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咱村】马明亮 ▎楼观台说道

文摘   文化   2024-12-14 15:10   陕西  

徐坡随笔

马明亮


 我的故乡徐家坡是渭北高原合阳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北依乳罗山,西靠澄城吴坡村,隶属路井镇西王社区。


徐家坡老爷庙南门遗址

 从我记事起,就听说了村庄一些传说。村里有徐姓、马姓、雷姓、王姓、谢姓,马姓居此最早,徐姓人丁兴旺,家道殷实,加之村中多坡地,故名徐家坡村。徐姓人口占村里半数以上,但有大小徐之分,大徐户先祖来自山西大槐树下,小徐户先祖来自渭南西原三张镇,可见大小徐同姓不同源。雷姓来自知堡雷家洼村,王姓和邻村东王村一脉,小徐户一支迁入北党七组,谢姓来自河南孟津,上世纪四十年代迁入,是迁入最晚的一姓。马姓来自何处,听我父亲说,他二爷讲,徐家坡马姓来自百良莘村或者候卒,到我父亲辈是第六代,我对此说法有质疑。为什么有莘村、候卒两个慨念?如果来自莘村,为什么还要说候卒?如果来自候卒,直接说候卒不就完事,为什么又要提到莘村?后来听候卒朋友说,候卒的马姓也来自莘村,这不就清晰了?可能先祖说,徐坡马姓来自候卒,候卒马姓的根在莘村,这样看来,徐坡马姓来自百良候卒,根在莘村的可能性比较大一些。百良莘村《家谱》记载,莘村马姓来自扶风。马姓先祖姓赵,世居邯郸,因战胜秦国有功封马服君,秦统一后,一支迁陕西扶风,扶风郡是马姓的主要发源地。询访几位八旬村民,说见过我们马姓的“神轴子”,不至六代,大致有十几代,“文革”前各家“神轴子”都在,大家有目共睹,马姓居此最早的说法就站得住脚了。至于马姓何时从百良迁居徐坡村,谱失无考,大约有二、三百年了吧!



 徐家坡村小但规划严整,北靠高崖,背风向阳,最早东西一条巷,开东南门(后改为东西两门),有城墩、城门、城楼,村东、西各有一条胡同,村东南有大涝池,雨季发水时,东西胡同的水自北向南绕村子流入涝池,村民称之为“二龙戏珠”。村东有土地庙、山神庙,村东南有老爷庙,村西有一小沟(西沟)。西沟离村庄500米,深约五丈,南北约三公里,是合阳县和澄城县的自然界线。西沟路窄坡陡,架子车也很难通过,村里人西行多有不便。村子古时有窨子(地道)通往后沟,据说当年”闹回回”时村民通过窨子可以躲到后沟。土地庙、山神庙、城门城楼我没有见过,遗迹荡然无存。涝池已经填平,划作了村民的庄基地,新巷道新房屋排列整齐。只有老爷庙与我辈还有些渊源。

 老爷庙就是关帝庙。老爷庙占地五、六亩,正门南开,正门有砖砌的城墩和门筒,城门上方建有三间大房,很是壮观。进庙后,由南及北是贡殿、正殿,正殿供奉关羽关老爷。上世纪四十年代,村中玩童庙中玩火,正殿被烧毁。五、六十年代,村里办学校,改老爷庙为村小学,开北门,拆除老爷庙门楼上三间大房,在老爷庙原正殿遗址东西各建三间厢房,聘两名老师任教。西厢房做老师房子,东厢房做小教室,原贡殿做大教室,大教室以南、以东是操场和活动场所。学校准备课桌,学生自带凳子上学,1、3年级一个教室,2、4年级一个教室,都是复式教学,我的小学1_4年级都是在这所老爷庙小学度过的。七十年代初,学校荒废,老爷庙拆除做了耕地,如今,只留下废弃破烂的城敦和门洞,似在见正着村庄的变迁。

 徐坡村自然条件差,全村300口人,1100余亩耕地,两个生产小组,旧时代落后贫穷。究其原因,一是坡地多,走水地,传统农业靠天吃饭,干旱缺水,粮食产量低,好年景亩产小麦仅二、三百斤。二是生活用水不好,村上水浅含氟量高,好些年龄大的人腰腿疼痛,很早失去劳动能力。三是村庄偏僻,交通不便,农富产品出入不方便。

  解放后,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土地,打机井,修渠引黄,村上百分之九十的土地都能得到灌溉。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责任制,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重视三农问题,村通公路,硬化巷道,网络进村,路灯明亮,田间机械轰鸣,果园桃李芬芳,土墙危房全部拆除,平房厦房焕然一新,电视空调农机家家拥有,小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喜笑颜开。徐家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正是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缩影吗?

  徐家坡——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永远眷恋的故乡。



作者简介马明亮,陕西合阳县人,1957年生,别号乳罗山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曾担任中学校长和县政协委员。



合阳虹媒
合阳县虹媒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0913-552800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