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之后,光是上将就有五十七位,他们个个都是军事方面的奇才。
有人就会问了:“那这里面有没有个排名呀?”
“要我说,在这些将领之中,若论谁最擅长打仗,只有这三位能当之无愧。”
第一位是韩先楚,他在军中被称作 “百胜之将”。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打仗百次却一次未败呢?可韩将军用自身经历向世人证明,这是真实存在的!
韩先楚是湖北人,自幼饱受地主剥削,反抗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1927 年黄麻起义爆发,年仅十四岁的他加入家乡的农民协会,从此开启了革命生涯。
加入农民协会后,他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和共产主义。此前,他只盼能吃饱饭,如今,他的人生有了新目标:留在家乡,留在革命队伍中,让更多人吃饱饭,挺直腰杆生活,不再受坏人欺负!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只要有战斗就冲锋在前。在革命队伍中,他不仅积累了战斗经验,还学习了共产主义知识。
他意识到不能只懂蛮干,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知识后,他被组织任命为家乡的苏维埃土地委员,向更多人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土地运动。
1930 年,他参加游击队并正式加入共产党。
从 1931 年起,他充分展现军事才能,从长征到反围剿,每场战争都有他的身影,他的职位也不断晋升,从普通士兵升为独立营团长、连长、营长。职位越高,军事经验越丰富,甚至还摸索出一套自己的 “兵法”。
1936 年红军东征山西,韩先楚担任红 75 师二二四团团长,奉命率队配合其他两个营控制黄河渡口,为指挥部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虽仅有一个营的兵力,却成功牵制敌人五个团,之后在双池镇又打了一场未经上级指示的仗,歼灭敌人一个营。
抗日战争时期,韩将军率领 689 团与晋东南兄弟部队组成新的抗日纵队,挺进冀南,歼灭伪军一个军部,建立当地首个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称他为 “旋风司令”。
1947 年 9 月,韩将军出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到任第三天就奔赴战场,参加东北战场的秋季攻势。他作战常采用突袭方式,每次都大获全胜。
他每次出现都如旋风般迅速,破坏力极强,令人猝不及防。仅一年时间,他就在国民党军中声名远扬,与他交过手的敌人无不畏惧。
抗美援朝时期,韩将军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参与指挥第一至四次战役,在第二次战役中带兵一举歼灭两个师,对战役胜利起到关键作用。
韩先楚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人们往往只关注他的战绩,却忽略了他只是个没读过书、未接受过军事教育的放牛娃,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创造了 “百战百胜” 的传奇。
第二位能打的是邓华将军。他的家庭条件与一般革命同志不同,他是湖南人,出身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自幼在自家私塾接受教育。
1925 年,他随家人到长沙生活,在岳云中学就读。中学时,他受革命影响,和同学多次组织爱国运动,并于 1927 年加入共产党,正式投身革命阵营。
起初,因他文化水平高,是军中少有的 “文化人”,组织安排他从事文职工作,主要负责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和革命宣传。
然而,军人怎能不会打仗?在部队久了,邓华也掌握了一些军事技能。
1930 年,在红军第五次 “反围剿” 作战中,这个大家眼中的文人,带领一队人马与红 1 团协同作战,和敌人激战三个昼夜,击退国民党三个师。
从 “反围剿” 到长征,邓华逐渐展露军事才华,组织也没料到他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于是对他的工作重新安排,从政治工作转向军事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平型关战役,并率部参与晋察冀军区 “反八路围攻”,建立平西抗日根据地。
1938 年,他再次领导组建晋察冀军区第五分区,兼任司令和政委,带领部队巩固和扩大雁北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东北保安副司令,在东北秋季攻势作战中,带领一支纵队主动出击,仅用半个多月就攻下五座城市,歼灭敌人三个师,受到东北总部通报表扬。
平津战役中,因战争形势不利,他根据战况分析,提出以少量兵力守塘沽、集中兵力攻天津的建议,被采纳后,他作为指挥官参与指挥解放天津战斗。
战后,他出任第四野战军第 15 兵团司令员,成为林帅的得力助手,并率部参加湘赣、广东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广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组织立刻想到他,任命他为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协助彭德怀指挥第一至五次战役。
上甘岭战役主要由邓华部署和指挥,我军仅四万人,却与敌方六万多人及多种重兵器对抗四十多天,最终歼灭敌人两万多人,凭借少量武器对敌军飞机、坦克、大炮造成不同程度损伤,创造了坚守防御战的范例。
金城反击战中,他指挥的部队歼灭敌人 7.8 万余人,不仅活捉敌人副师长,还将战线向南推进 178 平方公里,迫使敌人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邓华虽前期是 “文官”,但上阵杀敌毫不畏惧,凭借精妙的军事指挥能力,屡战屡胜,堪称军中诸葛与吕布的结合。
第三位将军是杨得志,他参加革命时间最长,从红军时期到抗美援朝,是名副其实的 “老革命”。
1911 年,他生于湖南醴陵,家中开铁匠铺,他从小跟父亲打铁,后到江西煤矿做工。他年纪小,在煤矿常受欺负,却无力反抗。
1928 年,他接触到红军,参加湘南起义武装组成的工农革命军第 7 师,后随部来到井冈山,成为共产党员,当时他年仅十七岁。
刚入伍时,因年纪小,他未参加实质战斗,负责通信工作。两年时间,让他从半大孩子成长为革命战士。1930 年,杨得志被任命为红 4 军第 11 师通信警卫排排长,随部参加中央苏区 “反围剿” 作战。
从那时起,杨得志真正开启军旅生涯,从国内革命到抗日战争,他在战争中积累作战和军事经验,完成从普通士兵到成熟将领的蜕变。
长征期间,他指挥红 1 团强渡乌江,歼灭国民党守军,还组织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为后续部队开辟通道。在他带领下,红 1 团既能为部队开路,又能担当保卫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任晋察冀野战军司令,跟随朱老总指挥石家庄战役,开创夺取坚固设防城市的先例,拔除国民党军在华北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
新中国成立后,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而是继续投身抗美援朝战场,参加第五次防御战,并参与指导上甘岭战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也有他的身影。尽管当时杨司令已年过花甲,但战场上风采依旧,最终取得胜利。
杨得志将军和其他两位将军相比,似乎并不更突出,但他资历最深。从一个没读过书、没学过兵法的煤矿工人成长为战功赫赫的开国上将,用 “实至名归” 形容再恰当不过。
其实,无论是这三位上将,还是其他为革命做出杰出贡献的前辈们,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他们,就没有如今的新中国。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新时代,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怀念!