书里,去见不同的人与故事,去见山见海,也去见自己!✨



🌟关于作者🌟

洪大甜(原笔名:笙箫),写作者,已出版《谢谢努力的自己》,写温暖走心的文字。人生路上,欣喜相逢。

微博:@洪大甜

小红书:洪大甜
个人微信:hdtian01(欢迎围观我的朋友圈👀)


📖
🌟推荐阅读🌟
2024年总结:这一年,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整旗鼓!
一个人20万粉,我从未想过自己能走这么远。
32岁,不上班的第二年,我的3个复利思维

🌟
设置「星标」
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推文
我们见字如面❤️

洪大甜
人生路上,欣喜相逢。已出版《谢谢努力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