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福建师范大学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闽台合作)
申请类型:混申(冲带奖直博,保底中外合办硕士)
GPA/均分(前六学期):3.59/5.00
IELTS/TOEFL:申请时无语言成绩
GRE:无
研究经历与论文发表:中科院三区期刊一作、中科院2区top期刊二作、主持两项校级大创、易智瑞一等奖(排名第一)、易智瑞二等奖(排名第一)两项、GIS应用技能大赛二等奖(共同排名第一)、测绘智能大赛二等奖(排名第一)、GIS技能大赛三等奖(排名第一)
业界实习:学院合作的事业单位实习3个月
海外经历:无
推荐信情况:成功邀请学院两位合作过的教授撰写推荐信。
特殊获奖经历:日语N2
申请方式:DIY
offer:
科廷大学PhD(全奖:CSC+Top-up)(最终去向)
雪城大学Mphil(口头+自费)
南佛罗里达大学Mphil(口头+自费)
宁波诺丁汉- MSc Computer Science
西交利物浦- MRES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西交利物浦- MSC URBAN PLANNING(半奖)
澳门科技大学- Master of Space Big Data Analytics Study Plan
最初,我从未想过要出国留学。大二时,我开始准备保研,兢兢业业准备了两年,却因大一时的低绩点和其他复杂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保研失败。2023年春季(大三下)时,我预感到保研无望,于是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尽管如此,由于对人际关系的自信及有意逃避保研失败的负面预期,我每天仅投入两到三小时的备考时间。转折点出现在23年9月,保研失败的事实尘埃落定,我不得不将每日备考时间从6小时延长到8小时。然而,这样的怠惰复习态度,令我在考研后期面临巨大压力。此前高中时,因为英语不好,我选择了日语高考;因为讨厌数学,我选择了文科(当时福建省的文理科数学考卷有所区分)。这些经历虽然让我进入了福建师范大学,但在后续的学业中却给我带来了一些挑战。
我早期对出国留学的理解较为有限,主要关注授课型硕士项目。我的认知在大三10月下旬转变,那段时间我内心十分动摇,备考的痛苦逐日加剧——随着考研日期的临近,我对数学和英语基础薄弱的焦虑感愈发严重。同时,我对死记硬背有强烈的排斥,专业课的考核形式让我难以接受。尽管我高中读的是文科,但高考中纯默写的部分并不多,更多的是考察综合能力。而考研专业课中的名词解释、简答题等题型对我来说较为困难。
时间一天天逼近,各种排解压力的方式都无果,我甚至有了放弃考研的念头。这时,我在小红书上偶然看到了一些关于留学的帖子,逐渐了解到更多的选择,发现授课制硕士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还有研究型硕士和直博项目可以选择。然而,当时我心里并没有太大把握,于是在备考间隙申请了几个中外合办的授课硕士作为保底。根据小红书的多方来源信息了解,我的背景拿到宁波诺丁汉、西交利物浦和澳科大的offer是大概率事件,这些学校相比英澳的花费较低,不出国也可以让我适应国际化环境,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不错的保底过渡方式。
与此同时,当我对自身的定位有一定的了解后,我将申请直博的目光放在了美国、澳洲、中国香港(香港的申请竞争较为激烈,背景相似的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考虑)等地。通过学习各方的套磁信优点,我自己拟了一篇套磁信模板,并根据不同导师的研究经历和兴趣,将其与自己的研究经验结合起来,为不同导师特别定制了套磁信不同的第一段,以增加导师对我的兴趣。
终于,我进行以上操作的同时仍犹豫地同步备考考研大半个月,准备充足后,我鼓起勇气,决心即使先就业也无妨。于是在十一月初决定放弃考研,全力进行套磁和申请。
选校过程:在选校时,我并没有过于关注学校的排名。作为一名双非学校的本科生,我更看重的是导师的人品、能力与资源,而不仅拘泥于学校的排名。因此,从始至终,我没有把学校排名作为主要考量因素。我选校的原则与高考填志愿类似,分为保底、稳健和冲刺三个层次。同时,我有大不了先就业或去保底学校沉淀的决心。我认为,为了实现长远目标,有时需要付出时间和努力。申请方式:我的申请全程都是DIY的,边做边学。我喜欢探索和实践未知的事物,这让我在探索留学项目的过程中感到十分兴奋和有趣。经前期了解,市面上许多中介价格高昂,而他们所为你做的事情其实都是自己能做到的。考虑到投入回报比太低,我选择了自己去做,这也成为一项对我来说很有意思的挑战。材料准备:材料准备的过程与信息收集同样重要。首先,你需要从官网上获取每个项目的材料清单。每个项目的具体要求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大部分的申请材料是共通的。当你了解需要的材料后,就可以按照材料清单逐项准备。通常所需的材料包括简历(CV)、个人陈述(PS)、推荐信(RL)、写作样本(WS)和成绩单等。在准备这些材料时,可以借鉴小红书上其他人的优秀案例,从中吸取优点,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模仿写出初稿。
为了使材料更为出色,可以利用GPT进行润色。使用GPT时,关键在于提供详细的提示词(prompt)。好的prompt应包括任务的背景、具体需求和目的等详细信息,而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文字命令。这样可以最大化发挥GPT的能力。网上有许多关于如何写好prompt的资源,可以参考学习,这里不再展开说明。
如何实现DIY留学:实现DIY留学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收集各方信息,特别是一手信息。在这个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可靠的。比如,小红书等平台虽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大多是二手的,其正确性和完整性难以保证。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中介贴主的目的是引流让他们帮你做,从而获得暴利。因此,想要真正掌握准确的信息,最可靠的途径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直接去意向学校的官网,一步一步地进行探索和收集信息。①探索学校官网以收集信息:大多数学校官网的信息结构大同小异。当你学会在某个学校官网找项目、找导师时,其他学校的官网也会变得容易。首先,你需要了解学校的项目设置,包括课程内容、研究方向和导师情况。其次,要注意各个项目的申请要求和截止日期。这些信息通常会详细列在官网的招生页面上。此外,学校官网上还会有关于奖学金、住宿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这些都是我们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②收集信息以定位自己:在探索学校官网之前,你需要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定位。可以通过免费找中介定位或在小红书发帖求助。虽然小红书中有些不友善or没了解过我们双非学生实际情况的人会对你进行PUA,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仍然能够从各种意见和建议中感受到和分析出自己的大致定位。特别是对于绩点不高的双非学生,保持心态的稳定非常重要。在面对各种评价和建议时,要学会筛选和判断,不能盲目信从。③保持战略定力:在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你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对于每一个可能的选择,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评估。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申请策略。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项目,可以大胆尝试冲刺;对于那些稳健的项目,则要认真准备,确保能够顺利通过。对于保底项目,要有大不了先就业或去保底学校沉淀的心理准备。④勇敢尝试:另外,我认为需要勇敢尝试。留学申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记住,只有敢于尝试更多的路子,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申请流程:我这里就以“科廷大学PhD(全奖:CSC+Top-up)”项目为例,写出一条完整的时间线:①申请流程时间线:2023.11.13——发送套磁信;2023.11.17——面试;2023.11.23——RP(Research Proposal,申请EOI的前置材料)撰写完毕;2023.11.26——RP根据老师建议修改完毕;2023.11.27——申请EOI(Expression of Interest,科廷大学申请PhD项目的前置材料);2023.12.07——获得EOI;2023.12.07——提交申请;2023.12.25——VERIFYING APPLICATION(学校审核);2024.03.14——AWAITING REVIEW(等待院系审核);2024.03.15——UNDER REVIEW(院系审核);2024.03.24——提交系主任要求的学术证明材料;2024.03.27——ACCEPTED(收到offer)②CSC申请流程时间线:2024.03.10——CSC网站开通申请,开始准备材料(因为双非本科直博比较特殊没有先例,这期间和学校、学院各方协调沟通了一段时间);2024.03.18——提交所有线上线下应该交的材料;2024.03.28——CSC状态:待受理单位接收-收到省厅电话,要求上传指定材料;2024.03.29——CSC状态:受理单位审核中;2024.04.07——CSC生成学号;2024.04.09——CSC状态:基金委审核中;2024.05.20——获得CSC旋转大红袍(期间和宋老师一起发邮件提供材料申请科廷大学研究生院的HDR奖学金);2024.06.19——获得科廷大学免学费+Top-up的HDR奖学金(获得CSC是前提)科廷大学地理空间智能实验室(Curtin University Geospatial Intelligence Lab)由宋泳泽老师领导,实验室致力于推动地理空间分析和人工智能的前沿研究,通过创新的方法和工具促进基础设施和工业部门的可持续发展。详细招生信息可访问:https://yongzesong.com/cn/招生研究方向和课题:①地理空间分析基础理论和空间统计学基本方法②时空大数据和地球观测数据与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
优势:①学制3年;完成毕业论文后,正常情况下不延期;入学后6个月内和学生共同制定合理、清晰、详细的研究计划。②满足要求且对研究方向感兴趣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学士)可申请直接攻读博士。③推荐在著名研究机构和顶尖跨国企业实习和参访机会。④与澳大利亚、欧洲、北美、亚洲等国际著名大学研究团队学术合作。
个人体验:科廷大学地理空间智能实验室提供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个人发展空间。科廷大学为获得CSC奖学金的中国留学生提供免学费、额外每年1.22万澳元津贴的HDR奖学金申请。在实验室里,我有幸与世界各地名校友善且实力雄厚的前辈交流,并且即使未正式入学,也有丰富的机会参与学术会议、实验室组会以及与宋老师的深入学术讨论。宋老师为人和善,认真负责,在我的科廷大学申请和CSC奖学金申请过程中提供了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也对我的科研想法给予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
我的经历其实还蛮特殊的,上文也提到过一部分。这里我分三个专题来分享鸡汤,希望这些经历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自信。
不要给自己贴标签、设限:我是高考纯文科 + 日语考生,并且还是通过闽台合作项目以比其他学生低约20分的成绩进来的(类似中外合作,只不过这是福建省和台湾省合作的项目)。从表面上看,学GIS和留学似乎都充满了挑战。然而,我始终坚信,凭借自身的努力和热情,我同样可以做到最好。当你过分在意所谓的标签,你就容易怀疑自己,从而止步不前。请记住,没有任何人和标签能够定义你,你完全可以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迷茫和落后是可以挽救的:大一时,我的绩点只有2.7/5.0,因为那时我还不清楚自己未来的方向,所以在第一年尝试和探索了很多道路,导致学习上没有过于专注。尽管如此,我并不后悔那段时间的经历。到了大二,我逐渐明确了自己对这个专业的热爱,于是放弃了其他无关的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最终,四年的综测排名从大一的9名逐渐提升到6名、3名,最后在大四时达到第1名,绩点也提升到了3.67/5.00,实现了“逆袭”。相信自己,只要还没有到最后,就请不要轻易放弃。一时的失败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如前所述,我在保研和考研中都失败了。尽管我为保研和考研做了很多努力,如投递夏令营、参加活动以及全程复习考研,但这些努力在当时并未得到期望的结果,让我感到失落。然而,从长远来看,这些经历让我成长了很多,并为之后的留学申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诚然,一时的失败会令人失望,但当情绪平复后,请总结经验,重新振作,积极寻找出路并勇敢尝试。机会总是留给有计划和准备的人。综上,虽然我的最终结果是好的,但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请不要拘泥于一时的落后和失败,要勇敢面对挑战,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大家如果对我感兴趣,请关注我的小红书和B站,ID均为Uyoin。小红书有我保研失败以后的所有申请动态,B站有我本科期间项目以及小组作业汇报的录屏,请大家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