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它是武汉人的游乐场,其实是奥运冠军秘训基地
乐活
2024-08-09 18:41
湖北
🏆
还有两天奥运会收官,如果再有人问湖北有啥特产,那必怒答:冠军啊。湖北人征战巴黎的表现闪亮全球。13位湖北籍运动员在巴黎参赛,截止到8月8日,湖北籍运动员斩获4枚金牌。(郑钦文-女子网球单打、昌雅妮-女子双人3米跳板、王宗源-男子双人3米跳板、孙佳俊-男子4×100米混合泳)
算上过往,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此次巴黎,湖北省的总夺金数量,在所有省市中排名前三。并且每届都有金牌入账,绝不挂0蛋收场。湖北产冠军,是有啥秘密基地嘛?汉口崇仁路、解放大道的武汉体育馆一带,就是冠军的摇篮。郑钦文和孙佳俊,都在此间体校训练过。往前回溯,跳水冠军周继红、伏明霞、肖海亮,体操冠军李大双、李小双、杨威、程菲,网球冠军李娜、李婷等共计24位冠军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大双小双倒立爬楼梯
武汉体育馆周边,来来往往的家长多,捡了个耳朵:市体育局这边的乒乓球、羽毛球更受学员欢迎,省体育局那边游泳、体操和网球备受推崇。每年体校都会推出夏令营,今年在网上放出了免费名额,都在热热闹闹疯抢。对于家长而言,这是薅羊毛送孩子去素质拓展,对体校而言则是抓住机会选好苗子。四五岁是体校选材的黄金年龄,手长脚长的是重点关注对象。所以很可能你家孩子在体校打球游泳时,旁边是围了不少“星探”的。
武汉体育馆的乒乓球馆,每天都少不了孩子们激情地乒乒乓乓,像是走进热血动漫。在这里当了十多年教练的余鹏,正在和自己的孩子对阵。他五岁的儿子余言泽,是球馆里的团宠。小余架着小眼镜,留有一头个性长发,偶像是马龙,他持拍左右摇摆和拉冲的姿势看起来飘逸灵动。
他爸余鹏从小就爱乒乓球,经常一个人在地上画一条线,蹲在地上玩球,或者对着墙壁打,一打就好几个小时。父母见他这么痴迷,才把他送到崇仁体校去专门学习乒乓球。那是90年代初,刚进体校的余鹏兴致勃勃,等到真的进行专业训练时,才察觉累与枯燥。余鹏清楚记得体操馆的小队员哭声回响总是最大,还见过李大双李小双兄弟倒立爬楼梯。
|| 郑钦文在崇仁体育培训中心的网球训练记录,图片来自@硚口发布
李娜和李婷当时就住在余鹏宿舍楼上,他也在网球场见过她们练球。当时的球场还是土场,2001年才新增了数片塑胶网球场。在体校待了五六年的余鹏,拿过湖北省的单打冠军,再之后他退役做起了乒乓球教练。余鹏很庆幸自己还能享受乒乓的陪伴,以前一起受训的队友好多都练伤了,宁愿跨行去做销售,都不想再碰乒乓。余鹏表示,现在好多家长也都只是把孩子送来培养特长的,对于走职业化道路显得很谨慎。家住江岸的吴磊,把女儿送来练球已经三年。吴磊说,“她们育才小学文化课抓得紧,我就希望她在课外多锻炼下身体,这里教练水准高些,打乒乓球对眼睛也好”。
吴磊的女儿每周来打两次,这种强度,基本告别了职业路子。这也符合吴磊的预期,“她三年前打不过我,现在比我厉害多了,竞技体育太苦,有个特长就够了。”穷文富武这句话,适用于余鹏那个年代。“富”不是真的大富大贵,而是不太穷,把孩子送去搞体育,搞出名堂是光宗耀祖,搞不出名堂,也不至于误入歧途,再转业搞点别的家里也能接受。还有一种情况是家中本身清贫,但孩子是好苗子,被体校选中,抱着放手一搏的想法,也会让孩子去练体育。
在余鹏看来,当代社会选择更多。武汉经济条件好的家长大多倾向于让孩子搞好文化课。“我教过不少有天赋的孩子,能坚持打下去的没想象中那么多。”有几个小孩因为去外校游园被录取了,家长一看是名校,高高兴兴停掉了我这边的课程,一切为高中上学作准备。反倒是余鹏自己表态,只要自己的孩子愿意打,他愿意往职业方面培养。
偶遇一位从十堰来武汉追求体操梦的小朋友苟天霖,父母不在身边,寄宿在体校。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早训,然后去体育馆小学上文化课,下午继续近4个小时的专业训练。10岁的他看起来沉稳,信念感十足。到了饭点,他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列队去食堂吃饭。苟天霖安安静静,麻利地往碗里装了香干肉丝,青椒茄子,鸡丁,最后舀了一勺绿豆汤。“你以后会进国家队吗?”苟天霖马上回答,“是的,一定会。”
硚口伢社牛传统套路:
武汉体育馆是冠军辈出的硬核基地,但也有保持对外开放的优良传统,所以也一直是普通人的流汗综合体。同事小时候家住硚口,放暑假的时候经常往那跑,他第一次玩跳水就是在武汉体育馆,挨个在三米板十米跳台上甩冰棍,十分兴奋,“当年肯定跟跳水冠军们一起玩过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体育馆也搞过那个时候流行的“多样化”,承接舞会演唱会什么的不用说,周边的小学搞个开学典礼、运动会,也动不动就来包场子。不得不说,这小学生运动会有点档次。我去的那天,有民间武术爱好者直接跑进体校大厅蹭冷气练太极练气功。住在航空路的文阿姨,退休后最常干的一件事就是来体校这里消遣,看队员们训练,从篮球看到羽毛球,满眼望去都是年轻的自己。文阿姨最喜欢看的是乒乓球,亲眼见证了余言泽小朋友从不会打乒乓到能漂亮地反手抽球,默默成了他的一枚路人粉。
网球场边拎着球袋跟我擦肩而过的小姑娘,会不会就是下一个郑钦文呢?成人想来体育馆打球游泳其实也是可以的,还可以找教练培训。当然,这里优先把专业资源和时间匹配给正式受训的小队员。目前处于夏令营期间,崇仁体育培训中心的“冠军泳池”不对外开放,只有受训的孩子们能进去。家长们坐在休息区,有的在刷中国男子游泳4✖️100m接力赛的燃力视频,有的不刷手机,只是盯着游泳馆外屏幕上的实时画面出神。
另一个汉口同事阿鑫则说,因为有体育馆,这一带始终是武汉最适合family day的地方,“小时候过周末,和父母早晨过来吃牛肉面,然后去体育馆打羽毛球。中午,一条街的美食随便翻牌子,半年不重样。”一点不夸张,武汉体育馆附近的吃喝玩乐通杀男女老少。想吃湖北家常菜了,就去开了一二十年的春满园,他家的番茄牛筋煲和红烧肉鹌鹑蛋一上桌,我能连干四碗饭。在体育馆三楼跆拳道馆上班的朋友,直接把这里当成了员工食堂,定时补充美味蛋白质。
不想吃正餐,穿街过巷,泡蛋烧粉来一碗,多加一些枯藕条。秋天一到,冲去李记蟹黄汤包过早,晚上在无名烧烤宵夜,鸡爪软糯,碳烤的肉筋保留多汁的肉香,50串起步!吃饱喝足散步去汇文书店,消磨时光。本来是说冠军,一不小心就歪楼写成了吃货帖……走在街上,确实很难想象这烟火气十足的街巷和冠军们有什么关系。同事跟我说小时候暑假都是从冠军泳池爬起来就直奔小吃摊子,这也太武汉特色了吧。
冠军摇篮藏在市井街巷
武汉体育馆诞生于1950年代,它所占据的场域过去要比现在方正清晰得多。开枝散叶之后,逐渐长成了脉络蔓生水乳交融的样子,老武汉还是习惯把老体育馆及周边的体育培训生态通称为“体油馆那块”。成绩实在是太硬,本来低调的武汉人也不得不直接把「冠军摇篮金牌基地」几个字焊在崇仁路的门头上。底下还有一溜挂牌:“湖北省体育局崇仁体育培训中心”“崇仁路少儿体校”“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这些硬核的title,夹杂在汉口老街一众杂货店、教培和老饭馆之间,是那种武汉特有的市井淡定的霸气。这条街上同时存在省市两级体育机构,本地土著也未必分得清,走过路过的只认那个地标红房子:武汉体育馆。
武汉体育馆诞生于1956年,主体建筑为苏式风格,红砖配灰色石材,顶头繁体字招牌,挺拔威严。走进去看,那水磨大理石和红木门,还是熟悉的厅局风。体育馆主馆落成后,周边又陆续诞生了网球场、篮排球两用场、举重场、游泳池等等附属场馆。想来湖北网球从李婷、李娜到郑钦文,代代有传承,跟这么早就兴建了网球配套不无关系。1997年,省体育局将武汉体育馆的主馆和部分其他场馆移交给武汉市体育局,简而言之以前是一个单位的,后来属于不同的单位,两边都在不断修整扩建。
///
武汉体育馆处在硚口最核心的地段,周边还有不少名校,崇仁路小学、武汉十一中就与两个体校紧挨着。出了体校猛一抬头,马路对面就是同济医学院。这种左手抓教育,右手抓体育的狠人搭配,就像吃热干面再加个面窝,不可能怕梗喉咙的。
那天体操小队员列队去饭堂吃饭时,我问教练,这批小娃今后能进国家队吗?教练在后面摇摇头,“很难练出来的”。这和体操娃娃们自己的信念有出入,不由得感到一种残酷。诚然“冠军摇篮,金牌基地”里走出过许多登上最高领奖台的运动员,但即便挤上了冠军流水线,拿不了冠军的也是绝大多数。希望那些怀揣奋斗希望,有着金子般童心的小队员们,都能享受运动,快乐奋斗。
EDITOR/编辑
PHOTO/摄影
DESIGN/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